丧葬礼是当一个人结束一生时,由他的家眷、子女、亲戚、朋友为安葬和悼念而进行的礼仪。蒙古族的丧葬习俗主要有土葬、明葬、火葬等几种形式。
土葬:即把尸体放入棺木里,挖葬穴埋入土中。蒙古族使用的棺木有圆形棺木、卧棺与坐棺。蒙古族早期土葬采用深葬形式,不做土丘标记。宋人彭
大雅《黑鞑事略》记载:“其墓无冢,以马践蹂,使如平地。”
明葬:又称天葬或野葬。这种葬俗一般在贫苦牧民中实行。明葬是在死者去世7个时辰后,剪掉死者的头发,用白布缠裹全身或装进口袋里送至固定的地方。但蒙古族有些地区则将缠裹好的尸体载于牛车上,走向偏僻的荒野,牛车行驶中尸首掉至哪里,哪里便是明葬之地。明葬的尸首任飞禽走兽啄食。被禽兽吃得越快,就认为能够越迅速地转世。如果三日后仍无禽兽食之,则请喇嘛颂经超度。有些地区一直到近代对夭折的孩子仍采用明葬形式。
火葬:即以火焚尸。火葬的习俗是随着西藏的佛教传入流传到蒙古地区的。《夷俗记》载:“盖西方之僧,彼号曰喇嘛者,教以火葬之法,凡死者尽以火焚之,其余烬为细末和泥塑为小像,像外以金或银裹之,置之庙中……”此种葬礼起初主要盛行在王公贵族、上层喇嘛中。火葬时请喇嘛念经,祝愿死者的灵魂进入极乐世界,将骨灰装入塔中。到了近代,在有些地方传染病患者或难产者死后,将尸体火化成灰,把骨灰埋于旷野或撒在山上。从整个丧葬习俗来说,火葬法在蒙古族民间并不普遍存在。
实习编辑:小红
内容把关:白嘎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