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社概况 | 社办企业 | 网上书店 | 电子教材 | 习题在线 | 电子教参 | 电子期刊 | 教材研究 | 电子图书 | 汉文主页 | 蒙文主页
  草原文化 塞北文化 松辽文化 贵州文化 滇云文化 荆楚文化 江西文化 图片欣赏 音 频 视 频
 
 
 
  绪论  
  地理环境  
  各民族经济文化类型  
  历朝对东北的
经略与疆域沿革
 
  各民族源流与分布  
  各族政权的制度文化  
  石器时代与
青铜时代文化
 
  长城与都城  
  名胜古迹  
  衣食住行文化生活  
  语言文字  
  婚俗  
  各族葬俗  
  伦理道德与儒学  
  人生礼仪  
  岁时节日  
  宗教信仰  
  松辽教育  
  科学与技术  
  文学  
  史学  
  艺术  
  体育与游艺  
 
 
  首页>>松辽文化>>松辽教育
隋唐时期的教育


隋唐统一,结束了自东汉末年以来的分裂局面,松辽的广大地区也很快地被纳入了隋唐中央政府的直接(或羁縻)统治之下。尤其是隋唐初几次出兵辽东征伐高丽,“列辽东地为州县”,更加强化了对松辽地区的军事和行政管辖。隋、唐大一统局面形成之后,由于政治、经济及文化的空前繁荣和昌盛,封建教育事业也得以蓬勃发

展。如隋文帝杨坚把国子寺(监)变成专门的教育行政机关,中央官学除设置国子学、太学、四门学之外,还新设了书学、律学、算学,并以分科举人,替代了魏晋以来的九品官人制度。唐代的统治者们也都非常重视教育,视教育为经邦之根本,治国之大计。如唐高祖李渊即言:“自古为政,莫不以学为先,学则仁、义、礼、智、信五者具备,故能为利深博。”[1]唐朝统治者大力兴办学校,振兴教育。据《新唐书·儒学序》载:唐太宗“贞观六年,诏罢周公祠,更以孔子为先圣,颜氏为先师,尽召天下师老德以为学官。数临幸观释菜,命祭酒博士讲论经义,赐以束帛。生能通一经者,得署吏。广学舍千二百区,三学易生员,并置书、算二学,皆有博士。大抵诸生员至三千二百。自玄武屯营飞骑,皆给博士受经,能通一经者,听入贡限。四方秀艾,挟策负素,坌集京师,文治然勃兴。于是新罗、高昌、吐蕃、高丽等群酋并遣子弟入学,鼓笥踵堂者,凡八千余人。纡侈袂,曳方履、秩秩,虽三代之盛,所未闻也”。由此可见唐代教育之盛况。

隋唐时期教育发展的标志,一是官学制度进一步完善;二是创立了科举考试制度。隋唐十分重视官学教育,确定国子寺(后改为国子监)不再隶属太常,而成为专门的教育行政机构。唐代官学在隋代的基础上又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并且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教育体系。唐代官学在中央设有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弘文馆、崇文馆、律学、书学、算学、医学、天文学、历学、畜牧兽医学及教育皇室子孙的小学。在地方设有州、县学、医学和玄学等。除律学、书学和算学之外,隋唐时期各类官学教授的学习内容以儒学经典为主。科举制度的创立,是隋唐时期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也是我国教育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隋文帝开皇二年(583年)正月,“诏举贤良”。《隋书·高祖纪》载:开皇七年(587年)“制诸州岁贡三人”。开皇十八年(598年)七月,“诏京官五品以上,总管、刺史,以志行修谨,清平干济二科举人”。是为科举制度的滥觞。唐朝建立后,继续实行科举取士,而且更加完善起来。科举制度直接影响了学校的兴衰。科举考试成为封建国家选拔官吏的重要手段,而学校则成了输送考生的重要途径之一。由于广大地主阶级子弟通过入学读书和参加科举,进入国家各级政权,这样就使学校与科举紧密结合起来。所以,从隋、唐以后历代封建统治者都十分重视兴学办校,使科举对学校教育起到了推动作用。

松辽地区在隋、唐之初,由于连年的战乱,民众流散,文化教育出现了一时的衰退。隋、唐政府几次出兵征讨高丽,收复和统一辽东,置州设县,进行统治。同时,也将中原地区的教育,逐渐推广到了松辽地区。如,唐在辽西置营州(今辽宁朝阳市),设营州上都督府,下辖5个羁縻都督府,31个羁縻州。唐政府视营州为传播中原文化教育的窗口,将中原地区的先进教育制度推向了松辽大地的四面八方。尤其是营州所在地的辽西地区,隋、唐时期的文化教育得到了较大程度的发展。按唐朝政府“州县学”的规定,营州有府学、医学,置“经学博士一人,助教二人,学生六十人。医学博士一人,助教一人,学生十五人”。营州附郭柳城另有县学,置“博士一人,助教一人,学生二十五人”。然而,好景不长,至唐代前中期的武则天统治时期,契丹族于松辽地区西部崛起,由于营州都督府的官吏们飞扬跋扈,“视酋长如奴仆”,导致了契丹与唐王朝的矛盾日益加深,最终于万岁通天元年(696年),爆发了契丹人的反唐战争。随后不久,又有“安史之乱”。战争的阴云又笼罩了松辽大地,松辽地区刚刚得以恢复的文化教育,又遭到了严重摧残,出现了衰落与倒退。

注文:

[1] 《唐大诏令集》。

网页编辑:邵宝华

内容把关:白嘎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