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为农历五月初五日,本名“端五”。《太平御览》引《风土记》云:“仲夏端午,端,初也。”又因五月五日两“五”重叠,也称“重五”。端午节是汉族纪念战国时期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的节日。
(1)契丹人过端午节这天要插艾蒿、系五彩线、饮酒宴乐等。《辽史·礼志》载:契丹“五
月重五日,午时,采艾叶和绵著衣,七事以奉天子,北南臣僚各赐之事,君臣宴乐,渤海膳夫进艾糕。以五彩丝为索缠臂,谊之‘合欢结’。又以彩丝宛转为人形簪之,谓之‘长命缕’”。契丹是牧猎民族,因而,他们在沿袭汉俗过端午节时,也少不了掺入一些体现民族特色的活动,那就是在端午日拜天、射柳和击马球。
(2)女真人过端午节的习俗与汉族亦不同,主要是射柳、祭天、驰马击球及饮酒欢宴等,体现了女真人俗重骑射的民族特色。《金史·世宗纪上》载:“三年……乙未,以重五,幸于乐园射柳,命皇太子、亲王、百官皆射,胜者赐物有差。上复御常武殿,赐宴击球。自是岁以为常。”
(3)满洲族人又称端午节为“五月节”。满语称端午节为“托波叶能叶”。其节日习俗与汉族大体相同,即在初五日家家门窗插满蒲艾和桃枝、五彩线葫芦及用麻做成的小笤帚等。青年男女都要佩戴香荷包,小孩则以五彩线缠手腕、脚脖和颈上,称“五线续命”。家家户户包粽子,煮鸡鸭蛋,设家宴,饮雄黄酒。
(4)松辽地区的汉人过端午节之习俗主要为吃角黍(粽子)、用艾及饮雄黄酒等。《新民县志》载:“初五日为端阳节,儿童以彩缕缠腕,此盖五丝续命之说。以红布为猴,以棉布为胖孩,俱挂儿童身畔。以麻作帚,以红纸为葫芦,俱挂户庭门上,又于檐前密插艾蒿。盖是日为瘟神下界,种种设施不外祓除不祥之遗意。是日,食角黍,饮雄黄酒。或谓屈原于是日溺于汨罗江,居人每届是日以角黍飨之,故遗此风;又雄黄酒所以御毒蛊也,说亦近理。”由此可知,松辽中南部地区的汉民过端午节还有结彩缕、挂布猴和胖孩、悬麻帚及葫芦的习俗。
网页编辑:邵宝华
内容把关;白嘎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