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松辽各族的诗词,主要是契丹、女真遗民和中原诗人所写反映东北历史生活的诗词。契丹、女真人由金入元后,仍继续创作和发展文化。元代契丹文人中有耶律楚材、耶律铸、耶律希亮、耶律柳溪、张孔孙、移剌霖等,均留下一些诗作,其中当推耶律楚材、耶律铸父子为其代表。
耶律楚材,字晋卿,辽东丹王耶
律倍八世孙。义州(今辽宁义县)人。其父耶律履仕金,官至尚书右丞,很有文才。耶律楚材不仅是蒙古汗国的开国名相,著名的政治家,且在学问上颇多造诣。他年青时即博览群书,才气横溢,精通天文、地理、律历、术数、释、老、医卜之说,工诗能文,是位文理兼通的学者。其传世的著作有《西游录》和《湛然居士文集》,后者收文百余篇,诗660余首。好多诗文都是他在戎马倥偬、政事纷纭之际写下的。其诗作除描写西域和北方自然景物、民俗风情居多外,也有反映其家世和思亲思归乃至怀古的诗。其中反映家世的诗,有《赠辽西李郡王》、《赠侄正卿》、《为子铸作诗三十韵》、《怀古一百韵寄张敏之》等。《赠辽西郡王》中有“我本东丹八叶花,先生贤祖相林牙。而且四海归皇化,明月青天却一家”之诗句,在反映其天下一家思想的同时,明确说自己是东丹王八世孙。《为子铸作诗三十韵》则是诗人家世的概述,叙述家世历史,皇祖功业,以此教育刚满15岁的儿子耶律铸。诗中从辽太祖建功立业说到其父文献公耶律履的“卓立学业”、重义疏财,最后也说到自己接受先人遗风,兢兢业业地读书应试,跟随成吉思汗西征。此首诗是叙事诗,以史实为序,简明质朴无华。
其思亲思归诗主要有《思亲》二首:
老母琴书老自娱,吾山侧近结蘧庐。
鬓边尚结辟兵发,箧内犹存教子书。
幼稚已能学士埂,老兄犹未忆鲈鱼。
谁知万里思归梦,夜夜随风到故居。
昔年不肯卧茅庐,赢得飘肖两鬓疏。
醉里莫知自似蝶,梦中不觉我为鱼。
故园屈指八千里,老母行年六十余。
何日挂冠辞富贵,少林佳处卜新居。[1]
诗中表达了诗人长年在外远征,时常思念家乡故土和亲人老母,有时也流露出挂冠归田的思想,甚至要放弃富贵归隐少林。
他的怀古长篇叙事诗《怀古一百韵寄张敏之》,更是一首名篇。诗中“千古兴亡事,胜负一秤棋。感恨空兴叹,悲吟乃赋诗”表达了诗人的历史观。在他看来,千古兴亡是无法逆料的,世事无常人生如梦,只好听从命运安排,不免有些消极。这种思想在他另一首短诗《示忘忧》中一再有所表露:“历代兴亡数张纸,千年胜负一盘棋。因而识破人间梦,始信空门一著奇。”他在诗前小序里明示:“余作怀古诗百韵,非徒作已,使世人知成败之可鉴,出世之人识兴废之不常也,因作偈以见意云”。[2]
看来,他作长篇叙事诗是为了教示世人。
综观耶律楚材的诗作,最突出的特点,是不事雕琢,淳朴自然,而功力深厚,当然其中也不乏激昂慷慨气象宏大之作。与苏轼诗有异曲同工之妙,对后人有较深影响。王邻在为《湛然居士文集》作序时,曾这样评论其诗:“自以李杜争光,逞词藻者,不让苏黄;论歌词者,轻吴蔡。”因此顾嗣立有“雄篇秀句散落人间,为一代词臣倡”的评语,看来并不过分。
耶律铸,字成仲,耶律楚材次子,幼年聪敏好学,有文才,尤精骑射。少年时即享诗名,12岁即能写得一手好诗,20多岁,即有诗集付梓,常与金末元初的诗人元好问、吕鲲、李冶等人酬唱相和,平生诗作甚多,其著作《双溪醉隐集》分为前集、新集、续集、别集、外集诸目,卷帙浩繁,现存诗歌770余首。其中《日将出》、《高城曲》、《带将来》、《小胡笳》、《拟回文》、《莫春曲》、《磨剑行》、《春夜吟》、《琵琶调》、《公子行》、《广陵散》,皆十五六岁作;《赠坐竿道士》、《水平桥》、《题兰采和》、《早行吟》等,为十八九岁时作;《山市吟》、《莫春对花寄故人》、《题牧牛图》,则为二十一二岁时作。[3]
其中《日将出》云:阴云夜合乾坤失,万象不能分别得。苍凉海底浴重光,却与行人指南北。
这首12岁时写的诗,描绘出日将出的情景,多么有意境啊!在他的诗中有反映狩猎生活的,因为契丹族本来就是个善于骑射和狩猎的民族,因而形诸于诗篇是很自然的。如《小猎诗》:翠华东出万安宫,猎猎旌旗蔽碧空。鹦鹉杯停纵金勒,裘祖控雕弓。塞鸿惊带鹅毛雪,野马尘飞羊角风。万骑耳边惊霹雳,一声鸣镝暮山红。[4]
此小诗描绘了蒙古族打猎的英雄气派,再现了北方民族狩猎的宏阔场面,表现了游猎民族生活的壮美。
耶律铸诗中相当大的部分是描写自然风光和军旅生涯,以及战争的,也有反映思乡思亲之作。如《忆尊大人领省》,是写对于其父耶律楚材的怀念。
总的来看,耶律铸诗的内容十分丰富,题材多样,诸如吊古、咏物、咏史、写景、抒怀等均不乏优秀的诗篇,其诗平易流畅,清丽可读。纪昀评论他的诗“具有父风”,虽然在豪放旷达这一点上不及其父,但也具有这种风格。
耶律铸有子11人,其中耶律希亮、耶律柳溪也善作诗。耶律希亮,字明甫,又名秃思忽,自幼就学于燕京,后随父入蜀,后又西行,历官礼部尚书,吏部尚书。其所著诗文及纪行寻三十卷,编为《愫轩集》,惜今佚。
另一位诗人张孔孙,字梦符,其祖先出契丹乌若部,后为金人所并,迁居隆安(今吉林农安),长大后以文学知名,为忽必烈所器重。其诗文颇有文采,惜传世作品不多,有《风雨回舟图》和《岳阳楼》是其代表作,其中题画诗《风雨回舟图》云:风雨来时拨棹回,济川心事有谁知。停舟且做江湖梦,浪静风恬未是迟。
此诗借景抒情,实际是寓宦海失意、辞官归田之意于诗中。
女真人在元代被列为第三等人,其地位与北方的汉人相同,说明有些女真人迁入中原地区逐渐与汉人融合,但是女真文化并没有消失。一些女真遗民虽然国破家亡,仍没有停止文学创作。女真诗人主要有夹谷之奇、蒲察景道、兀颜师中、完颜东皋、徒单公履、兀颜思敬、赤盏希曾、乌古孙良、纥石烈希元、温迪罕氏、孛术鲁罛等。其中,孛术鲁罛成就最高,孛术鲁罛,字子,别名思温,字伯和,号菊谭,其祖先隆州(今吉林农安)人,生于江西赣江舟中,自幼勤学,从学于名人肖克翁,其学问益宏以肆,后来被姚燧荐作翰林国史院编修官。为官清廉,敢于直谏。奉旨预修《大元通制》,著有《菊谭集》六十卷,惜早已散佚。仅存诗8首,有《范坟诗》、《阅故唐宫》、《晋祠游咏三首》等,足见其思想内容丰富,并有相当高的艺术水平。其中《阅故唐宫》是一首七言古风,凭吊唐王朝盛衰兴亡的怀古诗。诗中包含着丰富的史实,在追昔抚今对比的结构中,表现了诗人自己的深沉之情,反映了诗人那种历史兴衰无常之感。
夹谷之奇,字士常,祖先为女真加古部人,也称夹古,由纪撒水迁居滕州(今山东滕县)。少孤好学,为文尤能简严有法,其诗作“多传于世”。惜《元诗选》中,仅见《题周孝侯庙》一首。诗人借对周处的赞美来抒发其抱负。在这首诗中,诗人表现自己虽有澄清天下大志,但又不得伸展的思想感情。这首既表达了夹谷之奇不畏强暴,立志铲除邪恶的斗争精神,又表现了对社会上“豺狼当道”的愤懑。[5]
值得重视的中原诗人写下的反映东北历史生活的诗词,诸如王结,字仪伯的《辽东高节妇》:天东长白近蓬瀛,缥缈仙人玉雪清。凤去紫箫声已绝,青鸾独跨上瑶京。[6]
诗中描写的长白仙境以及独跨瑶京的青鸾似乎应为节妇的象征,此诗在于歌颂节妇的精神。陈旅字众仲著有《安雅堂集》,其《题辽人射猎图》:美人貂帽玉骢马,谁其从之臂鹰者。沙寒草白天雨霜,落日驰猎辽城下。塞南健妇方把锄,丈夫边戍官索租。[7]
此诗描述了辽人射猎的情景,也反映了辽东的风光,是诗人头脑里的辽城一带的景况。这里的“辽人”当指契丹或女真的遗民。
皕贤,字易之,一名纳新,号河朔外史,为元代著名的诗人,被称为“江南三绝”之一,著作有《金台集》,其反映东北的历史生活的诗主要有《送杨复吉之辽阳学正》、《送刘碧溪之辽阳国王府文学》和《读金太祖武元皇帝平辽碑》。在前两首诗中,描绘了东北的自然景观和民情风俗,冬天里“雪霏霏”,人们穿着“孤貉”衣,“五月行人常衣”,日暮时黄鼠从草根里跑出来,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息息相关。后一首诗《读金太祖武元皇帝平辽碑》则是一首反映辽、金历史的好诗:千丈丰碑势倚空,风云犹忆下辽东。百年功业秦皇帝,一代文章太史公。石断龙鳞秋雨后,苔封鳌背夕阳中。行人立马空惆怅,禾禾离离满故宫。[8]
金太祖武元皇帝阿骨打平辽碑,立在燕都丰宜门外,碑文为史臣韩窻撰,宇文虚中书。诗人看到矗立在自己面前的丰碑,对历史进行反思,调子既激昂又沉郁,很富于哲理意味。
除上述这几位中原诗人外,还有虞集的《送国王朵而只之辽东》、甘允从的《送国王朵而只就国》、麻革的《中书大丞相耶律公挽词》、曹伯启的《送张闰夫之辽阳簿尉》、揭〖FJF〗莖〖FJJ〗斯的《送周山人之辽东》、萨都剌的《送南台从事刘之谦之辽东》等。[9]
注文:
[1] 耶律楚材:《湛然居士文集》卷六。
[2] 耶律楚材:《湛然居士文集》卷十二。
[3] 耶律铸:《双溪醉隐集》赵著之序。
[4] 耶律铸:《双溪醉隐集》卷四。
[5] 穆鸿利:《元代契丹女真遗民文化》,《中华文明史》(七元代),河北教育出版社1994年6月版,第624~628页。
[6] 《奉天通志》《艺文》引《元文类》。
[7] 《奉天通志》《艺文》引《安雅堂集》。
[8] 《奉天通志》《艺文》引《金台集》。
[9] 马清福:《东北文学史》,春风文艺出版社1992年5月版。
网页编辑:邵宝华
内容把关:白嘎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