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蒙古的史学
(一)《蒙古秘史》
蒙古民族具有悠久的历史。在没有文字的时代,蒙古族的历史以口传的形式代代相传。波斯历史学家拉施特写道:“所有这些部落全都有清晰的系谱,因为蒙古人有保存祖先的系谱、教导出生的每一个孩子知道系谱的习惯。这样他们将有关系谱的话语
做成氏族的财产,因此他们中间没有人不知道自己的部落和起源。”[1]到了13世纪,成吉思汗统一蒙古诸部,建立了蒙古汗国,开始在蒙古汗廷设置“必?赤”(即书记或文书官员),记录大汗的言行、国家法令以及其他文件,进而用畏吾体蒙文修纂脱卜赤颜——《国史》。随着蒙古汗国的扩张和元朝的建立,这类脱卜赤颜成为宫廷秘籍,外人不得阅览。元朝覆亡后,从中原内地退回蒙古高原过程中,这类秘籍落入明人手里。
1382年,明朝皇帝朱元璋命令翰林侍讲火源洁和编修马沙亦黑等人编写《华夷译语》,为“四夷馆”培养译字生和通事提供学习语言的教材,以满足明朝同蒙古本部来往及战争的需要。同时,一部特殊形式的汉字史籍《元朝秘史》也作为蒙古语教材而面世。这部被明人译作《元朝秘史》的史籍,正是蒙元宫廷秘籍《脱卜赤颜》的汉字音写、翻译本。该书正文用汉字音写蒙古语,在正文旁边逐词注有汉译和读音标记及语法解释,称为“傍译”。全书共分282节,每节之后附有汉文缩译,称为“总译”。
《元朝秘史》是明人对蒙古语书名《忙豁仑·纽察·脱卜察安》(mongγol-un niγua tobiyan)的汉译,实际上应作《蒙古秘史》。《蒙古秘史》是蒙古史学史上的第一部巨著,是至今流传下来的13世纪蒙文史籍的惟一作品。该书的原文是用畏吾体蒙文撰写的,但其原文早已佚失。在17~18世纪成书的罗藏丹津著的《黄金史》中可以看到《蒙古秘史》的2/3的史文移录,说明《蒙古秘史》的蒙文手抄本在17~18世纪还在蒙古高原得到保存和流传。罗藏丹津《黄金史》中移录了《蒙古秘史》第1~38、40~176、208~254、256~266、268各节的蒙古原文,进一步说明《蒙古秘史》的原文是用畏吾体蒙文写成的。
《蒙古秘史》以文学的写实手法,记录了成吉思汗先祖的谱系和成吉思汗一生的事迹,最后还写了成吉思汗之子窝阔台汗时的历史。通过描述成吉思汗所从出的孛儿只斤家族的历史,非常全面地反映了古代蒙古社会历史的各个方面,堪称是一部《百科全书》。书中有古代蒙古社会的生产活动的生动记录,反映着当时社会结构、社会组织的情况及其发展变化;提供了游牧生产中人与人的社会经济关系的珍贵资料及统治者各阶层如何统治他们的依附人口,统治者们的斡耳朵(殿帐、宫殿)的组成等情况;展示了部落战争的残酷场面,屠杀、掠夺、奴役比比皆是。书中尤其反映着古代蒙古的社会意识形态与藏传佛教传入之后的情形完全不同。
《蒙古秘史》的编撰方法独具特点。历史事实与口头传说、神话交织在一起,更具有文学作品的特点。书中巧妙地采用文学手段,鲜明地再现了古代蒙古草原生活的一幅幅图画。书中有大量的韵文,诗文并茂。在对人物进行描述时,运用各种文学表现手法,使大量人物形象变得栩栩如生。使成吉思汗成为“一个闭上眼睛就能想见到的活生生的人”[2]。
《蒙古秘史》是蒙元时期形成的独一无二的古蒙古语典范文献,真正用蒙古语思维、用蒙古文撰写的。书中保存了大量的古蒙古语词汇,而这些词汇,通过汉文傍译,使其原意得到准确体现。书中还可以看到古蒙古语特有的语法现象。这些语言资料成为研究古代蒙古语的珍贵资料。对《蒙古秘史》的汉字音写也有其巨大的语文学价值,音写规则、用字规范都很严密,达到了准确记录蒙古语音的极高水平。它的傍译不仅对每个词的词义做出准确的译释,而且用一套标示词法形式的特定用字,表示数、格、时、态、人称变位等语法形式,使古蒙古语的语法结构得到了再现。
《蒙古秘史》是草原史家的作品,在其体例章法上同中原史学著作有根本的差别。在驾驭纷乱的史学材料,尤其在缺乏足够的文字史料的情况下,大量地利用口传材料时出现记录不准、混淆史实、纪年颠倒等问题也是不可避免的。况且,《蒙古秘史》不是一个人、一次修成的,经历过许多人不止一次的修改补充,因此,出现不少错误是肯定的。尽管如此,《蒙古秘史》以其巨大的魅力和史学、文学、语文学上的价值,吸引着世界无数学者对它进行研究、开发。
《蒙古秘史》在明朝经过汉字音写和加工后,形成12卷本(正集10卷、续集2卷)和抄入《永乐大典》的15卷本。两种版本的内容完全一致。12卷明刻影抄本收入《四部丛刊》三编,被认为是最好的版本。
《蒙古秘史》的作者,由于没有任何史料根据而不能确定。据研究,这部著作不是一个人完成的。《蒙古秘史》的成书年代有许多种说法,但最为可靠的是在鼠儿年(即公元1228年)甲子,但当时只写成1~268节的初稿,其他各节都是以后加上的。总之,这部书不是一次完成的。此外,《蒙古秘史》又是《圣武亲征录》、《金册》、《史集》成吉思汗纪的重要史源[3]。
《蒙古秘史》早已成为中外学者的研究对象。早在明末清初就有人注意到该书的价值,但直到19世纪末才出现大批研究《蒙古秘史》的学者。19世纪中叶《蒙古秘史》始流传到国外,1866年有了俄文总译本。以后,被全部译成英、法、德、俄、日、匈、土耳其等文字,研究文章层出不穷,成为一门国际性“秘史学”。随着研究的深入,近年开始着手复原《蒙古秘史》为畏吾体蒙文,最成功的代表作当推亦邻真教授的《元朝秘史(畏吾体蒙古文复原本)》(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87年出版)。
注解:
[1] 拉施特主编《史集》,余大均、周建奇汉译本(商务印书馆1983年出版)第一卷、第二分册第11页。
[2] 亦邻真《元朝秘史及其复原》,内蒙古大学出版社,1987年。
[3] 亦邻真《元朝秘史及其复原》一文。
实习编辑:小红
内容把关:白嘎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