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社概况 | 社办企业 | 网上书店 | 电子教材 | 习题在线 | 电子教参 | 电子期刊 | 教材研究 | 电子图书 | 汉文主页 | 蒙文主页
  草原文化 塞北文化 松辽文化 贵州文化 滇云文化 荆楚文化 江西文化 图片欣赏 音 频 视 频
 
 
 
  绪论  
  地理环境  
  各民族经济文化类型  
  历朝对东北的
经略与疆域沿革
 
  各民族源流与分布  
  各族政权的制度文化  
  石器时代与
青铜时代文化
 
  长城与都城  
  名胜古迹  
  衣食住行文化生活  
  语言文字  
  婚俗  
  各族葬俗  
  伦理道德与儒学  
  人生礼仪  
  岁时节日  
  宗教信仰  
  松辽教育  
  科学与技术  
  文学  
  史学  
  艺术  
  体育与游艺  
 
 
  首页>>松辽文化>>人生礼仪
穹庐里的生命赞歌——蒙古族的诞生礼


    蒙古族主要分布在塞北的蒙古大草原上。但自金、元之后,已有大量的蒙古族人迁居于松辽西部、西南部的草原和丘陵地带。松辽地区蒙古族的文化也是松辽文化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松辽地区的蒙古人也特别重视生育及对儿童的培养,并形成了与之有关的、特色鲜明的礼仪文化。蒙古族人非常重视新生命

的诞生,诞生礼的内容十分丰富,主要包含了孕育期和诞生期的所有习俗。

(一)祈祷生子因受生存条件及医疗条件的限制,古时蒙古族人都祈盼早生子、多生子,因而便形成了求子习俗。据罗布桑却丹的《蒙古风俗鉴》记载:“早先年,也有人因无儿无女,向敖包祈祷求子的……三年后无子女的人,让老年人在敖包面前说:‘这媳妇无儿女。’并打三鞭后说:‘明年生儿子,把儿子领到敖包这儿来。’”祭敖包是蒙古族萨满教遗留的古俗,把对自然崇拜与对人类自身的生产联系起来,是蒙古族人重视人类自然生产的反映。蒙古人还视火为女性和母亲的化身,是生育能力和生命力的源泉,他们在掩埋胎盘的地方,搭一小火堆,并在火堆旁祈祷,再赐给一个儿子。

(二)怀孕、生产蒙古族妇女怀孕后,为使胎儿在母腹中健康生长,将来能顺利生产(分娩),采取许多保胎措施。不仅有诸多禁忌,还有不少其他活动。据《蒙古风俗志》记载:如果一个女人生下几个孩子都不幸死去,就请多子女的女人到临产前的产妇前。产妇生下孩子后让请来的那个女人从孩子身上迈过去;孩子称该女人为“额吉”(即母亲),把生母叫婶;这样的孩子也多起“陶克陶胡”(意即“站住”)这一名字。

(三)养育幼儿

蒙古族妇女生了孩子后,一般每日喂三次母乳。如母乳不足,则以牛羊乳兑水代之。以后孩子渐大,则辅以炒面、肉类等食品。蒙古族人对包孩子很重视。自初生到会坐前都包着。包法是用大一点的一块方布,向里折一角,把孩子的两腿并拢,两膝靠紧,两臂向下伸直,用方布包紧,在脚膝、胸部用布条扎结。这种包法,用以专门纠正或防止小儿膝部向外弯曲的毛病,便于长大后练习骑马。蒙古族育婴使用一种特殊的工具——摇篮(又称摇车)。是用一块二尺多长的木板,下面有两张弓形的木条使它易摇荡,两旁有孔,可以穿带,把婴儿拴在板上,摇撼催眠。正如《蒙古吉林风土记》所云:“令卧板上韦束其两臂,倚毡庐壁间,啼则摇之,徙居则悬之驼装之后。”摇篮是用开花结果的山丁子树制成的,取其子孙繁衍、繁荣兴旺之意。

(四)其他几种礼仪

蒙古族人生了小孩后,也有如汉、满民族相类的各种礼仪习俗。如,洗三,婴儿诞生三日后用水洗,名曰“洗三”。洗,“喜”也,有向亲朋报喜之意。满月,举行小型庆贺仪式,请近亲参加;同时还要剃胎发,但不能剃净,脑门上要留一块胎发。过生日,有两项重要内容:一是“抓岁”,二是“打绊脚线”。过百日,新生儿满100天,要为孩子举行“过百日”,亦称“过百日关”的庆贺仪式。目的是祝福婴儿健康成长,长命百岁。剪发,蒙古族小孩到三五岁时,要在奇数年龄时举行剪发礼,邀请亲朋好友参加。剪发时,第一剪子须请属性相合、年纪大、子孙多或弟兄多的人,余下的远亲和朋友先剪,近亲次剪。被推为剪头一剪子的长者所拿的剪刀要系上哈达,并口念祝词。被邀剪发客人还要向小孩赠送各种礼品。剪发毕,主人把煮好的整羊放在大铜盘里,请客人饱餐一顿。

网页编辑:邵宝华

内容把关:白嘎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