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社概况 | 社办企业 | 网上书店 | 电子教材 | 习题在线 | 电子教参 | 电子期刊 | 教材研究 | 电子图书 | 汉文主页 | 蒙文主页
  草原文化 塞北文化 松辽文化 贵州文化 滇云文化 荆楚文化 江西文化 图片欣赏 音 频 视 频
 
 
 
  前言  
  绪论  
  史前文化  
  蒙古族兴起前的
物质文化
 
  蒙古族兴起前的
精神文化
 
  长城及其文化  
  蒙元时期的
物质和精神文化
 
  元明清时期的塞北文化  
  内蒙古东部的文化明珠  
 
 
  首页>>塞北文化>>元明清时期的塞北文化
12世纪以前的蒙医药



    蒙古族经历了漫长的原始社会,12世纪以后才开始进入封建社会。12世纪以前的蒙古族,以游牧为主,狩猎为副,兼营原始手工业。居住分散,社会发展极不平衡,其医药也处于萌芽状态,是蒙医蒙药知识的积累阶段。蒙古族先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逐渐积累了适应当地生活习俗、气候条件、地理环境的医

药卫生及保健知识。

蒙古族及其先民发明了类似匈奴“穹庐”的毡制帐幕,用作居室,其特点是阳光充足,空气流通,四季温度皆可调节,对蒙古人民的日常生活起到了重要作用。供游牧生活所用的毡车可以在途中避风遮雨,对妇幼老人尤为重要。婴儿出世,便有摇床、摇篮和吊床等,为他(她)的健康成长创造了条件。《蒙古秘史》中便有札儿赤兀歹老人献给成吉思汗“貂皮襁褓”,成吉思汗征服鞑靼人的战利品中有“银制摇床”等记载。蒙古人非常讲究环境卫生。倒垃圾有指定地点,一般是在蒙古包的东南方向几十米处。大小便,男女也有区别,妇女到家园东南方向,男人在西南方向,严禁在家园的西北方向便溺。所以元朝御膳医师忽思慧也告诫人们“勿向西北大小便”。蒙古高原西北风强烈,所以有此习惯。还严格禁止在水井、挤奶场、羊圈附近大小便,这是保持水源、乳食环境卫生的习惯。出门在外,只用自己携带的碗、筷和刀具,以防止传染疾病。蒙古人相信火能净化万物,感觉不洁时便用火加以消毒。蒙古人还喜欢燃烧香料来对其住宅加以消毒。

蒙古及其先民发明了针刺疗术。20世纪60年代在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发现了新石器时期的石针。70年代在内蒙古伊克昭盟发现了匈奴时期的青铜针。说明蒙古高原上的先民们很早就学会了针刺疗术。著名的灸疗是蒙古的传统疗术之一,具有操作简便、用具简单、适合于游牧生活条件及蒙古高原寒冷气候的特点。2 000多年前的中医学经典《内经·异法方宜论》中说:“北方者,天地之所闭藏之域也。其地高陵居,风寒冰冽。其民乐野处而乳食。藏寒生满病,其治宜焫。故灸焫者,亦从北方来。”这里的“北方”就是指蒙古高原。“乐野处而乳食”的民族,显然是指蒙古人的先民及其他北方民族。“灸焫”就是灸疗法。这种疗法是从热敷疗法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公元8世纪的著名医家宇妥·云丹贡布的著作《四部医典·本续》里有“蒙古灸法”的记载:“蒙古灸法是将小茴香拌油加热后用毛毡包扎的一种热灸法”[1]。蒙古灸法,操作简便,独具特色。

蒙古的饮食疗法也很具特点。蒙古谚语有“病之始,始于食不消,药之源,源于白煎水”之说,生动地说明饮食卫生的重要。蒙古人重视饮食滋补,懂得适当食用奶食、肉食、肉汤之类便可起到滋补、防病、治病作用。

酸马奶是用马奶发酵而成的富有营养的饮料,但喝多了也会醉。酸马奶具有滋补身体、治疗疾病的功效。早在匈奴时期就掌握了马奶发酵的技术。《蒙古秘史》记载了12世纪以前的蒙古人大量饮用“额苏克”(即酸马奶)及用它来救治受伤失血过多的史实。

蒙古的骨伤治疗具有悠久的历史。蒙古人从事畜牧业和狩猎业,经常发生跌伤、骨折、脱臼、脑震荡等外伤,尤其在战争期间出现大量的伤员。因此积累了丰富的正骨术、推拿术及烙止血术等经验。《蒙古秘史》等历史文献中,有用烧红的烙铁烙止流血;用牛羊瘤胃内的反刍物热罨治疗各种脏器疾病;用热血浸疗治愈箭伤等记载。这些经验在实践中发展成为后来形成的蒙医独特的外伤治疗术。

蒙古人利用植物治疗疾病,具有了最初的方药知识。有关古典著作中记载了蒙古地区的特产药用寄生植物——肉苁蓉。拉施特的《史集》中记载居住在鄂毕河上游森林中的“兀剌速惕、帖良古惕和客思的迷,这些部落熟悉蒙古药剂,以蒙古方法很好地治病而闻名于世”。公元6世纪后期唐朝医学家孙思邈的《千金要方》记载了匈奴人用的祛寒丸,这种丸是由桂心、干姜等四味药配成的蜜丸,叫“匈奴露宿丸”,反映了蒙古及蒙古地区的古代北方民族很早就有了相当先进的方剂知识。

这个时期的医药学知识,成为后来蒙古医学形成和发展的起源。

    注解:

    [1] 宇妥·云丹贡布《四部医典》,藏文木刻版第4页。转引自伊光瑞主编《内蒙古医学史略》,中国古籍出版社,1993年。

 实习编辑:小红 

内容把关:白嘎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