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社概况 | 社办企业 | 网上书店 | 电子教材 | 习题在线 | 电子教参 | 电子期刊 | 教材研究 | 电子图书 | 汉文主页 | 蒙文主页
  草原文化 塞北文化 松辽文化 贵州文化 滇云文化 荆楚文化 江西文化 图片欣赏 音 频 视 频
 
 
 
  绪论  
  地理环境  
  各民族经济文化类型  
  历朝对东北的
经略与疆域沿革
 
  各民族源流与分布  
  各族政权的制度文化  
  石器时代与
青铜时代文化
 
  长城与都城  
  名胜古迹  
  衣食住行文化生活  
  语言文字  
  婚俗  
  各族葬俗  
  伦理道德与儒学  
  人生礼仪  
  岁时节日  
  宗教信仰  
  松辽教育  
  科学与技术  
  文学  
  史学  
  艺术  
  体育与游艺  
 
 
  首页>>松辽文化>>松辽教育
明朝时松辽的书院和学校


    明朝初年,随着北方故元残余势力的被消灭及松辽大地的统一,这一地区的文化教育事业也日益发展起来。在“治国以教化为先,教化以学校为本”的思想指导下,明朝统治者十分重视发展松辽地区的文化教育,在松辽特别是辽东地区,不仅建立了儒学、社学、书院,而且还设置了武学、医学、阴阳医学等诸多

专科学校。这些学校多数是政府官办,也有部分是私人所办,类型多样,管理专门,设施齐全,制度严格,改变了“兵变以来,人习战争,惟知干戈,莫识俎豆”的落后状态。同时,明政府在松辽地区推行科考制度,比前代更加深刻广泛,从而使松辽地区学子入学读书,也变成了科举的必由之路,这样不仅推动了各类学校的发展,而且也给更多的知识分子创造机会走上仕途,参与各级政权的管理。

(1)明代松辽地区的教育形式,仍是以学校教育为核心。这种学校教育主要分官学和私学两大类。明代中央官学称国子学或太学,设立于京师。地方官学有府学、州学和县学。明代松辽地区的官学即属于地方官学。明代松辽地区官学创设于洪武年间。据《奉天通志·教育》载:“惟是辽东僻在边陲,都指挥使司所属州已凡二十余,教化未兴,民风闭塞,兴学育材,储为边备,在势不可缓也。乃于洪武十七年十一月,创立辽东诸卫学。”明政府对松辽地区的地方官学实施了严格的有效管理,《明史·选举志》载:设置儒学提举司,“专督学校”,同时规定“督抚、巡按及布政二司不许侵提学职事”,以保证教育行政管理的独立性。

明代松辽地区官学有严苛的学规和考试制度。《奉天通志·教育》云:学规规定生员遇事不许自行入官府陈述,只能由其父兄代言;不许恃才杂难师长;不许议论时政,等等。这是明代统治阶级为了排除异端思想,加强思想统治之需要而制定的。考试制度也很严格,除入学考试外,每月由教官主持考察生员艺业情况一次,并进行奖惩。如“岁考”,按成绩分为六个等级,凡考列一等者,作为候补廪膳生,二等者为候补增广生,皆给奖励。考到四等者要受挞责,五等降级,六等黜革除名。作为对地方官学教育的补充,明代松辽地区亦设有民间社学和私学。明代松辽地区的社学,据《奉天通志》记载,计有:辽阳左卫社学、辽阳右卫社学、辽阳中卫社学、辽阳前卫社学、辽阳后卫社学、东宁卫社学,均为御史杨滋所建。广宁有社学4所,为巡抚潘珍所建。其他社学还有:沈阳社学25所,义州卫社学4所,海州卫、盖州卫、复州卫、锦州城、开原、宁远卫等亦均建有社学。这些社学的规模均为门楼一座、书堂三间。社学之制为“乡里凡三十五家皆置,愿读书者尽得予焉……守令于其同方之先辈择一有学行者以教之。在子弟称为师训,在官府称为秀才。其教之也,以百家姓、千字文为首,继以经史历算之属”,“守令亦稽其所统弟子之数,时考其勤惰而报之行省,三年大比,行省拔其秀才之尤者贡之朝”。[1] 明代松辽地区的社学之置,扩大了教育对象范围,有利于松辽地区的开发及教育的发展。但好景不长,社学很快便在政府的政令下废止了。

明代松辽地区的私学发展也较快,这要归功于流谪于此地的中原硕儒们。如《全辽志》所记载的黄正色,原为直隶无锡县(今江苏无锡市)人,嘉靖时“谪戍辽东铁岭,寓居锦州”,“日以课子为业,辽右乡土,咸师事之,子学海登壬戌进士第”。《叶西峰墓志铭》也记载了叶西峰(名九皋)先生在松辽地区办私学教育的事迹。这位叶先生原亦为一位颇具才华的官场失意者,他办私学规模较大,有弟子数百人。他的教学内容十分广泛,包括诸子百家之学及诗歌声律。他在教学方法上也别具一格,多用启发式,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总而言之,明代松辽地区的私学教育,以其独特的办学方式和教育方法,培养了许多封建统治管理人才,补充了官学教育的不足,对当地教育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2)源于私人讲学的书院,也是明代松辽地区教育的一种形式。明代松辽地区的书院兴起于成化之后。据文献记载,当时松辽地区的书院有七所:辽右书院,弘治六年(1493年)由巡按御史樊祉在锦州创建,延请学行老成的师儒主持考选“河东西储生之优等者”读书其中;正学书院,弘治七年(1493年)由樊祉建于辽阳,规模较大,设置齐备,初名辽左书院,后更名正学书院,选拔各卫优秀士子入院学习;崇文书院,弘治年间由都御史张岫等人在广宁(今北镇市)创建;辽左习武书院,嘉靖七年(1528年)由巡按御史王重贤创建于辽阳,选取本科乡试武举来此学习,以掌握骑射技能,精通韬略;河西书院,巡抚潘珍率佥事王舜渔于嘉靖八年(1529年)建于广宁;薄阳书院,嘉靖十三年(1534年)创建于沈阳;挹清书院,嘉靖二十年(1541年)创建于铁岭。明代松辽地区的书院,主要集中于松辽南部经济文化比较发达的地区,说明经济的发展对教育的影响是比较明显的。明代松辽地区的书院分文、武两类,招生对象为“士之俊秀者”,文化程度较高。明代松辽地区的书院教育形式,是对地方官学的一种补充,尤其是武书院的创立,更是弥补了松辽地方官学无专门武学的不足。同时,松辽地区的书院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变成了科举的预备,为封建国家培养了不少后备人才。

(3)明代的科举制度也在松辽地区得以推行。据《全辽志》、《奉天通志》等文献记载,松辽地区的科举是以在辽东地区选拔举子为主,参加乡试先后在山东、顺天府等地,应试者大都是由地方官、学官推荐的。有明一代,松辽地区有众多士子中举及第和被荐入仕。于是,便刺激了更多的学子入学读书,以便谋求科举入仕。这样一来,就大大推动了松辽地区各类学校教育的蓬勃发展。

注文:

[1] 全祖望:《鲒亭集外编》卷二十二。

网页编辑:邵宝华

内容把关:白嘎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