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主页   专题导述   地域风貌   丰富资源   自然景观   名胜古迹   人文历史   民风民俗   文学艺术   文化教育   社会科学   新闻出版   体育竟技  
  首页>>专题主页>>民风民俗

   
专题导述
地域风貌
丰富资源
自然景观
名胜古迹
人文历史
民风民俗
文学艺术
文化教育
社会科学
新闻出版
体育竟技
   

蒙古族

作者 娜仁其木格     来源《文化内蒙古第二卷•永远的故乡》
 

   蒙古族崛起于我国北方草原,是一个历史悠久而又富于传奇色彩的民族。根据2000年人口普查统计,蒙古族在我国有581万人口,主要分布在内蒙古、新疆、辽宁、吉林、黑龙江、青海等省市自治区。在国内其他省市自治区也都有一定数量的小型聚居和散居的蒙古族人口,几乎遍布全国各地。内蒙古自治区有近403万蒙古族人口,是蒙古族最为集中的地区之一。

蒙古族起源于额尔古纳河流域,是古代东胡系统室韦诸部的一支,唐代史料称之为“蒙兀”。经过几个世纪的繁衍、发展,蒙古各部逐渐分布在蒙古高原的大部分地区,并曾臣属于辽、金王朝。1206年,蒙古贵族首领铁木真(即成吉思汗)统一了蒙古高原诸部,建立了蒙古汗国。接着,成吉思汗及其后继者们又先后攻占了西夏、金和南宋,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空前统一的元王朝,奠定了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版图,加强了各民族之间的联系,为中西文化的沟通与交流,为中华文明的发展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元朝灭亡以后,蒙古族统治势力退居蒙古草原。明朝时期,为了削弱蒙古族封建统治者的势力,采取分离蒙古族的手段,蒙古族社会经济走上了严重衰退的道路。清朝前后用了一个半世纪以上的时间统一了蒙古各部,对蒙古族采取了实行盟旗制度,分封官爵,进一步推行喇嘛教等政策,强化了蒙古族的封建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蒙古族社会经济的稳定和发展。

鸦片战争以后,蒙古族人民多次参加反帝反封建的斗争。1924年,在中国共产党北方地区负责人李大钊等同志的关怀与培育下,在北京蒙藏学校学习的蒙古族优秀青年乌兰夫、奎璧、吉雅泰、多松年、李裕智等先后加入中国共产党,投身于革命事业。从此,蒙古族地区的革命斗争走上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道路。194751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蒙古族地区建立了我国第一个省级民族区域自治地方——内蒙古自治区。

历史上,蒙古族经济以畜牧业为主。畜牧业是蒙古族衣食住行等生活基本物质需求的主要来源。在长期的游牧生产实践中,蒙古族积累了许多经营畜牧业的经验。随着历史的变迁,蒙古族由逐水草而居发展到现在的定居放牧,并早已不再是单纯经营畜牧业的“马背上的民族”了,农业、工业、林业、交通等各项生产经济得到了全面的发展。

蒙古语是千百年来蒙古族通用的语言,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蒙古语有内蒙古、卫拉特、巴尔虎—布里亚特三种方言,各方言内包括若干土语。现在蒙古族通用的文字是13世纪初用回鹘字母创制的,经过多次改革,已经是规范化的文字。蒙古语言文字在新闻、出版、教学、广播、电视、戏剧、电影、网络等方面得到了广泛的使用,蒙古语言文字事业正在蓬勃发展。

蒙古族的科学、文化教育事业得到长足发展。12世纪初,成吉思汗统一蒙古诸部建立蒙古汗国后,为了培养各方面的人才,命塔塔统阿教太子和诸王子以畏兀字书写蒙古语,这是蒙古族教育之始。元代时,蒙古族学校教育逐步形成。蒙古族按照中原的教育制度办了许多学校,培养了越来越多的蒙古族学生。新中国成立后,蒙古族人口分布较为集中的内蒙古、新疆、辽宁等省自治区,逐步建起了蒙古族小学、中学和学前班,在大学里开设了蒙古语言文学系和以蒙古语授课的各类专业。50多年来,已经培养了大批蒙古族知识分子。

蒙古族在1300多年的历史长河中创造了灿烂的民族文化。蒙古族舞蹈久负盛名,传统的马刀舞、盅碗舞等节奏欢快,舞步轻捷;各种长调、短调民歌舒展奔放,体现了蒙古草原的坦荡和牧民宽广的胸怀,以及淳朴、热情、豪放的性格。深受群众欢迎的说唱艺术“好来宝”、历史悠久的马头琴等,展现了蒙古族民间艺术的神奇色彩,是蒙古族丰富多彩的文化瑰宝。自蒙古族创制文字以来,历史、文学等方面的著作相继问世。《蒙古秘史》、《蒙古黄金史》、《蒙古源流》、《江格尔》等,为人们了解和研究蒙古族历史、社会、经济、民俗、文学、语言等提供了宝贵的资料,具有珍贵的文学和史学价值。蒙医学历史悠久,积累了诊治疾病的技艺和丰富的经验,并有《饮膳正要》、《蒙医验方集》、《识药晶鉴》等医药著作为蒙医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近十几年编写出版的《蒙医基础理论》、《临证医学鉴》等蒙医著作,丰富和完善了蒙医学的理论。蒙古族在文学、历史、天文、医学、地理等方面为我国科学文化事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草原上特定的生产、生活环境中,蒙古族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生活习俗和多彩的民族风情。勒勒车,是蒙古族牧民使用的传统交通工具,特点是车轮大、车身小,勒勒车串在一起,长长的队伍缓缓前行,是草原上特有的悠然景象。

历史上蒙古族曾信仰萨满教。13世纪初叶,喇嘛教开始传入蒙古族地区。当时信奉喇嘛教的主要是蒙古族中的贵族阶级,民间仍然普遍信仰萨满教。明代以后,喇嘛教在蒙古族地区逐渐广泛传播,建造了许多寺庙,喇嘛教的格鲁派(黄教)日益兴盛,逐步取代了萨满教。在清代,大多数蒙古族地区已经基本上信仰喇嘛教。

新中国成立以来,蒙古族政治、经济、文化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走上了繁荣发展的道路。蒙古族各项事业的发展为祖国现代化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网页编辑:孟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