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主页   专题导述   地域风貌   丰富资源   自然景观   名胜古迹   人文历史   民风民俗   文学艺术   文化教育   社会科学   新闻出版   体育竟技  
  首页>>专题主页>>人文历史

   
专题导述
地域风貌
丰富资源
自然景观
名胜古迹
人文历史
民风民俗
文学艺术
文化教育
社会科学
新闻出版
体育竟技
   

南北交流有彩虹

作者 晓克     来源《文化内蒙古第一卷•神奇的草原》
 

    唐朝末年,藩镇割据,盛唐时期的全国“大一统”不复存在。907年,唐亡,我国历史发展进入“五代十国”时期。这是一个分裂割据时期。经过70余年兴亡更替,979年,宋朝灭掉北汉,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割据局面。然而,在宋朝势力范围之外,还有辽、党项、西州回鹘、吐蕃等政权存在;在

中原一带,辽朝与宋朝形成了南北对峙。辽朝不仅控制着东起东海,西至阿尔泰山的广阔地域,还占据着长城以南直至白沟河一带(今河北霸州市至天津市一线)。在辽朝的辖境内,北方草原与中原地区之间经济、文化联系密切,交流频繁,形成了近两个世纪的南北经济文化大交流局面。而建立辽朝,促成该局面出现的就是我国历史上的又一个北方草原民族—契丹。

    契丹原为东胡鲜卑宇文部的一支。344年,宇文部遭到前燕政权 进攻,契丹脱离鲜卑,自号契丹,游牧于潢水(今内蒙古西拉木伦河)、土河(今内蒙古老哈河)一带。唐末,耶律阿保机统一契丹各部,实力渐强。907年,阿保机自立为可汗,916年称帝,国号“大契丹”,建元神册。契丹建国后,不断开疆拓土,先后攻击或征服了突厥、党项、沙陀、乌古、奚、吐谷浑、阻卜(鞑靼)及西北诸部。与此同时,阿保机还南进漠南、中原各地,并于926年吞并渤海国。阿保机死于灭掉渤海国后的归途中。第二年,其次子耶律德光继位。936年,后唐叛将石敬瑭求援于契丹,耶律德光挥师南下,攻陷洛阳,消灭后唐,册封石敬瑭为大晋皇帝。938年,石敬瑭遣使奉表,将幽、蓟、瀛、莫、涿、檀、顺、新、妫、儒、武、云、应、寰、朔、蔚十六州(史称“燕云十六州”,今山西、河北二省北部)割给契丹,契丹与晋国约为父子之国。从此,契丹把部分中原地区纳入其统治之下。947年,契丹灭掉后晋,改国号为“大辽”。960年,赵匡胤废后周恭帝,自立为帝,建立北宋王朝。北宋建立后,曾经企图收复燕云十六州,但连续两次用兵都被辽击溃。1004年,辽出兵攻宋澶州,宋、辽签订 和约,史称“澶渊之盟”,宋、辽形成对峙局面。

    在辽朝境内,北部生活着各个游牧部族,南部生活着从事农耕的汉人、渤海人等。由于社会秩序相对稳定,所以辽朝境内农牧并举,生产得到恢复发展。到了10世纪中叶,辽海地区已经成为“编户数十万,耕垦千余里”的富庶地方,其繁荣程度不低于燕云十六州。为了加强统治和管理,从太宗耶律德光时,辽朝政府开始把行政管理机构分为“北面官”和“南面官”两个系统,分别管理契丹等游牧民族以及汉人等农耕人民,即“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这种双轨制的统治体制,是契丹人的一大发明。

    稳定的社会、繁荣的经济推动了经济文化的发展和交流。辽朝政权地跨长城南北,犹如一道彩虹,把这个广阔范围里的游牧经济、草原文化与农耕经济、中原文化联系在一起,促使其交融发展。正是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契丹、汉等族人民又一次共同创造了灿烂的文化。

    辽朝确立了既能够体现游牧民族特色,又能够适合中原发展状况的行政管理体制。除上述“北面官”、“南面官”之外,辽朝设立了五个京城:上京临潢府(今内蒙古巴林左旗)、中京大定府(今内蒙古宁城县)、东京辽阳府(今辽宁辽阳市)、南京幽州府(后改名析津府,今北京市)和西京大同府(今山西大同市)以统治全国。辽朝的政治中心并不完全在京都。据《辽史》记载:“辽国尽有大漠,浸包长城之境,因宜为治。秋冬违寒,春夏避暑,随水草就畋渔,岁以为常。四时各有行在之所,谓之‘捺钵’。”这就是著名的“四时捺钵”制。其中,“夏捺钵”和“冬捺钵”之际,皇帝均要处理政事,此时的政治中心就在“捺钵”。

    契丹人还创制了自己的文字—契丹字。契丹字分为大、小两种,大字是在920年仿照汉字的字形结构创制的;小字则是受回鹘文启发,参照汉字和契丹大字创制的一种拼音文字。契丹字的创制对后来西夏文、女真文的创制有很大影响。契丹文字产生后,曾经在一定范围内流行。今天可以见到的契丹文实物有碑刻、墓志铭、符牌、铜镜、钱币等,其中较著名的有《北大王墓志》等。

    辽代经济社会的发展,使契丹人在文学、艺术方面也取得了辉煌成就,一些作品流传至今。诗歌方面有耶律倍的《乐田园诗》,耶律国留的《免赋》、《寤寐歌》,耶律良的《秋游赋》等等;绘画方面有耶律倍的《射骑》、《猎雪骑》、《千鹿图》。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至今仍然屹立在祖国北方大地上的辽代佛塔。辽代崇佛,在辽朝范围内修建了不少佛塔,保存至今的主要有:应县佛宫寺释迦木塔(今山西应县)、辽上京南塔、北塔(今内蒙古巴林左旗)、大明塔(今内蒙古宁城县)、万部华严经塔(俗称白塔,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东郊)等,这些佛塔代表了当时建筑艺术的发展水平,为中华建筑史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正是由于辽朝具有强盛的国力和繁荣的经济文化,当时北亚、中亚一些民族或国家只知契丹而不知宋朝,认为契丹就是中国,所以,他们把中国称之为“契丹”,把汉族人也称之为“契丹人”。由此也可以看出当年契丹人及其文化的影响程度之深,范围之广。

 

网页编辑:李萨日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