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清水河县单台子乡老牛湾,面临黄河,背靠山险,地理位置十分重要。这里东南距明朝山西镇总兵驻地——偏关仅40公里,是偏关西北方的重要屏障,因此明朝在这里不但修筑了长城,而且广泛配置边堡、敌台、烽燧。
老牛湾长城西起老牛湾口,东至丫角山,长70公里。明成化三年(公元14
67年)王玺始筑。崇祯九年(公元1636年)兵备卢友竹延伸补筑。其特点是充分利用地形,以险为塞(在老牛湾附近,因山险较多,故以险为塞)。长城时断时续,时有时无;从阎王鼻子跨河而东,地势平缓,便又连续筑城;从杨家川沟南山坡上行,接近山顶时,因山势峭陡,只筑几座烽燧;到了山口,因属交通要隘,便又筑城。
老牛湾村南山顶上有一座望楼,当地群众称之为“望河楼”。据《偏关志》载,楼为嘉靖二十三年(公元1544年)山西巡抚曾铣所建;万历二十五年(公元1597年)兵宪(官号)赵彦又在旧基上加高加厚。这座望楼,既是瞭望台,又是敌台,还有烽火台功能。楼为方形、两层,由长条石砌筑15层为基础,大城砖砌墙,石灰勾缝,楼底边长12米,高20多米,无梯道,无拱门,军士上下只能用绳梯。楼东墙约15米高处有一拱形小门,用绳梯可由此入楼。当年上层是一平台,台中建有“楼橹”(即一间砖木结构的房子),楼橹既可供士卒遮避风雨,又可储存武器及燃料等物。台的一角竖有旗杆,四周环以垛口,今垛口、楼橹均不存。
另外,在老牛湾以北有长约40公里的巡台(烽燧)线,从老牛湾起,到东、西土城止,东西土城均为夯土筑墙的方城,是明代边防的前沿哨所。两堡间相距2.5公里,在两堡之北筑有一道夯土城墙,城墙跨过山沟处修有水门,附近的小村名“水门村”即由此得名。这里一旦发现敌情,点燃烽燧,就可以迅速传到老牛湾及后方长城各线。
明代诗人卢承业曾写有《咏偏关十景》诗,其中一首专写老牛湾:
“关西形势若崤函,北塞天潢折向南。
岩戍飞楼悬壮剑,河翻浪雪点幽潭。
花飘蝶影惊鱼穴,风送涛声破鸟庵。
相接云峰传八阵,筹边人至把兵谈。”
可见这里不但自然景色十分宜人,而且长城墙台、烽燧相望,装点得山河更加壮丽。
实习编辑:小红
内容把关:白嘎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