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社概况 | 社办企业 | 网上书店 | 电子教材 | 习题在线 | 电子教参 | 电子期刊 | 教材研究 | 电子图书 | 汉文主页 | 蒙文主页
  草原文化 塞北文化 松辽文化 贵州文化 滇云文化 荆楚文化 江西文化 图片欣赏 音 频 视 频
 
 
 
  前言  
  绪论  
  史前文化  
  蒙古族兴起前的
物质文化
 
  蒙古族兴起前的
精神文化
 
  长城及其文化  
  蒙元时期的
物质和精神文化
 
  元明清时期的塞北文化  
  内蒙古东部的文化明珠  
 
 
  首页>>塞北文化>>长城及其文化
就地取材,用料日精



    修筑长城的地区绵延千万里,各地自然条件异态万端,长城所使用的建筑材料亦因地理条件和时代变化而异。自春秋战国至明代的2 000多年间,始终坚持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的原则,以减轻人力物力的消耗,而越到后来,则用料就越精良。大体说来,在平原地区多用土筑,山区多用石筑,在沙漠地区还发明了用

芦苇或红柳枝条层层铺砂的办法(即上文第二节提到的“焉耆有苇桥之险”),在东北的辽东长城则利用当地丰富的木材柞木为墙或钉木板为墙。明代又大量用砖瓦和石灰砌墙,多就近开设砖窑、石场、石灰窑等,所用木料也就近采伐,以减少长途运输之劳。

以土为原料筑城最为普遍。早期是用生土夯筑,以木板为模,内填粘土或灰石,一层层用杵夯实而成。此法取材方便,施工简单,历代长城都大量采用,但墙体不够牢固。后来出现了用土坯垒砌的筑城方法,即先用黏土制成土坯,晒干后再以黏土为胶结材,垒砌成墙体,再涂一层黄泥保护。此法亦可就地取材,而且施工比板筑更方便,但牢固程度仍嫌不足。

石砌法最早是使用自然石为原料,先垒砌墙体两侧,内填散石、泥土而成。明代以后则使用加工后的条石,并采用石灰掺糯米汁为胶结材料。因石砌墙能承受更大的垂直负荷,可经受大自然的侵蚀,抵挡当时各种兵器的袭击,故只要取石方便的地区,大多都用石筑城墙。

从长城构筑用料和施工方法来看,明代是一个重大变革的时期。这一方面是由于明代制砖技术的进步,砖的质量提高,生产规模扩大,以及出现了新的胶结材料;另一方面是由于当时战争中广泛应用了火器,冲击力和破坏力增大,因而要求采用更坚固的建筑材料和构筑方法。明代长城较普遍的用料是砖砌和砖石混砌。砖砌是用砖先砌好墙体两侧,内填土、石,夯杵打实。砖石混砌是以条石为基础,砌筑到离地面一二米高时,再砌以巨型青砖。这一方法综合了砖、石各自的长处。石条承重力强,耐风雨侵蚀;砖的体积小,使用灵活,便于施工,二者结合,使墙体坚固而又省工。

实习编辑:小红 

内容把关:白嘎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