专题主页   专题导述   地域风貌   丰富资源   自然景观   名胜古迹   人文历史   民风民俗   文学艺术   文化教育   社会科学   新闻出版   体育竟技  
  首页>>专题主页>>民风民俗>>鄂温克族

   
专题导述
地域风貌
丰富资源
自然景观
名胜古迹
人文历史
民风民俗
文学艺术
文化教育
社会科学
新闻出版
体育竟技
   

鄂温克族

作者 毅松     来源《文化内蒙古第二卷•永远的故乡》
 

    “鄂温克”是民族自称,其含义是“大山林中的人们”或“住在南山坡的人们”,也有“下山的人们”的意思。这一称呼反映了鄂温克族与山林密切联系的古老历史与生活。历经岁月的沧桑,虽然鄂温克民族割舍不断对于高山森林的爱恋,

但他们已经走出茂密的森林,走向了社会发展更为广阔的舞台。

    鄂温克族是勤劳、勇敢、智慧的民族。在我国,鄂温克族人口较少,2000年人口普查为30505人。鄂温克族主要分布在内蒙古自治区和黑龙江省。其中在内蒙古自治区有26201人,占全国鄂温克族总人口的86%。在全国的20多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都有鄂温克族人口。

鄂温克族通用鄂温克语。鄂温克语属阿尔泰语系满—通古斯语族北语支,亦称鄂温克语支,有布特哈、莫尔格勒(陈巴尔虎)和额尔古纳(敖鲁古雅)三种方言。没有本民族文字,清代曾学习使用满文。目前,牧区的鄂温克人学习使用蒙古文、汉文,农区和林区的鄂温克人学习使用汉文。

关于鄂温克族的民族来源,目前主要有两种不同观点。一种观点认为鄂温克族起源于贝加尔湖沿岸及以东地区的北室韦。另一种观点则提出鄂温克族起源于乌苏里江流域靺鞨七部之一的安居骨部。 

由于历史上居住在不同地域,鄂温克族曾有不同的称谓。居住在布特哈地区(包括今天的阿荣旗、扎兰屯市、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讷河市等地)和从这里迁到鄂温克族自治旗的鄂温克人,被称为“索伦”;居住在陈巴尔虎旗和鄂温克族自治旗锡尼河流域的鄂温克人,被称为“通古斯”;居住在根河市敖鲁古雅的使鹿鄂温克人,被称为“雅库特”。但是,在不同地区鄂温克人内部,都自称为“鄂温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党和政府根据各地鄂温克族人民的意愿,于19583月决定把原有的“索伦”、“通古斯”、“雅库特”称谓,统一改为鄂温克族,恢复了历史的本来面目。

17世纪中叶,鄂温克族已经生活在黑龙江中上游和贝加尔湖沿岸地区。后金统治者为了巩固后方,实现南下统治全中国的战略目的,于1639年至1643年发动了三次征服索伦部的战争。索伦部的鄂温克、达斡尔等族民众在首领博木博果尔的率领下,展开了抗击斗争,但终因弱不敌强而失败。清军实现了征服索伦部的目的。

17世纪40年代,沙皇俄国侵略者开始侵略黑龙江中上游地区。鄂温克族人民同其他民族一起英勇反抗,给予侵略者多次打击。在清朝军队抗击沙俄侵略者的呼玛河口、尚坚里、古法坛村等战役中,都有鄂温克族将士参加战斗。在1685年至1686年的雅克萨战争中,鄂温克族人民不仅参加战斗,而且侦察敌情,担负军需、粮食供应、驿站运输的任务,为收复雅克萨做出了贡献。最后,在清军和各族人民的共同抗击下,取得了反侵略的胜利,1689年中俄签订了《尼布楚条约》。

这个时期鄂温克族陆续从黑龙江中上游的北岸迁居到嫩江、讷谟尔河、诺敏河、阿伦河、音河、雅鲁河、济沁河流域,即布特哈地区。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清朝政府把布特哈地区的鄂温克族分设5个“阿巴”(围猎场),任命69员佐领。此外,在达斡尔族中设3个“扎兰”,杂居其中的鄂温克族分别归这三个扎兰管辖。以后在此基础上编为布特哈八旗。编入八旗的鄂温克族官兵,有参加巡察边境、驻守国境线卡伦(哨所)和驿站传达的任务。由于鄂温克族将士骁勇善战,被清政府频繁调到瑷珲、呼伦贝尔、新疆伊犁等地戍边,到各地作战,为抵御外来侵略、平息地方叛乱、维护祖国统一做出了贡献。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了我国东北地区,鄂温克族地区也陷入日本帝国主义的统治之下。面对政治压迫和经济掠夺,鄂温克族人民进行了英勇斗争。他们参加抗日联军,为抗联当向导、送粮食、护养伤员,用各种方式打击日本侵略者。抗日战争胜利后,鄂温克族青年知识分子积极参加革命,各地群众也积极参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武装,在歼灭“光复军”和土匪、保卫土改中发挥了积极作用,还参加了辽沈战役、解放西南的战斗,走上了当家做主的道路,同祖国各族人民一道迎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0年来,特别是实行改革开放20年来,在党的民族政策的指引下,鄂温克族同各族人民建立了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195881日,鄂温克族自治旗正式成立。鄂温克族人民实现了管理本民族事务的自治权利。在其他鄂温克族聚居的地方,陆续建立了阿荣旗的查巴奇鄂温克民族乡、音河达斡尔鄂温克民族乡、得力其尔鄂温克民族乡,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的巴彦鄂温克民族乡、杜拉尔鄂温克民族乡,扎兰屯市的萨玛街鄂温克民族乡,根河市的敖鲁古雅鄂温克民族乡,陈巴尔虎旗的鄂温克苏木,讷河市的兴旺鄂温克民族乡9个鄂温克民族乡(苏木)。在党的民族政策指引下,这些自治旗、民族乡(苏木)的经济、文化教育各项事业都取得了显著的发展。

新中国成立以来,鄂温克族的教育事业兴旺发展起来,促进了民族文化、科技整体素质的提高,培养出了许多鄂温克族高级知识分子,以及经济建设人才,他们已成为鄂温克族民族发展进步的标志和动力。

 

网页编辑:孟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