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社概况 | 社办企业 | 网上书店 | 电子教材 | 习题在线 | 电子教参 | 电子期刊 | 教材研究 | 电子图书 | 汉文主页 | 蒙文主页
  草原文化 塞北文化 松辽文化 贵州文化 滇云文化 荆楚文化 江西文化 图片欣赏 音 频 视 频
 
 
 
  前言  
  绪论  
  史前文化  
  蒙古族兴起前的
物质文化
 
  蒙古族兴起前的
精神文化
 
  长城及其文化  
  蒙元时期的
物质和精神文化
 
  元明清时期的塞北文化  
  内蒙古东部的文化明珠  
 
 
  首页>>塞北文化>>元明清时期的塞北文化
节日
(图)



    蒙古族的传统节日主要有小年、除夕、大年。除此之外,还有与宗教活动相关的祭祀节日等。

过年是蒙古族最隆重的传统节日。每年农历腊月二十三,要举行祭火祭灶仪式,在民间称之为“祭火二十三”或“过小年”。在蒙古人的观念里,火是神圣、纯洁的象征。腊月二十三火神要与天神相见,向天

神呈报人间一年的凡事。人们的日常生活离不开火,作为天神每天与每家每户同存,最了解人们的善与恶。因此,为得到火神的保佑,让其高高兴兴地拜见天神,在这一天夜幕来临之际开始祭火。

在二十三日那天,各家各户打扫房屋、器皿,准备好祭品。祭火时的最主要祭品是绵羊的胸叉骨。祭火时将胸叉骨的肉剔掉,用网油裹好,再用羊毛或驼毛线绕上几圈。另外,在肉汤里煮粟米粥加上黄油、红糖、红枣伴好的食品(蒙古语称“阿木斯”)。祭火时将裹好的胸叉骨、“阿木斯”与酒、奶食品一同放入熊熊燃烧的火焰中,向火神叩拜的同时咏诵火神的功德,祈求火神保佑。

祭火仪式由男主人主持举行,在萨满教盛行时期由萨满咏诵“祭火词”,佛教在蒙古地区占统治地位后,改变成由喇嘛念经咏诵。

二十三日晚,祭火仪式结束后向祖先祭烧供品。蒙古人将煮好的肉和“阿木斯”看做是火神的恩赐,认为哪家的“阿木斯”最香甜,谁家就会在新的一年中更加兴旺发达。因此,就有把“阿木斯”分给邻里的习俗。

农历腊月三十日(小月二十九日),蒙古族将其称作是“毕特翁”,在这辞旧迎新的日子里,有着独特的习俗。

到除夕时,过年的准备工作已就绪,开始准备除夕的食品。除夕每家每户都要煮全羊或羊背子。傍晚时分,首先向祖先祭烧供品,然后吃团圆饭。除夕的晚餐除手把肉外,还要吃包子、饺子等象征着完整、团圆的食品,有些地方还有煮整羊头的习俗。在家吃过团圆饭后,带着除夕的食品、酒到亲属和邻里家。这种到亲属和邻里家辞旧迎新、共享美好除夕的习俗是蒙古民族特有的一种风俗。

除夕之夜有不睡觉的习俗。认为除夕之夜不睡觉,在新的一年中就会更加清醒,更加聪明。

除夕之夜,主妇要摆放过年的奶食品盘,将奶豆腐、奶皮、黄油、炸果子、冰糖、红枣、月饼等摆好。摆放奶食品盘要有一定的技巧,使之色泽鲜明,整洁丰厚。这种摆放的奶食品盘要一直放到正月十五以后,甚至放一个月。蒙古人认为,奶食品盘的摆放是衡量一户人家生活是否富裕、是否勤劳、清洁和主妇是否灵巧的一个重要标准。因此,牧民们特别重视摆放奶食盘。

农历正月,蒙古族称作是“查干萨拉”,即“白月”,也叫做大年。正月初一拂晓时首先叩拜天神。叩拜天神的仪式主要由男性参加。在预先准备好的地方(有些地区准备土堆),供奉奶茶、奶食品、酒,进行叩拜。祭天仪式结束后,向火神祭洒茶、奶食、酒、肉等,再向佛龛敬香、点燃神灯。这种拜天、祭火、供佛龛的习俗中不仅保留着原始宗教的痕迹,而且有着浓郁的佛教色彩。这些仪式结束后,在家中向长者敬献哈达、行叩礼,长者用吉祥的语言祝福子孙。然后喝年茶、吃年饭,吃年饭时给长者敬酒,长者给子孙赏赐糖果。家中的拜年礼后,则从近邻中年长者家开始拜年。拜年礼同在自己家中向父母拜年相同,但还有互换鼻烟壶的习俗。主人对前来拜年的客人,首先敬茶,请客人品尝奶食品,然后敬酒,喝新年汤(肉汤里煮饺子、面条、粉条)。

过年时人们穿着鲜艳的新蒙古袍,骑着骏马,成群结队地相互拜年。途中谁的骏马跑在第一,谁就会在新的一年里最幸运。拜年的途中特别忌讳隔家拜访,这也是蒙古民族耿直热情、不分高低贵贱的一种美好传统习俗。

蒙古族居住分散,过年的走亲访友要持续一个月之久。初一至初四,一般是男子和孩子成群结队地拜年,初五为“破五”,不宜出门。初六开始,老人和妇女到近处的亲朋家拜年,男子则去较远的亲朋家拜年。

蒙古族还有给牲畜过年的习俗。在正月初一的早晨出放畜群时,在牛、羊、马的额头上涂抹黄油,予以祝福,祝愿牲畜兴旺。

对蒙古族来说,“查干萨拉”象征着严寒即将过去,牲畜基本上平安地度过了隆冬岁月,新的一年给人畜以新的生机和活力。为预祝新一年的美好生活,增进人与人之间的友好往来,过年的所有活动都是在热情、祥和、欢乐的气氛中度过。因此,在过年的整个过程中,特别忌讳饮酒过量、酒后闹事等行为。

除上述民间传统节日外,随着佛教的传入,蒙古地区又有了与宗教礼仪有关的节日活动。如农历正月十五日的“美岱会”(也称作“查玛会”),三月八日的“玛呢会”,六月七日开始的为期9天的“  颂会”,十月二十五日为纪念格鲁派创始人宗喀巴圆寂举行的“珠拉会”、即“灯会”等。特别是格鲁派在蒙古地区建立众多的寺庙之后,举行各种宗教祭祀活动非常活跃。每当举行这些礼仪活动时,蒙古牧民从四面八方带着供品到寺庙拜佛,点佛灯,焚香,磕头祈祷。但到了近代,随着蒙古社会的发展和宗教的衰弱,这些宗教祭祀礼仪活动也逐渐地削弱了。

 实习编辑:小红 

内容把关:白嘎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