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社概况 | 社办企业 | 网上书店 | 电子教材 | 习题在线 | 电子教参 | 电子期刊 | 教材研究 | 电子图书 | 汉文主页 | 蒙文主页
  草原文化 塞北文化 松辽文化 贵州文化 滇云文化 荆楚文化 江西文化 图片欣赏 音 频 视 频
 
 
 
  前言  
  绪论  
  史前文化  
  蒙古族兴起前的
物质文化
 
  蒙古族兴起前的
精神文化
 
  长城及其文化  
  蒙元时期的
物质和精神文化
 
  元明清时期的塞北文化  
  内蒙古东部的文化明珠  
 
 
  首页>>塞北文化>>元明清时期的塞北文化
13至16世纪的蒙古医学



    随着蒙古汗国的建立和扩张,国内各族之间的交流日益扩大,欧亚两洲各国间的交往也日趋频繁。蒙医在这个时期有了很大的发展,其临床经验也进一步丰富。在此基础上产生了初步的医疗理论,形成了古代蒙医学。早期的针刺疗法、灸疗法、骨科和外伤治疗、饮食疗法、酸马奶疗法以及药物学知识,都有了新

的发展。

值得注意的是,这个时期开始有了尸体解剖方面的研究。古代蒙古人起初在狩猎、屠宰牲畜的实践中积累了初步的解剖知识,并以此来解释人体结构,但这不能满足战争、生产中对人体解剖方面知识的需求。所以在13世纪时,蒙古人结合治疗外伤,开始进行尸体解剖方面的研究。1263年,元朝军队同南宋军队大战,宋军大败,但元朝“千户”(官号)赵匣剌也被三创,矢镞深入左肩不得出;元帅钦察惜其骁勇,因取死囚二人剖其肩,视骨节深浅,知可出,乃凿创拔镞出之,匣剌神色不动[1]。这种结合解剖治疗外伤的方法,不仅可以加深对人体构造的认识,而且亦能促进骨伤外科的发展。

骨伤外科原来仅限于正骨治伤,到了这个时期,已经成为具有丰富临床经验的临症学科。后来这种正骨术传入了内地。明朝末年,蒙古地区出现了不少正骨学家。

13世纪时,蒙古人开始使用皮疗术。所谓皮疗是杀死牲畜后立即剥皮,然后将皮披在患者身上或裹在患病部位上,以进行治疗。有趣的是,还有用鱼皮治“脚瞳”的记载。1267年忽必烈汗曾遣使赴高丽取鱼皮,鱼名阿吉合蒙合鱼,形状似牛,称“患脚瞳者,以其皮作靴则立愈,盖帝(忽必烈)有足疾,故求之”。于是高丽王献鱼皮十七领[2]。这就是蒙古传统的皮疗术。内蒙古地区至今仍用羊皮、艾虎皮来作皮疗。

这个时期的饮食疗法有了更大的发展,并有饮食营养学专著问世。1330年元朝太医忽思慧用汉文编写了《饮膳正要》。这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较完整的营养学著作。在这部著作中,大量地整理了历代名医有关秘方、验方知识的同时,也记载了蒙古地区大量的饮食营养方面的内容。如马奶、奶食、牛羊肉、牛骨髓等。书中有很多药物和饮食名称却是用蒙语译写的,如“八儿不汤”(羊腿肉汤),“阿八儿忽鱼”(鱼名),“赤赤哈纳”(酸剌)等。酸马奶疗法也得到了发扬。《饮膳正要》说:“马乳性冷,味甘,止渴,治热。”法兰西修士鲁不鲁克在《东游记》中也谈到:“忽迷思(酸马奶)的酿制方法是把奶倒入一只大皮囊里,然后用一根特制的棒开始搅拌……一直搅到变酸和发酵为止。忽迷思也可以贮藏。”“鞑靼人还酿制黑酸马奶……搅拌马奶,直到奶中所有固体部分下沉底部,它具有强烈的催眠作用,纯净的部分留在上面,像乳清或白色的发酵前的葡萄汁那样,是一种非常好喝的饮料,对滋补身体确实有效。”[3]《饮善正要》中还有阿喇吉酒的记载,说味甘辣,大热,有大毒,主消冷坚积,祛寒气,用好酒蒸熬,取露成阿喇吉。鲁不鲁克还记录了蒙古人在冬季用大米、小米、小麦和蜂蜜酿成一种极好的饮料,清澈如葡萄酒。

药物方剂知识有了进一步的发展。据史书记载,1226年蒙古军中瘟病流行,曾用大黄治愈[4]。13世纪开始,随着蒙古族同国内各民族和阿拉伯、中亚及欧洲各国的交往及通商,内地和国外的一些药物进入蒙古。蒙古高原的特产肉苁蓉等药物也输送到内地和国外。在元代,有大量的波斯和中亚药材进入。1292年,在上都成立了“回回药物院”,其专用的《回回药方》一书共34卷,编入大量的阿拉伯药方和医疗经验。后来蒙古医学家官布扎布著《药方》一书,收载了印度、西藏、回回、汉医药物和验方。说明当时的蒙古医药学在国内外大交流中得到了丰富和发展。

随着医疗实践的深入,蒙古医学的初步医疗理论也产生了。蒙医理论的核心是寒热对立统一的辩证学说。蒙医把疾病分为寒热两大类,对疾病进行辩证治疗。这种以寒治热、以热治寒的对立统一学说,是古代蒙医医疗理论的总纲,是临床治疗的理论指导。

古代蒙医独特的传统脑震荡疗法,其理论原理值得研究。根据古典蒙医著作中的“蒙古正脑术”的记载和治疗脑震荡的具体疗法,现代蒙医学者提出“以震治震,震静结合,先震后静”的辩证学说。施行“震荡术”,要视其病情,对不同的脑震荡,要用不同方式的“震荡”来治疗。这就是至今闻名的“蒙古正脑术”的原理。

在这个时期,蒙医药吸收了印度医学理论。14世纪的著名翻译家希拉布僧格,曾将古印度经典《金光经》译成蒙文,传播于蒙古地区。该书第二十四章是阿尤吠陀医学理论指导——四大元素(土、水、火、风)及气、胆、痰学说的简要论述,这对蒙医理论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影响。这个时期,随着蒙古汗国及元朝同欧亚各国之间的交往,阿拉伯医学、意大利的医疗经验,也开始传入蒙古地区,蒙古医学从中吸取了适合本民族和本地区特点的医疗经验,丰富了其内容。12世纪时,蒙古族医学也曾受到畏吾医学的影响(回鹘在蒙元时期称为畏吾或畏吾儿)。与此同时,蒙医骨伤科、蒙古灸等医疗经验也传入中原地区和西藏、新疆等地。

成吉思汗规定的“扎撒”(法令)里有“免除医生税赋”的条目。1206年前后,蒙古军中设有军医,专门负责战伤外科。由此可见,当时的蒙医不仅在数量上增多了,而且有了很高的社会地位。

总之,在这个时期,蒙医学成为具有初步医疗理论、并有丰富医疗经验的古代传统的蒙医学。

    注解:

    [1] 《元史》卷一六五《赵匣剌传》。

    [2] 忽思慧《饮膳正要》卷三兽品类,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82年蒙文版。转引自伊光瑞主编《内蒙古医学史略》。

    [3]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3年中译本第116—117页。

    [4] 《元史》卷一四六《耶律楚材传》。

 实习编辑:小红 

内容把关:白嘎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