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社概况 | 社办企业 | 网上书店 | 电子教材 | 习题在线 | 电子教参 | 电子期刊 | 教材研究 | 电子图书 | 汉文主页 | 蒙文主页
  草原文化 塞北文化 松辽文化 贵州文化 滇云文化 荆楚文化 江西文化 图片欣赏 音 频 视 频
 
 
 
  绪论  
  地理环境  
  各民族经济文化类型  
  历朝对东北的
经略与疆域沿革
 
  各民族源流与分布  
  各族政权的制度文化  
  石器时代与
青铜时代文化
 
  长城与都城  
  名胜古迹  
  衣食住行文化生活  
  语言文字  
  婚俗  
  各族葬俗  
  伦理道德与儒学  
  人生礼仪  
  岁时节日  
  宗教信仰  
  松辽教育  
  科学与技术  
  文学  
  史学  
  艺术  
  体育与游艺  
 
 
  首页>>松辽文化>>艺术
渤海乐舞


 渤海,这里是指松辽地区的渤海民族群体及其所建的地方政权,即臣服于唐朝的渤海国。
 渤海国建立于698年,713年接受唐朝册封。都城先后设于今吉林省敦化市和黑龙江省宁安县,是当时松辽地区政治、经济、文化最为发达的地方政权,号称“海东盛国”。国内以肃慎族后裔人为主体,包含夫余、高句骊,以及来自

中原的汉人。渤海政权既与唐朝交往密切,又与周边民族乃至日本、朝鲜等保持友好关系,所以又被誉为“诗礼之邦”。
由于渤海属于多民族成员的共同体,所以在音乐、舞蹈方面也体现着多源文化的融合特点。即纵向上继承先民肃慎、挹娄、勿吉的艺术传统;横向上汲取夫余、高句骊和汉族的艺术精华,从而更有较高的造诣。《辽海丛书·渤海记》对其乐舞的风貌曾有这样描述:“官民岁时聚会作乐,先命善歌舞者数辈前行,士女相随,更相唱和,回旋婉转,号曰《踏锤》。”从中不难看出,这个命名为《踏锤》的乐舞表演,明显地用于岁时节日的庆典活动,同时含有礼仪性质。其中,参与者有官有民,有男有女,而且规模宏大,秩序井然,歌舞优美,兼含民俗胜、宫廷性,呈现出典雅的艺术风范。
渤海国宫廷内部异常热爱音乐、舞蹈。这在很多文献记载和文物遗存中得到充分的认证。今敦化市存有渤海第三代国王大钦茂二女儿贞惠公主的墓志,其中明显记述着贞惠公主生前的良好教养和音乐、舞蹈伴随终生的高雅情操。即“箫楼之上韵调双凤之声,镜台上中舞状两鸾之影”。与敦化市毗邻的和龙县,又存有大钦茂四女儿贞孝公主的墓葬中歌舞壁画。画面上绘有3名乐伎各持拍板、箜篌、琵琶全神贯注进行合奏的情景。无论前者的文字记载,还是后者的画面形象,都生动地成为渤海宫廷热衷于音乐、舞蹈的真实写照。
渤海国内设有管理音乐、舞蹈的专门机构,谓“太常寺”。其中拥有音乐、舞蹈的乐工和艺伎,不断开展乐舞的习练、演出和传承,使之在行政组织的推动下更加深入人心。就渤海乐舞的艺术形态审视,大体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器乐、声乐与舞蹈的有机结合;一类属于纯器乐演奏,或以歌舞伴陪的器乐演奏。二者均被称为渤海乐。乐器以风格独特的渤海琴显得别致,其他乐器等同于高丽乐。
渤海政权非常重视礼仪外表,凡官员出访和迎接贵宾,都以乐舞相随。因乐舞风采怡人,加上专业音乐、舞蹈艺人的娴熟体现,故在当时产生深远影响,乃至传入朝鲜半岛,以及隔海相望的日本。据《渤海国志长编》记载,渤海政权存在期间,仅遣使赴日本访问竞数达几十次,日本也同样选派使节出访渤海国。双方互访大都拥有诗词歌舞唱和,而且不乏歌舞艺人的彼此交流与赠送。渤海乐舞多次在日本演出,引起阵阵轰动。日本为此还曾派人来渤海专门学习乐舞,旨在发展本国的歌舞。大量事实表明,日本国内的雅乐含有浓厚的渤海音乐成分;而渤海音乐又凝聚着唐朝雅乐、大曲等诸多精华。从这种连带关系着眼,我们可以明显看到,在此期间,渤海国已经成为沟通中日两国音乐往来的一座桥梁。与此同时,日本还不断向渤海国赠送舞女,渤海国还曾将日本的舞女转赠于唐朝。据《渤海国志长编·文王钦茂》载,仅778年,文王钦茂便一次“遣使献日本舞女十一人及方物于唐。”这又表明渤海国的存在,成为连结中日舞蹈交流的一条纽带。
渤海政权共存在229年(698—926年)。这期间,它在松辽地区的歌舞历史上发挥着承上启下的核心作用——既使肃慎、貊族系的各族歌舞以其为载体得到融合与传播,又为当地后代歌舞的继续繁荣奠定了坚实基础。


   网页编辑:邵宝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