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主页   专题导述   地域风貌   丰富资源   自然景观   名胜古迹   人文历史   民风民俗   文学艺术   文化教育   社会科学   新闻出版   体育竟技  
  首页>>专题主页>>名胜古迹

   
专题导述
地域风貌
丰富资源
自然景观
名胜古迹
人文历史
民风民俗
文学艺术
文化教育
社会科学
新闻出版
体育竟技
   

草原上的敦煌

作者 全荣     来源《文化内蒙古第一卷•神奇的草原》
 

    在鄂尔多斯高原西部鄂托克旗阿尔巴斯苏木,有一座孤立的圆形红色砂岩小山突兀地耸立在一望无际的荒漠草原上。小山四周壁陡岩峭,峭壁之上排列着许多洞窟,这就是“草原敦煌”—阿尔寨石窟。据说这里原有108眼石窟

,故又名为“百眼窑”、“百眼窟”。该山略呈“凹”字形,东西长约400多米,南北宽200多米,高40余米。由于年代久远,风吹雨打,砂岩侵蚀,山岩坍塌,山体底层多被掩埋,目前还能看到的石窟只有49眼,在岩壁上不规则地分布为上、中、下三层,其中以南壁上分布的石窟最多。

   在阿尔寨石窟中,有些石窟在窟顶正中雕出方形莲花藻井,有的藻井为迭涩方形。阿尔寨山体上还有许多浮雕石塔,其中属于中晚期的浮雕石塔为元代至北元、明朝所雕。有些塔的造型带有北宋、西夏时期楼阁式塔的典型风格。在一些浮雕塔上,凿有椭圆形石洞,内装骨灰和绢纸残片,这是历代高僧的骨灰灵塔。其中一座浮雕石塔上还刻有密宗早期派别噶当派的驱魔标志,是判断其为西夏时期所雕刻的典型断代标志。

阿尔寨石窟的壁画有近千幅,内容以佛教题材为主,不仅有汉地佛教的大量内容,而且荟萃了藏传佛教的不同风格,世所罕见,是十分珍贵的宗教历史文化遗产。这些壁画均以矿物颜料绘制,以红色、绿色、黑色、白色为主,历经数百年岁月风尘,其中一些至今仍然清晰可见。特别是第31号窟的藏传佛教密宗朱本尊拥抱明妃壁画,姿态生动、色彩瑰丽。还有几幅画的背景光环是金箔所制。该窟右侧绘有两尊菩萨,表情祥和,体态优雅,其脑后绘有圆形光环,这样的菩萨像在内蒙古属于首次发现。在第28号窟中有一幅元代的“礼佛图”,也是在内蒙古草原上前所未见的。阿尔寨石窟壁画既有鲜明的宗教风格,又有浓郁的地域、民族特色;既反映了佛教各流派在草原地区传播的历史,又描绘出当时草原地区的自然风貌和社会生活,是不可多得的草原社会的历史画卷。

阿尔寨石窟中的回鹘蒙古文榜题,对于研究蒙古语言文字的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在第26号窟中,有元代风格的网格状壁画,竹笔墨书的回鹘蒙古文榜题及少量梵文、藏文榜题,可以互相对照。经专家考证,榜题均为礼佛颂诗,每首诗均为四行,其内容有迎请诗、祈祷诗、赞颂诗等三大类,是世上已发现的年代最早、最为集中的回鹘蒙古文榜题遗迹,在这方面,即使敦煌莫高窟也有所不及,更是其他任何石窟所不具备的。第10号石窟西壁上的范大瑛题记是阿尔寨石窟中唯一的汉文题记。

阿尔寨石窟作为鄂尔多斯的藏传佛教圣地,它所汇集的历史文化信息极其丰富,它对研究蒙古民族及其语言文字、历史、宗教、建筑、艺术、美学等都是珍贵的历史资料,学术价值极高。

学者们根据形状各异、别具风格的石窟以及石壁上的浮雕塔、佛像图、佛教故事图、祭祀图、世俗图、藏文题记、梵文题记、回鹘蒙文题记、印有回鹘蒙文的土坯等文物,认为该石窟大概始建于北魏时期,元代或明代为最鼎盛时期。阿尔寨石窟虽历经岁月的沧桑,至今仍默默地屹立在鄂尔多斯高原上,在众多的石窟里,隐藏了多少秘密,等待着人们前去破解。

 

网页编辑:孟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