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主页   专题导述   地域风貌   丰富资源   自然景观   名胜古迹   人文历史   民风民俗   文学艺术   文化教育   社会科学   新闻出版   体育竟技  
  首页>>专题主页>>人文历史>>出土文物

   
专题导述
地域风貌
丰富资源
自然景观
名胜古迹
人文历史
民风民俗
文学艺术
文化教育
社会科学
新闻出版
体育竟技
   

胡汉和亲的见证

作者 晓克     来源《文化内蒙古第一卷•神奇的草原》
 

    1954年,在内蒙古包头市召湾汉墓群8号墓中出土了“单于和亲”瓦当。20多年后,1981年,又在47号墓中出土了“单于和亲”瓦当。据专家研究,“单于和亲”瓦当与汉

元帝时期昭君出塞有关。那么,“单于和亲”瓦当蕴藏着怎样的久远信息呢?

    在我国历史上,北方民族政权与中原王朝保持着极其复杂的关系,既有经济、文化方面的交流,也有政治、军事方面的斗争;既有统一与和平,也有分裂与割据。围绕着这样复杂的关系,北方草原民族政权和中原王朝共同书写了一部生动的双方关系史。其中,“和亲”就是引人注目的重要篇章。

    从古史传说时代起,北方草原就先后有猃狁、荤粥、土方、鬼方、戎、狄、东胡、匈奴等部族在那里繁衍生息。公元前209年,匈奴族建立了北方草原上第一个游牧民族政权。此后,在冒顿单于的领导下,匈奴开疆拓土,实力不断增强。在中原方面,公元前202年,汉高祖刘邦取得了楚汉之争的最终胜利,登基称帝,国号“汉”。汉朝建立之初,秦末战争以及楚汉之争刚结束不久,中原大地满目疮痍,人口锐减,经济凋敝。汉朝和匈奴在力量对比上,出现了汉朝弱而匈奴强的局面。公元前200年,匈奴与汉高祖在平城(今山西大同市)发生战斗,汉高祖战败。在无力反击匈奴的情况下,汉高祖接受大臣刘敬的建议,决意采取与匈奴和亲的措施缓和压力。于是,他派遣刘敬携宗室公主前往匈奴地方,把她嫁与单于,汉匈“约为昆弟以和亲”。这就是历史上中原王朝与北方民族政权和亲的先例。

    汉高祖与匈奴和亲后,汉匈之间出现了和平气象,汉朝得到了休养生息的机会,在短短的数十年间已经是国富民强了;匈奴也可以集中精力向东、西两翼扩张势力,不久就控制了整个北方草原,完成了北方游牧民族的大统一,即所谓“诸引弓之民,并为一家”。此后,在惠、文、景帝时期始终奉行和亲政策。汉武帝即位后,中断与匈奴的和亲,汉匈之间随即爆发了连绵不断的冲突与战争。

    在历史上的和亲事例中,影响最大的无疑是“昭君出塞”。公元前57年,匈奴发生了“五单于争立”事件,相争的单于互相攻击,匈奴大乱,最后形成了呼韩邪、郅支两单于南北并立的局面。为了取得汉朝的支持,公元前51年,呼韩邪亲自前往长安朝见汉宣帝,臣服于汉朝。公元前33年,郅支单于败亡。呼韩邪单于入朝长安,表示愿娶汉家女,与汉朝和亲。当时身为汉朝宫女的王嫱(字昭君)主动“请掖庭令求行”,汉元帝将昭君赐给了呼韩邪单于。昭君与呼韩邪的和亲,使汉朝自高祖以来与匈奴的和亲关系得到恢复,汉匈之间又出现了和平友好景象。史载,昭君出塞后,“三世无犬吠之警,黎庶亡干戈之役”。

    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民族政权之间多有和亲之举,特别是后来统一中国北方、代表我国北方的北魏政权,在其发展过程中曾经多有与其他民族和亲的事例。

    隋文帝时期也曾经与突厥启民可汗和亲。

    唐代,比较著名的和亲事例主要有太宗时期文成公主与吐蕃赞普(首领)的和亲以及中唐以后与回纥的频繁和亲。天宝十四年(755年)“安史之乱”起,叛军势盛,两京沦陷。唐肃宗借兵于回纥,协助平定叛军,于757年收复两京。此时唐朝国势衰落,叛军未靖,吐蕃又侵入河西、陇右地方,严重威胁着唐朝的安全。唐朝只好继续借兵回纥,镇压叛乱,抵御吐蕃。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回纥可汗向唐朝提出和亲要求,肃宗将自己的幼女宁国公主嫁给葛勒英武可汗。宁国公主嫁与英武可汗不及一年,英武可汗死,宁国公主随即返回唐朝,把陪嫁的堂妹、肃宗的侄女小宁国公主留在回纥,嫁给了新即位的登里可汗。787年,回纥可汗顿莫贺遣使到唐朝请婚,德宗许以第八女咸安公主嫁之。第二年,回纥可汗派遣其宰相等大臣率千余人赴唐,迎娶咸安公主。使团还带来了回纥可汗向唐德宗表示友好的书信。唐元和末年,回纥保义可汗请婚于唐。不久,唐宪宗、回纥保义可汗先后去世。崇德可汗即位后,派遣2000人的使团到唐朝迎娶公主。穆宗遂以第十妹太和公主嫁崇德可汗。终唐一代,先后有4位公主嫁与回纥可汗,唐与回纥保持了较为持久的和亲关系,这在中原王朝与北方草原民族政权关系史上并不多见。

    对于和亲在历史上的作用,古今文人墨客主要围绕昭君出塞多有评说。1963年,董必武在参观呼和浩特市南郊的昭君墓之后,写下了脍炙人口的《谒昭君墓》,诗云:

    昭君自有千秋在,

    胡汉和亲识见高。

    词客各抒胸臆懑,

    舞文弄墨总徒劳。

    据专家研究,当年昭君出塞行走的路线是:出长安,沿纵贯南北的“秦直道”北上,在五原郡境内渡过黄河,抵达麻池古城(内蒙古包头市南),再穿过昆都仑山沟,迤逦北行,去往单于庭。出土“单于和亲”瓦当的召湾,正是其必经之地。因此,有专家推测,当年这里曾经建有带“单于和亲”文字瓦当的建筑,用以纪念或是称颂昭君与呼韩邪单于的和亲。

   

 

    今天,这些建筑早已消失得无影无踪,但是,“单于和亲”瓦当却穿越了2000余年的风雨,留在世上,为我们述说着那动人的故事,成为了历史上胡汉和亲的不朽见证。

 

 

网页编辑:李萨日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