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社概况 | 社办企业 | 网上书店 | 电子教材 | 习题在线 | 电子教参 | 电子期刊 | 教材研究 | 电子图书 | 汉文主页 | 蒙文主页
  草原文化 塞北文化 松辽文化 贵州文化 滇云文化 荆楚文化 江西文化 图片欣赏 音 频 视 频
 
 
 
  前言  
  绪论  
  史前文化  
  蒙古族兴起前的
物质文化
 
  蒙古族兴起前的
精神文化
 
  长城及其文化  
  蒙元时期的
物质和精神文化
 
  元明清时期的塞北文化  
  内蒙古东部的文化明珠  
 
 
  首页>>塞北文化>>元明清时期的塞北文化
古代蒙古语研究
(图)



    根据蒙古语的发展和演变情况,一般把它分为三个阶段:(1)12世纪以前的古代蒙古语;(2)13世纪到16世纪末的中世纪蒙古语;(3)从17世纪到现代的近现代蒙古语。如果专指1949年全国解放后的现行的书面语言和口头语言,一般称之为现代蒙古语。

关于古代蒙古语时期没有直接的文献资料,主要

是从亲属语言的比较研究材料和中世纪书面语中残留的书写形式来推断。在符拉基米尔佐夫、鲍培、桑席耶夫、小泽重男、 .特木尔涛高、亦邻真等学者的有关论著中都有涉及古代蒙古语特点的专门论述。鲍培在他的专著《蒙古语比较研究绪论》(1955年)中对古代蒙古语语音结构及变化方面提出了比较清楚的观点,他还就古代蒙古语的特点发表了专门的论文:《古代蒙古语》(《阿尔泰学论丛》463~478页,1976)。在古代蒙古语的特点及其研究方法方面,桑席耶夫发表了《历史比较蒙古学的若干问题》(1957年)、《语言学构拟在蒙古学中的地位》(1960)等论文,李盖提发表了《桑席耶夫〈蒙古语比较语法〉一书的评论》(1953)等论文,魏弥贤出版了《关于古代蒙古语与中世纪蒙古语的关系问题》(1970)一书。蒙古国学者特木尔涛高的专著《蒙古语历史语法基础·蒙古语历史语音学Ⅰ》(1992)中把从11~12世纪以前到原始蒙古语[1]的后期的蒙古语称为古代蒙古语。他根据13~14世纪的蒙古语文献对古代蒙古语的语音特点进行了“回顾”研究。所谓“回顾”研究就是以中世纪考证古代的方法。他还指出:“虽然专门研究古代蒙古语的成果很少,但对13~14世纪书面文献和蒙古书面语的研究实际上就与古代蒙古语时期直接有关。”(见该书5页)亦邻真的《回鹘式蒙古文与古代蒙古语语音》(1977年)一文,对回鹘蒙古文反映古代蒙古语语音的情况也作了深入的探讨。

上面说过,蒙古语的古代文献只是从13世纪初的碑文开始,而且留下的资料又不多。故要研究古代蒙古语,就需要从其他方面寻找更古的资料,如亲属语言资料,记录古代亲属语言的文字资料等。由于语言发展的不平衡规律,亲属语言中往往保留着许多古代的成分。记录古代亲属语言的文字资料中,当然可能有更古的语言成分。所以,国内外学者对蒙古语族语言、突厥语族语言、满·通古斯语族语言和女真文、满文、契丹文等记录亲属语言的文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对这些语言进行研究。

12~13世纪到16世纪末的中世纪蒙古语的特点,在前古典蒙古书面语文献即回鹘蒙古文文献和《蒙古秘史》、《华夷译语》[2]等汉文文献,八思巴字文献,13~14世纪蒙古语与阿拉伯语、波斯语的对照词汇集、对照词典中有相当的反映。中世纪蒙古语文献一直是国内外蒙古语文学界研究探讨的重要领域。

在回鹘蒙古文文献研究方面,有. 班扎罗夫、田清波、柯立甫、科特维奇、科留津(И.Kлюkин)、海涅什、李盖提、卡拉、X.罗布桑巴拉登、鲍培、村山七郎、X普日莱、罗依果(Igor de Rachewiltz)、. 策仁苏都那木、Y.仁亲、村上正二等学者的论著。李盖提的《13—14世纪蒙古语碑铭》(中古蒙古语文献汇编Ⅱ)(1972年),《萨迦班迪达〈善说宝藏经〉》(中古蒙古语文献汇编Ⅳ)(1973年),道布整理、转写、注释的《回鹘式蒙古文文献汇编》(1983年),照那斯图、斯琴朝克图校注的《善说宝藏》(1989年)是研究回鹘蒙古文文献的重要文献和参考资料。60年代在乌兰巴托出版了X.罗布桑巴拉登、包祥的《〈孝经〉研究》(1962年)、《1340年昆明蒙文碑文释读》(1962年)两部著作。90年代在国内出版了《〈忻都王碑〉蒙古语文研究》(图力古尔,1992年),《阿尔寨石窟回鹘蒙古文榜题研究》(哈斯额尔敦、丹森等合著,1997年)等专著。此外,包祥、哈斯额尔敦、亦邻真、宝力高、双福、嘎日迪、丹森、昂日布、赛熙亚乐等也发表了不少有价值的论文。

中世纪蒙古语汉文文献中最重要的是《蒙古秘史》。海涅什、伯希和、柯津(C.A.Козин)、普哈(Pavel Poucha)、李盖提、罗依果、白鸟库吉、村上正二、小泽重男、T.达希策登、Ц.达木丁苏荣、M.嘎丹巴、苏米雅巴特尔、札奇斯钦、额尔登泰、乌云达赉、阿萨拉图、阿尔达扎布、都固尔扎布、巴雅尔、亦邻真、道润梯布、满仓等人出版了《蒙古秘史》的各种版本。所有这些,都为我们研究《蒙古秘史》的语言提供了可靠的资料。其中,李盖提的《蒙古秘史》(中古蒙古语文献汇编Ⅰ)(1971年)、小泽重男的《元朝秘史·全释》(6卷本,1984—1989)、亦邻真的《元朝秘史畏吾体蒙古文复原本》(1987年)、巴雅尔的《蒙古秘史》(1980年)最具特色。国内外学者们发表了不少专门研究《蒙古秘史》语言的很有价值的著作和论文。这方面的主要专著有:海涅什的《蒙古秘史词典》(1939年)、服部四郎的《表示〈元朝秘史〉蒙古语的汉字研究》(1946年)、美国学者斯垂特(John Charles Street)的《〈蒙古秘史〉语言》(1957年)、菲泽的《〈蒙古秘史〉倒排词典》(1969年)、额尔登泰等人的《〈蒙古秘史〉词汇选释》(1980年)、小泽重男的《元朝秘史蒙古语文法讲义》(1993年)等。重要论文有:海涅什的《蒙古秘史语言的语法特点》(1950年)、田清波的《关于〈蒙古秘史〉的若干段落》(1952—1953年)、菲泽的《〈蒙古秘史〉中名词复数范畴的表达形式和语法手段》(1963年)、吉·吉仁尼格的《〈蒙古秘史〉语言的动词》(研究生论文,1982年)、恩和巴图的《〈蒙古秘史〉中的ede和tede》(1984年)、陈乃雄的《中华书局1956年出版〈蒙古秘史〉校读随记》(1988年)、确精扎布的《关于〈蒙古秘史〉的复数附加成分-n》(1990年)等。确精扎布的《〈蒙古秘史〉语言的数范畴》(1983年)一文利用电子计算机对《蒙古秘史》语言的数范畴进行了研究,提出了新见解。近些年布仁巴图从文字学的角度对《蒙古秘史》原文进行探讨,从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出发,系统地研究《蒙古秘史》语言的词汇,发表了20多篇论文。他的专著《〈蒙古秘史〉语言词汇研究及原文探寻》即将出版。这里还可以提到乌·那仁巴图、嘎日迪、哈斯巴特尔、达瓦、白音门德、天峰、额·宝音乌力吉等人发表的有关论文。在1988年呼和浩特召开的内蒙古师范大学《蒙古秘史》国际学术讨论会上发表的论文中,语言方面占有30多篇。学者们对《华夷译语》、《汉蒙往来文书》等中世纪蒙古语汉文文献也进行了研究。这方面的主要成果有乌·满达夫的专著《蒙古译语词典》(1995年)、列维斯基的《14世纪汉文标音的蒙古语:1389年的〈华夷译语〉》(1949年)、X.罗布桑巴拉登、包祥的《1389年〈华夷译语〉研究》(1960年)等论文。

在八思巴字文献的整理与研究方面,在国外,鲍培、李盖提、海涅什、列维斯基、阿尔托、包森、富兰克(H.Franke)、突奇(G.Tucci)、中野美代子等学者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1937年出版了列维斯基的《未发现过的八思巴字蒙古语资料》一书。鲍培的专著《方块字》1941年在莫斯科—列宁格勒出版,这是作者计划中的《蒙古文字史》丛书的第一卷。1957年在威斯巴登出版了作者前一本书的修订英文版《八思巴字蒙古语碑铭》。1986年由内蒙古文化出版社出版的郝苏民《〈八思巴字蒙古语碑铭〉译补》是鲍培原著的中文翻译补注本。鲍培的这本书是八思巴字研究的代表作,对八思巴字本身的体系第一次作了全面、系统的说明,对于人们学习、了解、研究八思巴字提供了一部完整的参考书。李盖提的《八思巴字和汉字记录的文件与圣旨》(中古蒙古语文献汇编Ⅲ)(1973年)已成为研究八思巴字文献不可缺少的参考书。日本学者中野美代子在八思巴字研究方面成绩卓著,主要论著有:《八思巴字和蒙古字韵的音韵学研究》(1971年)、《蒙古字韵研究——音韵史的考察》(1971年)、《话说被沙漠埋没的文字——八思巴字》(1971年)等。在国内,对八思巴文的研究起步较晚。罗常培先生从20世纪30年代末开始研究该文字,建国后与蔡美彪合编了《八思巴字与元代汉语》(1959年)一书。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后,我国学者对八思巴文的研究达到了新水平。国内学者出版和发表的这方面的研究成果,主要有照那斯图的《论八思巴字》(1980年),照那斯图和杨耐思合撰的《八思巴字研究概述》(1981年)、《蒙古字韵校本》(1987年),照那斯图的《八思巴字和蒙古语文献Ⅰ:研究文集》(1990年)、《八思巴字和蒙古语文献Ⅱ:文献汇集》(1991年),郝苏民的《对西藏元代八思巴字蒙古语圆牌的译释兼论其意义》(1979年)、《元代圆牌之八思巴文及波斯文考释》(1985年),张卫东的《试论八思巴字的冠h韵母》(1983年),陈乃雄的《〈蒙古字韵〉和元代钱币八思巴字释读》(1985年),贾拉森的《有关八思巴字与印藏文字关系的几个问题》(1988年)、《八思巴蒙古文文献中的藏语转写》(1992年)。还有呼格吉勒图关于八思巴字母“e”与“”,昂儒布关于八思巴字母“·”等的讨论文章。另外,包祥、宝力高、双福、哈斯巴根等学者也发表了一系列有价值的论文。需要特别提出的是,照那斯图教授对八思巴字研究有很深的造诣,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他所搜集的八思巴字文献资料是迄今最全的。呼格吉勒图从1996年承担了国家教委人文社会科学“九·五”项目《元代八思巴字文献词汇研究》。

中世纪蒙古语阿拉伯文文献,主要有13~14世纪蒙古语与阿拉伯语、波斯语及突厥语的对照词汇集、对照词典。其中,《穆卡迪玛特阿勒阿达布词典》和《伊本·穆汉词典》为最大而且重要的两种。鲍培的《穆卡迪玛特阿勒阿达布蒙古语词典》(1938年)收入了这两本词典。鲍培在本书中对《穆卡词典》中的蒙古语词、词组以及语音、语法特点进行了研究。他还出版了《莱登手抄本中的蒙古语资料》(1927年)、《卡兹维尼(Xamdallaxa Kazvini)著作中的蒙古语动物名称》(1925年)等议著。李盖提出版了《伊斯坦布尔蒙古语词典》(1962年),魏弥贤出版了《罗马科尔西尼图书馆藏阿拉伯语蒙古语词鉴》(1972年)。日本的斋藤纯男发表了几篇有关阿拉伯文文献的有价值的论文。布和写的论文《论阿拉伯文拼写的中世纪蒙古语文献》连载于《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蒙文版)1989年第2、3期上。白俊瑞承担了内蒙古自治区高等学校科研项目“阿拉伯文转写的中世纪蒙古语文献词汇研究”。包力高、布特格其也写过有关文章。

利用上述四种文字(回鹘蒙古文、汉文、八思巴文、阿拉伯文)文献,对整个中世纪蒙古语的体系进行研究的论文和专著也不少。

日本著名蒙古语文学家小泽重男多年来一直进行着中世纪蒙古语的研究。他在这方面的专著有《古代日本语与中世纪蒙古语——若干单词的比较研究》(1968年)、《中世纪蒙古语诸形态研究》(1979年)等。其中,后者是中世纪蒙古语动词研究方面的奠基著作。小泽重男还就中世纪蒙古语的有关具体问题写了不少很有价值的论文。日本学者写的论文还有桥本胜的《关于中世纪蒙古语将来时动词词尾》,斋藤纯男的《中期蒙古语汉字音译文献中的辅音重复现象》等。德国学者魏弥贤教授的专著《中世纪蒙古书面语语法研究》(1969年)利用13~17世纪蒙古语资料对中世纪蒙古语进行了语音学、形态学及对蒙古语动词和句法特点方面的详尽的研究。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内蒙古大学蒙古语文研究所组织研究人员和研究生对中世纪蒙古语进行分题研究,发表了近20篇系列论文。如呼格吉勒图的《试论中世纪蒙古语元音e的音值》(1986年)、《关于中世纪蒙古语圆唇元音的音值》(1993年)、图门其其格的《中世纪蒙古语动词陈述式形态及其演变》(1985年),白音门德的《中世纪蒙古语形动词形式及其演变》(1985年),白俊瑞的《中世纪蒙古语动词祈使式形态及其演变》(1985年),哈斯巴根的《中世纪蒙古语构词附加成分及其演变》(1985年),山普力的《中世纪蒙古语副动词形式及其演变》(1985年),呼日勒巴特尔的《中世纪蒙古语动词态形式及其演变》(1985年),那顺乌日图的《中世纪蒙古语ɑ-、bü-动词及其演变》(1987年),照日格图的《中世纪蒙古语格范畴及其演变》(1987年),奇·斯钦的《中世纪蒙古语助动词及其演变》(1987年),朝鲁的《中世纪蒙古语形容词及其演变》(1987年),莫·巴特尔的《中世纪蒙古语数范畴及其演变》(1987年),额勒顺其其格的《中世纪蒙古语联系动词及其演变》(1988年),巴达玛敖德斯尔的《中世纪蒙古语动词变化》(1989年),呼达古拉的《中世纪蒙古语静词研究》(1989年),斯勤巴特尔的《中世纪蒙古语虚词研究》(1991年),敖特根通拉嘎的《中世纪蒙古语成语研究》(1991年)等。其中,白音门德、白俊瑞的论文引起日本蒙古学家小泽重男教授的重视,认为文章中提出了一些很有启发性的见解。近些年国内出版了包·萨仁满都拉的《古代蒙古语语法纲要》(1988年),达瓦的《学习古代蒙古语参考》(1990年),哈斯巴根的《中世纪蒙古语研究》(1996年),双福的《古代蒙古语研究》(1997年)等专著。另外,官其格苏荣、嘎日迪、巴音巴特尔、吉·吉仁尼格、斯琴朝克图等也发表了有一定学术价值的综合性论文。

到了20世纪90年代,内蒙古大学蒙古语文研究所,以陈乃雄教授为主,组成一个编写组,开始编纂《中世纪蒙古语词典》。这一课题被列为中华社科基金“八五”资助项目。1996年该项目通过了有关部门的鉴定,被认为“代表着当今国内外这一研究领域的领先水平”。

    注解:

    [1] 齐木德道尔基按:特木尔涛高所说“原始蒙古语”时期指的是蒙古语从原始阿尔泰语中分化出来的那个时期到古代蒙古语的时期。

    [2] 由明代蒙古学者火源洁编纂的蒙汉文对照的词汇总集。另有由明朝四夷馆编纂并以该馆馆名命名的版本。

 实习编辑:小红 

内容把关:白嘎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