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祖常(1279—1338年),字伯庸,汪古部人,世代信奉聂思脱里派基督教。高祖锡里吉思,在金朝末年为凤翔兵马判官,子孙因以“马”为姓。曾祖月合乃,随元世祖忽必烈伐宋。父马润,官至漳州路同知,移家光州(遗址约在今河南光山县)。延皊(1314—1320年)初,中乡贡,会试第一,廷试第二。授应奉翰林
文字,拜监察御史。仁宗(1312—1320年)时,铁木迭儿为丞相,专权用事,祖常曾弹劾上奏其罪行,因而累遭贬黜。自英宗至顺帝朝(1321—1368年),历任翰林直学士、礼部尚书、参议中书省事、江南行台中丞、枢密副使等职。在任期间,曾参预修撰《英宗实录》,译《皇图大训》、《承华事略》为蒙文,编纂《列后金鉴》、《千秋纪略》等供皇室贵族阅读。顺帝至元(1335—1340年)初,辞官归光州。
祖常是元朝著名的文学家,才力富健,文采彬彬,为文好师法先秦两汉,宏瞻精核,富丽新奇。著有《石田文集》十五卷,常见的版本有《元四大家》本,另有明刊黑口本,版同元刊本。《文集》中收制诏、章疏、碑志等类作品共六卷,其中如《建白一十五事》及杜瑛、元明善、忙兀的斤、伯颜、燕铁木儿等人的碑铭,都很有史料价值,可补正史之阙。以去取精审见称的元人苏天爵编《元文类》时,竟选入祖常的文章多至21篇。他的诗文在当时都享有盛名。
祖常的诗作反映社会生活面较为宽广。引人注目的题材内容是反映塞北生活的作品。如描写上都的诗篇就很多,计有《昌平道中次继学韵》、《上京书怀》、《上京效李长吉》、《游华严寺》、《上京翰林书怀三首》、《次韵王参议寄上京诸公四首》、《驾发上京》等27首。其中《上京书怀三首》描写上都地区自然风光,很有特色:
沙草山低叫白翎,松树春雨树青青。
土房通火为长炕,毡屋疏凉启小棂。
六月椒香驼贡乳,九秋雷隐菌收钉。
谁知重见鳌峰客,飒飒临风鬓已星。
又如《丁卯上京四绝》,写皇帝在上都打猎的情景:
离宫秋草仗频移,天子长扬羽猎时。
白雁水寒霜满路,骑奴犹唱踏歌词。
祖常的《河西歌效长吉体》、《灵州》等诗,描写了元代河西地区(今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的生活习俗。如《河西歌效长吉体》:
贺兰山下河西地,女郎十八梳高髻。
茜根染衣光如霞,却召瞿昙作夫婿。
紫驼载锦凉州西,换得黄金铸马蹄。
沙羊永脂密脾白,箇中饮酒声澌澌。
再如《灵州》:
乍入西河地,归心见梦余。
葡萄怜酒美,苜蓿趁田居。
少妇能骑马,高年未识书。
清明重农谷,稍稍把犁。
在祖常的诗作中,有的对当时官场的弊政进行嘲讽,如《诮燕》、《湖北驿中偶成》等诗。还有一些反映下层劳动人民疾苦的作品,如《石田山居》、《古乐府》、《宿迁县》、《踏水车行》、《缫丝行》等诗。《石田山居》揭露了富商大贾、王孙贵族的豪华奢侈生活:
甲子人愁雨,河田麦已丹。
岁凶捐瘠众,天远祷祠难。
贾客还沽酒,王孙自饱餐。
更怜黧面黑,征戍出桑干。
《古乐府》仿效古代乐府的民歌体,描写了征夫、织妇的苦难生活:
天上云片谁剪裁?空中雨丝谁织来?
蒺藜沙草田鼠肥,贫家女妇寒无衣。
女妇无衣何足道,征夫戍边更枯槁。
朔雪埋山铁甲涩,头发离离短如草。
陈垣先生称马祖常为“基督教世家之中国诗人”。[1]祖常的父亲马润也善写诗,著有《樵隐集》,今已佚。祖常从父马世德,进士出身,历官应奉翰林文字,亦善诗文,可见祖常在文学上的成就得益于家学。苏天爵称祖常的诗“接武隋唐,上追汉魏,后生争慕效之,文章为之一变”(《石田先生文集序》)。《元史》卷一四三《马祖常传》说他“尤致力于诗,圆密清丽,大篇短章无不可传者”。这些评论说明马祖常的诗歌创作有较高的成就。
注解:
[1] 陈垣《元西域人华化考》卷四,《励耕书屋丛刻》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2年10月。
实习编辑:小红
内容把关:白嘎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