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拉特蒙古语是蒙古语中的一大方言,由卫拉特蒙古诸部所使用。由于历史、地理及周边环境的影响,卫拉特方言独具特点,语音与词汇方面同中部、东部蒙古语有较大的差别。畏吾体蒙文与卫拉特方言之间的差距更远,记录具有很大困难。随着藏传佛教的传入和一大批谙熟梵、藏、蒙古语的高僧的出现,改进
蒙古文字,以适应卫拉特方言特点,已成为必然。
托忒文字母表
1648年,卫拉特高僧咱雅班第达那木海扎木措,创制了托忒文。托忒(todo)意为“明了”,表明这套文字使用起来方便明了。它是在畏吾体蒙文字母基础上加以改进的一种拼音文字,共有31个字母,由7个元音、24个辅音组成。其特点是:(1)利用特殊符号把7个基本元音加以区别,克服了畏兀体蒙文短元音[ɑ]、[]在词中词尾没有区别,圆唇元音[]、[]和[o]、[u]没有区别的缺点;(2)利用圈点等附加符号,使一字一音,从而克服了畏吾体蒙文辅音中的一字二音的缺点;(3)创制了标记长元音的特殊符号。由于以上的特点,托忒蒙文同卫拉特方言的距离缩小了,在卫拉特各部中得到了广泛流传和使用,并用这种文字编写了大量卫拉特文学、史学作品,如《江格尔传》、《格萨尔传》、《唐三藏法师传》、《四卫拉特史》、《咱雅班第达传》,此外还翻译了大量佛教经典。
托忒文还在伏尔加河流域的卡尔梅克人中得到传播,一直使用到1924年。我国新疆地区的卫拉特蒙古族至今还在使用托忒文。托忒文是基于卫拉特方言的文字体系,所以只在卫拉特方言区域内使用,未能更广泛地传播。随着我国蒙古语文工作的进一步深入开展,新疆地区的蒙古族也开始学习使用蒙古文,出现了托忒文、蒙古文并用的现象(附托忒蒙文字母表)。
注解:
[1]
乌·满达夫《阿尤喜固什及阿里嘎里字母》(载乌·满达夫论文集《蒙古语言研究》,内蒙古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正月《阿里嘎里字研究》(载内蒙古大学蒙古语文研究所研究生毕业论文032号,1997年6月);包祥《蒙古文字学》(内蒙古教育出版社1984年版);鲍·包力高《蒙古文字简史》(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83版)。
实习编辑:小红
内容把关:白嘎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