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雪芹,名,字梦远,号雪芹、芹圃、芹溪,正白旗满洲包衣人,祖籍辽阳。从曾祖父曹振彦起三代四人任江宁织造达60年,是康熙皇帝的心腹而备受重用。其曾祖父曹振彦,“奉天辽阳人”(《山西通志》、《浙江通志》),近年又在辽阳市文管所保管的碑刻中,发现了《大金喇嘛法师宝记》和《重建玉皇庙碑记》两块石碑,
碑阴所刻人名均有曹振彦,这是曹家世居辽阳的有力证据。故曹雪芹是辽阳人目前已为国人所公认。曹雪芹早年是在极为繁华富贵的家庭中长大。雍正初年,由于统治阶级内部斗争的牵连,曹家一落千丈,从此曹雪芹生活陷入困顿之中。他晚年居北京西郊,生活更加穷苦,最后在贫病中逝世,时年尚不到56岁。他具有深厚的文化素养和卓越的艺术才能,他能融满、汉文化于一炉,能诗、能文,擅书画,制作风筝,多才多艺。他在文学上的突出贡献,便是长篇小说的创作。作以满洲族贵族生活为素材,“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写出了一部在中外文学史最辉煌的长篇小说《红楼梦》。这部长篇小说描写了贾宝玉与林黛玉的爱情悲剧和贾宝玉与薛宝钗的婚姻悲剧,细腻形象地描写了悲剧发生、发展的复杂情节,深刻揭露了造成这一悲剧的社会根源。并围绕这一悲剧刻画了四百多个栩栩如生性格各异的人物,展现了广阔的社会场景和封建社会内诸多复杂矛盾的内幕。该书思想深刻,艺术精湛,是中国古典小说登峰造极之作。[1]
是中国文学的瑰宝,也是世界文学的瑰宝,且首先是东北文学的,尤其是满洲族文学的瑰宝。这部书较多地反映了松辽地区的民族文化、风土民情,明显地打上了满洲族的习俗特色。《红楼梦》第二十六回写到冯紫英“打围在铁网山”和薛蟠生日之吃“鲟鱼”;第三回、第十四、第十二回、第十七回写到吃服人参;第二十五回写到的巫婆(萨满)跳神都反映着满洲族的生活和习俗。至于居住习俗“火炕”,服饰习俗,对于辫子、窄裉袄、箭袖(马蹄袖)等描绘,则更是多见。还有对满洲族礼俗、食俗等的反映则更是明显的。总之,无论就曹雪芹的籍贯说,还是就《红楼梦》所反映的东北满洲族风俗说,《红楼梦》作为东北文学作品中的杰作是当之无愧的。它的产生不仅是满洲族文学史,东北文学史,乃至中国文学史的丰碑,它在中国小说创作中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并被译为多种文字在全世界传播。现在研究曹雪芹,研究《红楼梦》已成为一门大学问,叫做“红学”。鲁迅在《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中评价说:“至于说到《红楼梦》的价值,可是在中国的小说中实在是不可多得的”,“总之,自有《红楼梦》出来以后,传统的思想和写法都打破了”。[2]
注文:
[1] 张玉兴:《满族文化》,《中国古代北方民族文化史·民族文化卷》,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3年8月版,第772页。
[2] 《鲁迅全集》,1957年版,第8册附录。
网页编辑:邵宝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