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主页   专题导述   地域风貌   丰富资源   自然景观   名胜古迹   人文历史   民风民俗   文学艺术   文化教育   社会科学   新闻出版   体育竟技  
  首页>>专题主页>>人文历史>>古代遗址

   
专题导述
地域风貌
丰富资源
自然景观
名胜古迹
人文历史
民风民俗
文学艺术
文化教育
社会科学
新闻出版
体育竟技
   

临河览胜忆云中

作者 刘蒙林     来源《文化内蒙古第一卷•神奇的草原》
 

   

    在呼和浩特市西南42

公里处的托克托县古城村,有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城遗址,这就是著名的云中古城。云中古城是呼和浩特地区历史上的第一座城市,呼和浩特地区史称“云中”即源于此。

    云中城建于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公元前221年),自建城后,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历代都予沿用,历时1000余年。

    云中城地处土默川平原。登上遗址,环望四周,北面是东西横亘的阴山山脉,南面是波涛滚滚的黄河之水,东面是南北走向连绵起伏的蛮汗山区,西面为一望无际的广阔平原。

    历史上,云中城既是塞外交通要冲,又是屯兵攻守的军事要地。历代中原王朝,都以此为北疆的屏障;北方游牧民族政权也视其为南下中原的前沿。所以,这里是历朝兵家必争之地。

    战国时期,我国历史进入诸侯争雄、割据称霸的时代。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各诸侯国对自身的利益有了更大的要求,竞争日趋激烈。于是,大量军事性质的城池便应运而生。此前,呼和浩特地区还没有“出可以战,退可以守”的固定的军事城池。当时的赵国为了扩大疆域,击走了林胡、楼烦等北方部落,进占了阴山南北地区,并在山上修建了赵国长城,在黄河和阴山之间开始修筑军事城池,以作屯兵之用。

    云中城平面呈不规则形,面积为4平方公里。在当时,这是规模较大的城池了。城墙由夯土筑成,残高约4米5米,宽8米,遗址至今清晰可辨。云中城建成后,由于战略地位重要而成为兵家必争之地,它曾一度为燕国攻占,后复属赵国,直到公元前307年才最终确定了赵国在云中的统治地位。

    历史上的赵武灵王是一位目光远大、勇于开拓进取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当他看到当时的北方游牧民族兵士在打仗时身穿窄袖短袄和紧身长裤,骑马射箭时快速敏捷、行动自如、战斗力很强,而自己统率的将士则衣着长袍宽袖和笨重的铠甲,行动迟缓笨拙,使战斗力减弱,为此,他决心革除旧俗,励志图强,学习胡人的长处。他力排异议,说服群臣,使赵国将士都换上了轻便合体的胡服;他又把原来由步兵和战车组合的军队改编成为精干的骑兵队伍,并认真学习胡人骑马射箭的技术。这就是著名的历史故事—“胡服骑射”。实行胡服骑射大大地增强了赵国的军事实力。赵武灵王率领他的骑兵,南征北战,东讨西伐,使赵国的疆域得到空前拓展,与当时的齐、楚、燕、韩、魏、秦等六国并称为“战国七雄”。

    赵武灵王以云中城为中心,正式建立了这里历史上第一个地方性行政建制—云中郡。秦朝统一中国后,实行郡县制,云中郡成为全国三十六郡之一。汉朝时,云中城发展到了鼎盛时期,成为我国北方地区政治、经济和军事中心。魏晋南北朝时,这里成为鲜卑人的势力范围,北魏王朝就是从这里诞生并发展壮大,最后跃马南下,入主中原,统一了中国北部。隋朝时,隋炀帝曾巡幸云中城,与突厥族的启民可汗举行过著名的“金河会盟”。唐朝时,曾在云中城设置云中都护府,后又改称单于大都护府,是当时全国著名的六大都护府之一。

    云中城不仅有悠久的历史沿革,而且还有深厚的文化底蕴。至今,在其遗址上到处可见残陶碎瓦,并出土过许多珍贵的文物。1956年,在这里出土的北魏鎏金铜佛像(释迦牟尼说法像)精美绝伦,被定为国家一级文物。1974年,在遗址附近出土了1枚西汉“云中丞印”。1988年,在城址西门外出土了1件带有“云中”戳记的东汉陶器残片,从而证实了史籍所载云中城的地理位置是准确无误的。1996年,在城址西墙外出土了许多珍贵的战国时期窖藏的刀币和布币。

    随着岁月的流逝,云中城虽已失去了往日的辉煌,留下的只是古老的城墙遗迹和空旷的古城空间,但它那悠久的历史和珍贵的文物,却依然在向世人讲述着过去的辉煌。  

 

网页编辑:李萨日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