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主页   专题导述   地域风貌   丰富资源   自然景观   名胜古迹   人文历史   民风民俗   文学艺术   文化教育   社会科学   新闻出版   体育竟技  
  首页>>专题主页>>自然景观

   
专题导述
地域风貌
丰富资源
自然景观
名胜古迹
人文历史
民风民俗
文学艺术
文化教育
社会科学
新闻出版
体育竟技
   

六千万年前被凝固的瞬间

作者 刘蒙林     来源《文化内蒙古第一卷•神奇的草原》
 

   

    中国是世界恐龙化石最丰富的国家之一。在我国辽阔的土地上,有许多驰名中外的恐龙化石产地,其中内蒙古锡林郭勒盟的二连浩特市就是世界著名的恐龙化

石产地之一。

    在二连浩特市东北9公里处有一处盐湖,这就是闻名中外古生物学界的二连盐池,这里是古生物化石极为丰富的地区。早在6亿—2.5亿年前,这里是“蒙古—兴安”古海的一部分,在此出土的三叶虫、珊瑚、菊石、介形虫、苔藓等化石,向人们展示了这里的古海洋景观。二连盐池的中生代末期地层特别发育,尤其是白垩纪晚期的沉积物,堆积深厚,达80多米,在其上部的泥岩和砂质泥岩层中,埋藏着大量的恐龙、巨犀和啮齿类哺乳动物化石。由于二连地区恐龙化石丰盛,地层出露好,因而被誉为“恐龙化石的故乡”。

    二连地区的茫茫戈壁在6000多万年前曾是一片汪洋。当时,这里气候湿热,一派热带、亚热带自然风光。庞大而凶猛的食肉恐龙、身躯高大的鸭嘴恐龙、似鸟恐龙等多种恐龙在此繁衍生息。后来,由于灾变,这些称霸世界上亿载的恐龙成批地被埋葬于地下。随着地质变迁和气候变化,昔日浩瀚的水面逐渐蒸发干涸,最终形成了今日的二连浩特盐池,而被埋葬于地下的众多恐龙最终变成今天的恐龙化石。 

    二连地区恐龙化石的采集与发掘起始于19世纪末。1922—1932年,美国纽约自然历史博物馆组成了中亚古生物考察团,在二连地区发掘到大量的恐龙化石,从而揭开了二连地区恐龙研究的帷幕。此次发现的恐龙种类有:庞大而凶猛的食肉类霸王龙—欧氏阿莱龙;形态如驼鸟并具亚洲恐龙特点的似鸟龙—亚洲似鸟龙;个体小而原始的角龙—安氏原角龙;身躯高大、嘴呈鸭嘴状的鸭嘴龙—蒙古满洲龙、姜氏巴克龙;躯体巨大而笨重的蜥脚龙类以及其形态奇异的小鸟脚龙类等。1959年,中国和前苏联生物工作者在此又展开大规模考察,发掘出较完整的鸭嘴龙、小型的食肉类恐龙以及霸王龙、原角龙、巨型蜥脚龙、各种鸭嘴龙的下颌骨、头骨等大量恐龙化石。此外,还挖出了许多鳄鱼类、龟鳖类、蜥蜴类等爬行动物的化石。1985年,在二连浩特南部苏尼特右旗察干诺尔碱矿中,挖掘出一具完整的恐龙化石,它长23米,高12米,是目前亚洲最大的恐龙化石,被命名为“察干诺尔龙”。1987—1995年,中国与加拿大、比利时等国组成联合考察发掘队对该地区又做了进一步考察,先后发掘出各类恐龙化石数十具,与恐龙共生的动物化石300余件,还有瓣鳃类、介型类、鱼类、爬行类等脊椎动物化石,以及植物、孢子、孢粉等化石。它们都具有蒙古高原古生物化石的显著特色,从而为研究恐龙的生存与灭绝以及其后的生物演化史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由于二连浩特是“恐龙的故乡”,二连浩特市于1989年10月修建了恐龙博物馆。1998年,内蒙古自治区政府在这里建立了二连盆地—察干诺尔恐龙化石自然保护区。

 

网页编辑:李萨日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