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绿草如茵、溪水萦绕、
牛羊遍布的鄂尔多斯高原东南部的伊金霍洛旗甘德尔敖包上耸立着一座雄伟壮丽的宫殿,这就是闻名遐迩的“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安息的地方—成吉思汗陵。陵园内供奉着成吉思汗及其夫人等的灵柩。
成吉思汗是对世界历史发展产生过重大影响的著名政治家、军事统帅。传说,成吉思汗率兵征西夏途经今天的伊金霍洛时,被这里迷人的景色所陶醉。他情不自禁地丢下了马鞭,在马背上无限赞美地说:“梅花金鹿栖息之所,戴胜鸟儿育雏之乡,衰落王朝振兴之地,白发老翁享乐之邦。”感慨之余,他对左右说:“我死后就葬于此地。”一年之后,成吉思汗病逝于甘肃六盘山。当载着灵柩的大车途经这里时,陷入泥淖之中,不能继续前行。这时,人们想起圣主曾在这里说过的话,认为成吉思汗的英灵已经栖落在这里,于是把成吉思汗生前用过的金鞍、宝剑、苏鲁锭以及银棺等留下来,并建立了八白室,又把成吉思汗生前的近卫军—达尔扈特人留下500户专门负责守护和祭奠。八白室就是今天成吉思汗陵的前身。尽管由于历史上蒙古族皇家有秘葬的习俗,成吉思汗的真身并未埋葬在这里,今天的成吉思汗陵也仅是衣冠冢,但几百年来,蒙古族人民仍然把它当做自己圣主的长眠之地,对成吉思汗陵寄以无限的景仰,这里经常是香烟缭绕,祭奠活动不断。
成吉思汗陵园区占地面积550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1500多平方米,陵宫建筑雄伟壮观。陵宫坐北朝南,建筑在一米多高的长方形台基之上,主体建筑由三座蒙古包式的大殿和与之相连的廊房组成,红门白墙,圆形殿顶覆盖着金黄色的琉璃瓦,金碧辉煌,其间嵌有蓝色琉璃瓦云头花,是蒙古民族所崇尚的颜色和图案。整个建筑犹如一只搏击长空的雄鹰,具有浓厚的蒙古民族建筑艺术风格。园区广场上,耸立着威风凛凛的成吉思汗跨战马铜像,还有两根挂着蓝、白、红、黄、绿五色小旗的三叉铁矛旗杆“黑慕热”(即禄马风旗)。
成吉思汗陵建筑分正殿、寝宫、东殿、西殿、东廊、西廊六个部分。正殿平面呈八角形,重檐蒙古包式穹庐顶。上覆黄色琉璃瓦,房檐则为蓝色琉璃瓦。正殿中央是一尊高
5米的成吉思汗汉白玉雕像,身着盔甲战袍,腰佩宝剑,相貌英武。雕像之前的酥油灯长明不熄。雕像背后是巨形“四大汗国”疆图。正殿东西走廊正面墙壁上绘有反映成吉思汗一生重大事件的壁画,壁画还表现了忽必烈统一中国,定都北京,建立元朝,并追封成吉思汗为元太祖的盛况。
寝宫即后殿,安放着四个白色的大型蒙古包式灵包,外覆金黄色缎套。居中的灵包中安放着成吉思汗及其夫人孛儿帖·兀真的灵柩。成吉思汗的灵柩是一个银棺,上缕蔷薇花纹。银棺用金锁锁着,放在一个方形的石台上。银棺的右侧放着一把两尺多长的战刀,左侧放着弓箭,这些都是成吉思汗生前使用过的武器。东西两边灵包里分别是成吉思汗的两位胞弟别勒古台和哈撒尔的灵柩。
东殿安放着成吉思汗的第四子拖雷及其夫人的灵柩。自窝阔台及其长子之后,蒙古皇帝大多数都是拖雷的子孙,所以其地位显赫。
西殿供奉着象征成吉思汗九员大将的九尖角的旗帜和苏鲁锭。“苏鲁锭”即蒙古军帅旗上的铁矛头。在成吉思汗的率领之下,蒙古铁骑南征北战,烽火狼烟之中,千军万马唯苏鲁锭所指,摧枯拉朽,所向披靡。传说成吉思汗去世后,他的灵魂便附在苏鲁锭之上。因此,在蒙古族人民的心目中,苏鲁锭是神圣的,是力量和胜利的象征。
成吉思汗陵园东南角陈列着成吉思汗的行宫。行宫由金顶大帐、选汗高台等组成。金顶大帐是一座蒙古包式的行宫,包内有成吉思汗宝座和画像,包外有8辆战车。选汗高台高8米,是历史上蒙古人用于推选可汗的建筑。
成吉思汗陵的祭祀大典有一套完整的仪式和制度,场面宏大,隆重壮观。每年春、夏、秋、冬各季举行一次,为季祭。其中最重要的是阴历三月二十一日的春祭,俗称“三月祭”。每当举行祭祀时,众多的拜谒者怀着虔诚的心情,不辞辛苦地长途跋涉,来到这位千古伟人高大的雕像前,献上洁白的哈达、明亮的蜡烛、芬芳的香烛、肥壮的羊只、纯净的酥油、醇香的奶酒,缅怀他的雄才伟略,寄托对他的无尽思念。
成吉思汗陵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国旅游胜地四十佳”之一,也是内蒙古自治区旅游业的龙头景点。成吉思汗陵历经星移斗转800年,仍然是广大蒙古族同胞心目中的圣地,它如同不灭的星辰,永远闪烁在历史的长河中。
网页编辑:孟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