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阙塞是战国时期赵长城西部的重要关隘,位于今内蒙古巴彦淖尔市杭锦后旗东北阴山山脉西段。狼山在此中断,形成双峰对举的天然山口。这里山势险峻,北连蒙古高原,南接黄河沿岸富饶的农业平原,渡过黄河可进入河套地区,其军事和交
通地位极为重要,既是古代贯通阴山南北的咽喉要地,又是汉代保卫河套地区的军事前沿。
汉时期,为了防御匈奴,在修筑长城的基础上,又在沿长城一线的阴山山脉沟口修筑了许多重要的关塞。古代俗称长城以北为“塞外”或“关外”,出长城也叫“出塞”。一般所说“塞”,是指边界上的险要处,也指筑于要隘处的小城堡。古人往往“障塞亭燧”连称。“障”亦作“鄣”,又称亭障,也是筑于边疆险要处的防守堡垒。“亭”则是候望警信的场所。“燧”即“烽燧”,也叫烽火台,是专为传递信号用的高台。平时在高台上树立通讯标志,并放置柴草、狼粪。一遇敌情,白天燃烟,夜间举火,相继传递信号,直至把情况传到目的地,这是我国古代在通讯联络方面的一大创造。其中较为著名的有高阙塞、鸡鹿塞与居延塞,这三个要塞均为古塞,其遗址至今犹存。这些古城要塞与周围数十处长城烽燧共同组成了秦汉王朝西北屯垦戍边的重要军事屏障。其中,高阙塞因地势险要,又是从北方草原通往山南平原的咽喉要道,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高阙塞得名于战国时期。高阙之名,始见于司马迁《史记·匈奴列传》。战国时,赵武灵王为防备匈奴而在高阙一带修筑长城,因地势之利建成高阙塞,成为赵北长城的重要关隘。据史载,西汉时车骑将军卫青领兵出此关,与匈奴右贤王作战,其中有三次从高阙出塞,足见高阙塞之重要。
高阙塞和周边的烽燧,曾共同组成了汉王朝西北边陲的军事要冲、与匈奴和亲的重要交通要道及汉代保卫河套地区的军事防线。它是汉王朝抵御匈奴、胡汉和亲、各民族经济文化友好往来的历史见证,对研究汉代军事、政治、经济具有重要意义。
网页编辑:孟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