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主页   专题导述   地域风貌   丰富资源   自然景观   名胜古迹   人文历史   民风民俗   文学艺术   文化教育   社会科学   新闻出版   体育竟技  
  首页>>专题主页>>名胜古迹

   
专题导述
地域风貌
丰富资源
自然景观
名胜古迹
人文历史
民风民俗
文学艺术
文化教育
社会科学
新闻出版
体育竟技
   

芳草萋萋看青冢

作者 全荣     来源《文化内蒙古第一卷•神奇的草原》
 

   

昭君墓矗立在呼和浩特市南9公里处大黑河南岸的沃野上。传说,每年凉秋九月,塞外草衰之际,昭君墓上依然草色青青,一片葱绿,故古人称之为“青冢”。因矗立在一片平畴之中,远望陵墓呈青黛色,形成“青冢拥黛”的秀美景观。

昭君和亲的历史传扬久远。昭君名嫱,字昭君,西汉时期南郡秭归(今湖北兴山县)人,被誉为“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汉元帝时入宫为宫女。竟宁元年(公元前33年),匈奴呼韩邪单于入朝求和亲,昭君自愿远嫁匈奴,后被封为“宁胡阏氏”,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昭君出塞”的故事。自此汉匈双方友好往来达60年之久。王昭君也因此被称为和平的使者,受到各族人民的爱戴。

昭君出塞被各族人民视作民族团结的象征。因此,有关昭君出塞的美好传说和故事也在各族人民中长久广泛地流传。其中,有一则民间传说说道,昭君出塞时,天上的大雁惊异于昭君的美貌,忘记了飞翔,竟然从空中掉了下来。后人据此赞誉昭君有“沉鱼落雁”之美貌。

昭君和亲的事迹,受到后世历代文人墨客的咏颂。196310月,董必武参观昭君墓时题诗一首,诗云:“昭君自有千秋在,胡汉和亲识见高。词客各抒胸臆懑,舞文弄墨总徒劳。”诗中赞美她出塞和亲的远见卓识,歌颂她为汉匈两族的和平友好做出的贡献,也批评了历代文人对昭君出塞的非议,为昭君做出了公正的历史评价。这首诗被用蒙汉文字镌刻在昭君墓前的一块高大的石碑上。

昭君墓为人工夯筑的封土堆,高33,占地20余亩。 墓前高耸着王昭君与呼韩邪策马并骑的青铜塑像。据记载,过去昭君墓一带有一个小湖泊,墓前有石虎、石狮、石幢,墓旁有一棵径为3多的大柳树,“浓荫腹地,苍翠扑人”,墓顶有小凉亭一座。现在,冢前有清代以后设立的几座石碑,上面刻有“汉明妃之墓”、“昭君青冢”、“汉明妃冢”、“塞外流芳”以及歌颂昭君的诗文等。墓前大平台以阶梯相连,与中原地区汉代帝王的陵墓形制颇为相似。墓园中松柏苍翠,白杨钻天,垂柳拂地,百花繁茂,墓草青青。民间有昭君墓一日三变的说法,即远望青冢“晨如峰,午如钟,夕如冢”,这更增添了昭君墓的神秘色彩。

经过近年来的修缮整理,现在的昭君墓园更加秀美优雅,墓旁还新建了陈列室,陈列着有关昭君的历史文献和出土文物,后院陈列着许多有关昭君墓的碑刻。今天的昭君墓既是民族团结的象征,又是著名的旅游观光景点。

 

网页编辑:孟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