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词和赞词是蒙古族吟诵式民间口头文学体裁之一,源远流长,常以诗样的语言、一气呵成的韵律,祝福与赞美美好的事物,是蒙古族民间文学不可或缺的组成部
分。祝词和赞词最初产生于劳动,是蒙古族猎户、牧民集体的口头创作作品。古老的祝词、赞词多为对天地山川、自然万物的赞颂,对渔猎畜牧生产的祈求祝福。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人们逐渐对大自然有了进一步认识,民间祝词、赞词也渐渐退去了原始宗教的色彩,取而代之是对劳动生产的直接描述以及对劳动果实的热烈赞美。祝赞词中最为精彩且数量最多的是赞美日常生活的作品。
作为蒙古族民间传统文学形式,祝词与赞词在艺术特色上颇具相似性,都以吟唱者的即兴吟诵为主,并与劳动人民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运用比喻手法较多,且语言凝练流畅,感情充沛,尤其讲究节奏的抑扬顿挫。吟唱者常常是自始至终一气呵成。但祝词与赞词因其祝赞对象的不同,内容、形式也有所差别。祝词是对事件或人、事、物未来的美好祝愿与期盼,往往吟诵于事件尚未发生的起始阶段;而赞词不同于祝词,是对事物现阶段的赞美。
一、祝词
祝词的起源与民间各类风俗习惯以及生产、生活现象密不可分。祝词是表现各类习俗与生产、生活现象,并祈祝其美好未来而创作的长诗型民间文学体裁。蒙古族在节日宴庆场合,总少不了长者或专门的吟唱者、被称为“珲锦”或“和勒莫日其”(指善于辞令的祝赞者)吟诵祝词,以增加节日气氛。祝词可根据其内容分为与牧民生产相关的祝词,如“制毡祝词”、“蒙古包祝词”等;与牧民生活习惯相关的祝词,如“祭火祝词”;与人生礼仪相关的祝词,如“婴儿诞生祝词”、“新人祝词”等;与竞技娱乐相关的祝词,如“游艺祝词”、“三项竞技祝词”等。祝词大致由开头、主体、结尾三个部分组成。吟诵者吟唱时,往往在开头交代吟唱祝词的原因理由,即吟诵者要说明自己是以大家的意愿吟唱祝词的,然后对所要祝福的事物进行真实的描述与赞颂,最后在结尾部分表达对未来的祝福意愿。
祝词的中心内容部分,以所祝愿的事物、事件并按时间顺序变化的场景为描述对象。如“祭火祝词”:
杭盖罕山只有土丘大的时候,
汪洋大海只有水洼大的时候,
可汗用火石击燃,
皇后用嘴唇吹旺,
以火石为母,
以火镰为父,
——那发明火的火神圣母啊!
我们向你敬献醇香的奶酒,
我们向你敬献美味的肉食,
祈求你赐予最大的福分,
让我们在这幸福中永生。
表达美好愿望,祈求福、禄、寿的愿望,往往以诗的形式放置于结尾部分,是所有祝词共同的特点。对于较短的祝词,可称之为祝福语。蒙古族的祝福语在任何场合都可以由长者吟说,主要是对人、事、物的美好祝愿。
祝词是为祈求祝愿一切事物的美好而创造的一种古老而悠久的民间文学形式,是人们相信语言魔力时代的产物,由长者或专业的吟诵者在节日庆典或集体收获劳动成果之时吟唱,以此祈求祝福人丁兴旺、牲畜安泰。
二、赞词
一首词句华丽动听的赞词,是蒙古族人民豪迈情感与审美情趣的体现。赞词以赞美一切美好事物且从不同视角进行全面赞美为基本特征。在赞扬马的词中诵道:
它那飘飘欲舞的轻美长鬃,
好像闪闪放光的宝伞随风旋转;
它那炯炯发光的两只眼睛,
好像结缘的鱼儿在水中游戏;
它那宽敞而舒适的胸膛,
好像天上的甘露滴满了宝瓶;
它那聪颖而灵敏的双耳,
好像山顶上盛开的莲花瓣;
这匹马一身具备了八吉祥徽,
无疑是一匹举世无双的宝马。
赞词与祝词虽然都蕴涵着对事物赞颂的成分,但祝词是对事物未来的祝愿,而赞词主要是赞美景物,如对自己家乡的山川河流、新建的房屋、辛勤的劳动果实、优胜的骏马、相互馈赠的礼物等等进行赞美,即对事物现有的一切美好形式都可加以赞美和颂扬。
赞词同样也是蒙古族劳动人民在漫长的劳作中创造的民间口头文学形式之一,早先融会于各类习俗仪式中。人们相信这样的赞美能够激发事物的活力,可增强壮志。早期的赞词并不仅仅是劳动人民抒发情感、表达审美情趣的文学形式,而是通过华丽的语句来取悦神灵以期望得到神的保佑与恩赐,这才是其真正的起源和早期的功能。人们不了解自然变迁,无法掌握自然规律,因此深信通过语言可以打动神灵。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赞词所赞美的对象更加宽泛,涉及蒙古族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根据内容,赞词大致可分为:习俗赞词、景物赞词、生计赞词三类。每一种赞词都有其特定的吟唱场合,且由专门的吟唱者对赞美对象进行全面的颂扬。如“赛马颂”,从马匹的形貌起直到整个赛程中的每一细节,以及马的主人所做的赛马前的准备等,都会详尽地描述与赞美。
赞词是民间口头文学体裁,因此吟唱者并不拘泥于固定的语句,而是根据场景来发挥自己的才能,进行即兴吟诵。因此,赞词不仅是集体的创作,同时也体现着吟唱者的智慧及其艺术表现能力。
随着时代的变迁,作为蒙古族民间口头文学瑰宝—祝词与赞词所祝福与赞美的内容变得更加丰富多彩,也从以往的只融会于生产、生活诸仪式的形态中,渐渐趋于在舞台艺术与现实生活中并存发展,并且已成为蒙古族传统的语言艺术典范。
网页编辑:孟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