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社概况 | 社办企业 | 网上书店 | 电子教材 | 习题在线 | 电子教参 | 电子期刊 | 教材研究 | 电子图书 | 汉文主页 | 蒙文主页
  草原文化 塞北文化 松辽文化 贵州文化 滇云文化 荆楚文化 江西文化 图片欣赏 音 频 视 频
 
 
 
  前言  
  绪论  
  史前文化  
  蒙古族兴起前的
物质文化
 
  蒙古族兴起前的
精神文化
 
  长城及其文化  
  蒙元时期的
物质和精神文化
 
  元明清时期的塞北文化  
  内蒙古东部的文化明珠  
 
 
  首页>>塞北文化>>长城及其文化
计划周全,管理严密



    长城是一个巨大宏伟的工程,其用工量之大,施工条件之复杂多变,即使在有现代技术和机械手段的今天也是困难的,何况古代!据《金史·地理志》上记金世宗大定二十一年时修筑一座周长约一里的边堡,便“日用工三百,计一月可毕”,约合用工9 000;章宗时补修一段近300公里长的边堡女墙、副堤,便要

用工75万。那么万里长城所需劳工的数字更是天文数字了。

这些劳力,除了一些重点难点建筑需用能工巧匠外,大量的是戍边士卒,他们是历代筑城的主力军。如秦始皇长城便是由蒙恬所率的30万边防大军为主修筑的。此外,征调民伕服徭役和招募饥民应役,也是重要的劳力来源,如秦始皇修筑长城时,除使用军队外,还征调了50万以上的民伕。隋炀帝修今内蒙古境内榆林至紫河一段长城,则征调了丁男100余万。还有被发配的犯人,如《史记·秦始皇本纪》载:“三十四年,适治狱吏不直者,筑长城。”即对狱吏办案不公平者,把他贬谪到北边去修筑长城。翌年下令焚书后,“令下三十日不烧,黥为城旦。”“集解”引如淳曰:“论决为髡钳,输边筑长城,昼日伺寇虏;夜幕筑长城。”即先黥面刺字,剃发束项,分配到北边,白天当戍卒守卫,晚上,当劳工筑长城。这种刑法称为“城旦”。汉承秦制,仍有此刑。

使用如此大量的军民人力去筑城,而且工地很长,情况复杂,不但需有严密的规划设计,而且必须有严格有序的施工管理,才能将这项工作进行得有条不紊。历代采用的办法大多是分区、分片、分段包修,并实行修筑与维护相统一的原则。汉朝河西四郡的长城就是由武威、张掖、酒泉、敦煌四郡郡守分别负责自己辖境内的长城修筑。各郡再层层分别把任务落实到各县、各段、各防守据点。明代长城更采取层层承包的办法,除大的工程和重要关口由中央从全国征调军队、民工集中修筑外,一般城墙和关隘均由九镇分段负责,然后逐级分到下面。如内蒙古境内的长城,当时分属山西、延绥、大同三镇所属,其修筑也由三镇分别完成。其中西起老牛湾,东至丫角山(今清水河县境内)一段长139里的大边,就是由山西总兵把它分成五段,分别交由五个堡子包修完成的。

实习编辑:小红 

内容把关:白嘎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