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主页   专题导述   地域风貌   丰富资源   自然景观   名胜古迹   人文历史   民风民俗   文学艺术   文化教育   社会科学   新闻出版   体育竟技  
  首页>>专题主页>>名胜古迹

   
专题导述
地域风貌
丰富资源
自然景观
名胜古迹
人文历史
民风民俗
文学艺术
文化教育
社会科学
新闻出版
体育竟技
   

汉藏艺术凝瑰宝——席力图召

作者 全荣     来源《文化内蒙古第一卷•神奇的草原》
 

    席力图召是内蒙古首府呼和浩特市的一座著名寺庙,被誉为“青城瑰宝”。“席力图”是蒙古语,意为“坐床”、“首席”,汉名为“延寿寺”,坐落于呼和浩特市玉泉区。座在内

蒙古地区负有盛名的古刹是万历十三年(1585)阿勒坦汗之子僧格都楞为了邀请三世达赖索南嘉措到内蒙古右翼各部传教而建立的喇嘛教寺院。三世达赖到蒙古地区时,西藏方面派高僧希迪图噶卜楚陪同。由于他熟悉蒙、藏、汉三种语言且精通佛教典籍,颇受三世达赖的器重,赠予他“班迪达·固什·绰尔济”法号。万历十六年(1588),三世达赖圆寂时留下了遗言,旨令希迪图噶卜楚替他坐床传教,并到东方寻找他的呼毕勒罕(转世活佛)。希迪图噶卜楚坐床后被称为席力图·呼图克图,成为一世席力图,该寺院亦被称为席力图召。康熙三十五年(1696),康熙皇帝第二次亲征噶尔丹途经呼和浩特时,正值席力图召大殿建成,于是康熙为其赐名“延寿寺”。

   

    席力图召五世活佛被授予归化城(今呼和浩特市)掌印札萨克达喇嘛之后,掌握了这一地区的黄教大权,总理归化城喇嘛教务。席力图召在咸丰和光绪年间都曾经扩建和修缮。咸丰年间(1851—1861),九世席力图主持在经堂前东侧修建了一座覆钵式白石塔,四边围以栏杆。白石塔在整个召庙喇嘛塔的建筑中独具特色,是内蒙古地区保存最完整的寺庙建筑艺术珍品之一,也是清代覆钵式佛塔的代表作。光绪十七年(1891),席力图召再次重修,其规模又有所扩大,成为当时归化城规模最大的藏传佛教寺院。

席力图召建筑群体采用的是中原寺庙的传统建筑布局,即从山门到大殿南北形成一条中轴线,楼亭、仓舍左右对称,山门前还建有木牌楼。寺内主要建筑是由经堂和佛殿组成的大殿,佛殿已在解放前遭火灾焚毁,经堂大致保持原状,称“八十一间大经堂”。大经堂建在一座基高1.5、宽30余米的高台之上,台基前面有九级石阶。经堂内竖有64根藏式风格的方形明柱,每根柱上包有彩色龙纹挂毯。经堂的殿顶由前后两个部分组成,前部为藏式平顶,后部为汉式歇山式屋顶。顶盖覆绿色琉璃瓦,背山有鎏金铜宝刹、相轮、飞龙和瑞鹿等装饰。顶棚、栏板及横梁上布满了各种彩色图案。四面墙壁采用藏式结构,筑城带有小窗,墙面用蓝、黄色琉璃砖镶嵌,组成各种图案,绚丽夺目,富有强烈的艺术效果,是内蒙古现存的瑰丽的古典艺术建筑物。

召内还有用蒙、满、藏、汉四种文字写就的记功碑。该碑是康熙四十二年(1703)康熙皇帝御制平定噶尔丹的记功碑,碑文记述了平定经过及意义,对有功的寺庙进行表彰。

此外,席力图召还有四个下属寺庙:延禧寺(又称巧尔齐召,在呼和浩特市旧城五什家街),广寿寺(在呼和浩特北乌素图村),永安寺(又称哈达召,在包头市达茂旗),普会寺(俗称召河,在达茂旗希拉穆仁),均建于康熙年间,其中普会寺保存较好,普会寺也叫希拉穆仁召。

 

网页编辑:孟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