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王城(即德宁路)遗址,在今内蒙古乌兰察布盟达茂旗百灵庙镇东北约30公里,即鄂伦苏木古城,是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赵王城是元代汪古部首领世居之地。汪古部自唐代起就居住在阴山(今内蒙古阴山,俗称大青山)以北地区,称为阴山达怛或白达怛。金代,汪古部为金朝守卫壕堑和边堡。
以阿剌兀思剔吉忽里为首领的汪古部,曾协助铁木真(即后来的成吉思汗)击败乃蛮部。1206年,成吉思汗以功论赏,授给阿剌兀思五千户。后来,阿剌兀思协助成吉思汗征金有功,成吉思汗便将女儿阿剌海别吉[1]下嫁给他,结成姻亲关系,子孙世代袭封为王。成吉思汗西征前,封阿剌海别吉为监国公主,总管漠南军国大事。1974年考古工作者在武川县东土城获得一方铜印,印文为“监国公主宣差河北都总管之印”。由此证明,阿剌海别吉不仅掌管汪古部政事,而且还兼行“河北都总管”。监国公主管辖范围泛指黄河以北,包括今山西省、河北省等广大地区,这方铜印应是阿剌海别吉的铜印[2]。
赵王城在黑水(今艾不盖河)之北,原为金朝边堡。成吉思汗与阿剌兀思结亲后,互称“按达”(蒙古语,意为结拜兄弟或盟友),故阿剌兀思所住的边堡称做“按打堡子”。忽必烈时汪古部首领在此建城,称为黑水新城。大德九年(1305年)以黑水新城为静安路。延祐五年(1318年)改静安路为德宁路、静安县为德宁县。从汪古部首领术忽难封为赵王起,先后有8位赵王世居在这座城里,因此又称做赵王城。
赵王城平面呈长方形,城墙用土夯筑。东墙残高约3米,其余三面城墙只剩下断断续续的残壁。东墙长951米,南墙长582米,西墙长970米,北墙长565米。在西、南、东三墙正中开设城门,并加筑有瓮城,四角有角台。城内建筑遗迹甚多,院落遗迹17处,建筑台基多达99处。城内街道宽阔,布局整齐。在中部偏东靠近南墙处有一大院落,院内有一组建筑遗址,著名的《王傅德风堂碑记》石碑[3]即发现于此。这组建筑物当可推断就是赵王府遗址。
11至12世纪,景教(基督教聂思脱里派)在塞北草原迅速传播,汪古部、乃蛮部和克烈部等都是信仰景教的部族。早在20世纪40年代初期,就在赵王城发现了汪古部信仰景教的遗物。在城址所见的景教徒墓石,先后共有十余块,都是用花岗岩凿成,长约1.5米的大石条,前半段的前面和左右两面都刻有十字架,后半段的左右两面均刻卷草文,顶部刻古叙利亚文一行。墓石附近的建筑遗址,四周有围墙,正中北部为一座每边长约9米的建筑台基,台基四边用花岗岩石板垒砌,台上残存有石柱础及瓦砾。在台基前的西南和东南各约30米远处,还有一处圆形建筑遗址,用砖砌成实心的圆形建筑,直径约3米,形似圆形塔柱。从这些残存的遗迹来看,这是一处景教寺院遗址。
考古工作者在赵王城附近发现许多景教石碑和墓顶石。例如,在城外东部墓地发现了刻有汉文、蒙古文、古叙利亚文残碑一块,碑首上有一十字架,其上左有金鸡,右有玉兔,下刻莲花。汉文部分共四行:“这坟阿兀剌编帖木刾思的,京兆府达鲁花赤……花赤,宣来后来怯连口都总府副都总管,又……宣二道,前后总授三道,年三十六岁,终。泰定四年六月二十四日记”[4]。这些景教遗物的发现,为我们研究汪古部的社会文化提供了珍贵的资料。
汪古部民众曾一度从部主阔里吉思信仰罗马天主教,筑有教堂,其遗迹在赵王城内东北部,从那里采集到一些花纹贴面砖残块,有的具有古罗马建筑装饰的风格,证明这里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天主教堂遗迹。
赵王城是赵王王傅府所在地。元武宗至大(1308~1311年)以后,汪古部首领被封为赵王,元人说:“天山(今大青山)以北,皋陆衍迤,联亘乎大漠,赵王之封国在焉。”[5]元朝在汪古部投下领地内,先后设德宁、沙井、净州、集宁四路。另置赵王王傅府,可自选官吏管理四路。元朝又置河东山西道宣慰司(治所在今大同市),管辖今山西省及其以北的内蒙古地区,直属于中书省。河东山西道宣慰司设镇遏德宁、天山分司,作为统治汪古部领地的派出机构。
王傅府是赵王城内的重要官署。据《王傅德风堂碑》载,“自至大元年(1308年),始立王傅府事,奉王□颁银印,给虎符……俱备。王傅后乃为赵国之纲领,以下德宁、砂井、净州、集宁等路及断事官,所辖总计壹佰……拾……属焉。”王傅府内设有王傅,是正三品的内任官。府尉是协助王傅办事的官员,是正四品的内任官。司马是王傅府的武官,其品秩为正五品。此外,赵王城内还设有钱粮总管府、怯怜口都总管府、人匠都总管府、管领诸路也烈可温[6]总管府等官署。
元亡之后,赵王城在明代仍然是一个宗教活动中心,考古发现城内的佛寺和寺院遗址,多是明代遗存。城内的元代建筑台基,曾经被明代土默特蒙古首领俺答汗兴建藏传佛教寺塔时改造和利用,并在城东、北部兴建了一系列覆钵式佛塔,现塔身都已倒塌,在基座内埋有很多“察察”(泥塑小佛像)。清初,百灵庙逐渐成为喇嘛教中心,赵王城遂被废弃。
注解:
[1] 别吉,蒙元时期皇室及诸王之女的尊称,汉译意为公主。
[2]
丁学芸《监国公主铜印的发现与初步研究》,载《内蒙古社会科学》1983年第3期;《监国公主铜印与汪古部遗存》,载《内蒙古文物考古》第3期。
[3] 赵王府下置有“王傅”一官,详下文。
[4] 盖山林《阴山汪古》第271—272页,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1年。
[5] 陈旅《赠沙井徐判官诗序》,《安雅堂集》卷四,明刻本。
[6] 也烈可温即也里可温,是元朝人对基督教徒和教士的通称。
实习编辑:小红
内容把关:白嘎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