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民歌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反映了蒙古民族草原文化发展的进程,标志着这个古老民族勇敢、剽悍的气质和勤劳善良的品格,同时也倾吐了人们对于美好未来的希望和追求。松辽地区西部的蒙古民歌、歌谣,大体可分为宴歌(蒙古语“乃仁道”)、情歌(蒙古语“依那根道”)、赞歌(蒙古语“玛格塔林道”)、宗教歌(蒙古语“喇
民道”)等四类。宴歌中要以祝酒歌为最。如《天上的风》、《祝酒歌》、《喜宴歌》等,都是祝愿万事如意的。其中《祝酒歌》唱道:蜜桔酿制的美酒啊,杯杯喝不醉,比天河的仙水还好,咱们大家干一杯。银杏酿制的美酒啊,永远喝不醉,比龙王的琼浆还好,咱们大家干一杯。
赞歌中以歌颂劳动的牧歌,还有赞美马的歌居多,诸如《枣红马》、《我的骏马》、《海溜马》等,均赞美和歌颂马的功能。牧歌属于长调民歌,其曲调舒缓悠扬,热情奔放,歌词简短质朴:蓝蓝的天空飘着那白云,白云的下面盖着雪白的羊群。羊群好像是斑斑白银,撒在草原上多么爱煞人。
在这首歌词中白云和羊群相映照,构成了一幅美丽的图画,而牧人欢畅、豪放、旷达的精神世界也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了。[1]
情歌中以《远嫁歌》为最,如《诺恩吉娅》、《达古拉》、《九十玲》等,都是描写远嫁思乡和思念情侣的内容。宗教歌以赞颂佛为核心,如《求生颂》、《圣贤之佛》、《罕山颂》等,都是以美化神佛,乞求保佑为内容。仅以黑龙江省的蒙古民歌为例,其蕴藏数量可达千首。波·少布等合编的《蒙古传统民歌集》和吴玉壮编辑的《黑龙江蒙古民歌选》等两部歌集便具有一定的代表性。[2]
蒙古族萨满祭歌,除表现设坛祭神的内容外,还表现了原始人的自然崇拜和图腾崇拜的信仰习俗。如《参天树》:险恶东北方,悠悠荒漠处;沟壑深万丈,中有参天树。苍松何挺拔,万条青枝发;青枝护绿叶,日月放光华。葱郁枝叶间,盛开纳木嘎花。蓬松紫檀木,青枝万千条;日月闪金光,挂在绿树梢。嫩叶何清新,花开更妖娆。高高紫檀木,本自地脐生,大树独支撑,屹立峻峰顶。青枝绿叶何其多,枝头宿有宝木勒,天之犬马宝木勒。宝木勒主宰翁古惕,敬祈荫庇望保佑,弟子愚钝奈若何。
这首歌反映了崇拜参天树这个蒙古萨满教的重要内容,表达了蒙古族原始人的万物有灵的观念。蒙古族的发祥地,是现在呼伦贝尔盟额尔古纳河流域的山林地带,蒙古族崇拜参天树,反映了蒙古早期森林文化的特征。宝木勒,是科尔沁地区蒙古萨满教中的重要神明(即保护神),按照蒙古族萨满教的信仰,其保护神宝木勒是生活在树上的,萨满诗歌《宝木勒》勾画出其生动的形象:恶狼当坐骑,赤蛇是长鞭,灰狼当坐骑,人肉摆筵宴。身披金银甲,青铜盔带角,猛虎当坐骑,叉披箭如雹。骑上血红驹,石镞密如雨,跨上栗色马,甥舅来相袭。
这位“昂首挺立参天树上”的宝木勒是多么威风凛凛!人们对之虔诚信仰,这是因为宝木勒“智慧本无双”。在这辽阔的草原上自由翱翔,消除灾殃。这首萨满祭歌塑造了骑恶狼、挥蛇鞭,摆人肉宴的宝木勒神的形象,它不仅折射出蒙古族原始人类的审美观,而且表达了原始的蒙古氏族对狼和蛇的崇拜,而祭词中出现的石镞又是蒙古氏族部落新石器时代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标志。除动、植物的崇拜,蒙古族在原始社会还存在着自然崇拜,其中包括对火的崇拜。
注文:
[1] 马学良等:《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史》(下册),中央民院出版社1992年1月版,第22页。
[2] 参见波·少布:《黑龙江蒙古研究》,黑龙江民族研究所1990年版。
网页编辑:邵宝华
内容把关:白嘎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