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社概况 | 社办企业 | 网上书店 | 电子教材 | 习题在线 | 电子教参 | 电子期刊 | 教材研究 | 电子图书 | 汉文主页 | 蒙文主页
  草原文化 塞北文化 松辽文化 贵州文化 滇云文化 荆楚文化 江西文化 图片欣赏 音 频 视 频
 
 
 
  前言  
  绪论  
  史前文化  
  蒙古族兴起前的
物质文化
 
  蒙古族兴起前的
精神文化
 
  长城及其文化  
  蒙元时期的
物质和精神文化
 
  元明清时期的塞北文化  
  内蒙古东部的文化明珠  
 
 
  首页>>塞北文化>>长城及其文化
辉腾席勒(九十九泉)长城
(图)



   在内蒙古乌兰察布盟察右中旗、卓资县交界处,有一处历代皇家避暑的胜地——辉腾席勒草原,为了拱卫这块皇家御苑,早在秦汉时起,就修筑了两道长城。

辉腾席勒位于阴山山脉的中段,它海拔约2 000米,但坡度平缓,年平均气温只有1.3℃,夏季仍极凉爽。此外,辉腾梁山原是一座火山,在平坦的

山顶草地上有许多火山喷发后形成的锅底形的洼地。这些洼地大小不一,经常积水成潭,或有清泉流出成为众多的“火山口湖”,其中较大的直径有500米,深达200米,故古人将这里称为“九十九泉”,用以形容湖水之多,风景之美。从秦汉至元、清,历代帝王,特别是北方少数民族政权的皇帝,都常来此处驻夏、避暑、行围射猎。为了加强保卫,大约从秦时开始,就修筑了拱卫辉腾席勒的长城。

北魏道武帝拓拔曾于天三年(公元406年)八月“观九十九泉,造石亭”[1]。明元帝拓拔嗣也在秦常元年(公元416年)七月,“观于九十九泉”[2]。辽兴宗耶律宗真在重熙十三年(公元1044年)九月亲征西夏时,也曾“会大军于九十九泉”[3]。蒙古汗国窝阔台汗于即位的第三年(公元1231年)“夏五月(曾)避暑于九十九泉”[4]

辉腾席勒长城修筑的目的,就是要把“九十九泉”这块避暑胜地包围起来,以保安全。它的设计颇为巧妙,长城分为南北两条,各呈月牙形,恰好合成一个椭圆形的围墙,将辉腾席勒围在中间。山梁南边的一条是秦汉长城的一部分,其东端始于卓资县哈达图乡杏桃沟村东,为由察右后旗的秦汉长城向西延伸而来,中经卓资县三盖敖包、十股地、察右中旗的金盆、下营、米家湾,西端止于卓资县牛扣哈达。长城再向西,经喇嘛洞山口延伸,便是秦汉时白道岭长城。山梁北边的一条长城由卓资县牛扣哈达分岔向东北,经察右中旗花儿盘山、黄花村、兰旗坝、羊山沟,然后在卓资县杏桃沟村与梁南长城会合。梁南长城约长50余公里,梁北长城约长100余公里,两条长城相距最远处为50余公里。

在梁北长城的戍堡里发现有汉代绳纹陶器,由此估计梁北长城可能建于秦汉时期,也可能秦汉时期只筑了戍堡,后代才陆续修筑了城墙,并将戍堡围在墙内。梁北长城因所过多为草原地带,故夯土筑墙或用石片垒砌,至今遗迹犹存。梁南长城因沿山而筑,多为石筑或土石混筑。

由于辉腾席勒地位重要,除修筑长城拱卫外,还修筑了许多城堡、戍堡和烽火台。现已发现城堡遗址4座,一般多在出入要口或地形险峻之处。此外,在长城内侧和“九十九泉”附近,还发现戍堡遗址十余处。早期的有秦汉时所筑,以后不少朝代均有修葺增筑。一般都筑得很高,以便居高临下,保卫御苑的安全或指挥行猎。

    注解:

    [1] 《魏书》卷二《太祖纪》。

    [2] 《魏书》卷三《太宗纪》。

    [3] 《辽史》卷十九《兴宗纪》下。

    [4] 《元史》卷二《太宗纪》。

实习编辑:小红 

内容把关:白嘎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