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契丹族学者耶律楚材
耶律楚材(1190—1244年),契丹皇族后裔,辽朝东丹王耶律倍的八世孙。他是蒙古汗国时期的名相,博学多才的著名学者。他从小生长在金朝的京城中都(今北京市)。他的八世祖耶律倍通晓汉族封建文化,知音律,善绘画,精医术。他的父亲耶律履“通六经百家
之书”,受到金朝皇帝的赏识。楚材两岁丧父,由其母杨氏抚养。他13岁时开始学习诗、书。17岁时(金章宗泰和七年)考取进士。
楚材曾在西域扈从成吉思汗西征。公务之余,集中精力研究历法。当时,他已经能够比较准确地推算出日蚀和月蚀的时间。他发现地理上的距离与历法的推算密切相关。这样,他就提出了“里差”的概念。“里差”就是现代人所说的“经度”。他根据“里差”的概念改作“历法”,并编订了一部新的历法《西征庚年元历》。据蒙古太宗八年(1236年)出使蒙古汗国的南宋使臣徐霆在《黑鞑事略》中的记载,他在燕京宣德州(今河北宣化县)看到一部印行的历法,是耶律楚材自己推算、刻印和颁行的。这部历法可能就是蒙古太宗七年(1235年)中书省审核“大明历”后颁行的。
楚材撰写的《西游录》是研究中古时代中亚史和13世纪蒙古史事的一部重要著作。这部书记述了中亚、漠北等地的自然风光、风土人情及楚材西游的行程。他对成吉思汗漠北行营的描写极为精彩:“山川相缪,郁乎苍苍。车帐如云,将士如雨。马牛被野,兵甲赫天。烟火相望,连营万里。千古之盛,未尝有也。”他描绘金山(今阿尔泰山)的自然景观:“金山之泉,无虑千百,松桧参天,花草弥谷。从山巅望之,群峰竞秀,乱壑争流,真雄观也。”书中还记述了中亚的许多名城和西域的丰富物产。《西游录》颇受中外学者的重视,我国清末和近现代学者李文田、范寿、丁谦、张相文、向达等人,都曾先后发表过有关研究这部著作的论著。俄国的布莱施涅德尔、澳大利亚的罗依果等人对此书作了译注,日本的神田喜一郎对此书的版本也进行了研究。学术界认为这是一部颇有学术价值的著作。
楚材还是一位契丹族诗人。他深受汉文化熏陶,非常喜欢唐代杜甫、白居易和宋代诗人陆游的诗。他的文集《湛然居士集》中,除了文章约百篇外,诗亦有六百六十余首。他的诗作笔势豪迈,慷慨雄壮,气象宏大,尤长于描绘祖国北方和西域的自然景观以及少数民族的生活画面。
在楚材创作的诗歌中,描绘西域风光的诗篇最为出色。其中像《河中春游有感五首》、《壬午西域河中游春十首》、《河中游西园四首》、《过阴山和人韵》、《过金山用人韵》等,都是脍炙人口的名篇。例如《阴山》一诗:
八月阴山雪满沙,清光凝目眩生花。
插天绝壁喷晴月,擎海层蛮吸翠霞。
松桧丛中疏畎亩,藤萝深处有人家。
横空千里雄西域,江左名山不足夸。
这首诗不仅描绘了阴山(今新疆天山)的奇丽雄峻景象,也赞扬了开发塞北边疆的劳动人民。古代的边塞诗大多写其荒凉、苦寒、凋残,而楚材则突出其雄伟、秀丽的一面,这是难能可贵的。
耶律楚材像
楚材的诗还记述了西域的风俗人情和特产。当时西域人的生活,土床设馔,石鼎烹茶,喝茶吃饼;吃煮饼时必投入豌豆。他在诗中还提到了当地的悬碓(音对,舂米用具)和风磨,“悬碓杵新梗”,“风动机轴以磨麦”。他在《西域河中十咏》中写道:“葡萄辛酿酒,杷榄看开放。饱啖鸡舌肉,分餐马首瓜。”楚材自注说:“土产瓜大如马首。”葡萄自汉代以来就是西域的特产。杷榄就是巴旦杏,原产地是伊朗,后来传到中国。
楚材的诗作反映了塞北少数民族的生活情景。如《扈从冬狩》、《扈从羽猎》等诗,描写了蒙古族人民射猎的场面。《和景贤赠鹿尾》、《寄贾搏霄乞马乳》等诗,记述了蒙古族人民的风俗习惯。楚材还有不少反映蒙古骑兵军旅生活的诗篇。如:“阴山千里横东西,秋声浩浩鸣秋溪。猿猱鸿鹄不能过,天兵百万驰霜蹄(《过阴山和人韵》)。”“西征军旅未还家,六月攻城汗滴沙。自愧不才还有幸,午风凉处剖新瓜(《西域尝新瓜》)。”这些诗句自然天成,不事雕琢,通俗明白,语言流畅,使人读后耳目一新。
楚材在恢复发展中原封建文化教育事业方面推行过许多措施,作出过不少贡献,如保护和任用人才,实行科举取士,恢复孔孟之道和建立国子学,设置编集经史机构等,对当时社会发展都具有积极作用。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楚材是一位契丹族的著名学者,也是塞北的一位文化名人。
实习编辑:小红
内容把关:白嘎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