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社概况 | 社办企业 | 网上书店 | 电子教材 | 习题在线 | 电子教参 | 电子期刊 | 教材研究 | 电子图书 | 汉文主页 | 蒙文主页
  草原文化 塞北文化 松辽文化 贵州文化 滇云文化 荆楚文化 江西文化 图片欣赏 音 频 视 频
 
 
 
  前言  
  绪论  
  史前文化  
  蒙古族兴起前的
物质文化
 
  蒙古族兴起前的
精神文化
 
  长城及其文化  
  蒙元时期的
物质和精神文化
 
  元明清时期的塞北文化  
  内蒙古东部的文化明珠  
 
 
  首页>>塞北文化>>长城及其文化
三受降城



    唐代疆域辽阔,国力强大,没有必要修筑长城。当时有一位诗人崔湜在《大漠行》诗中说:“但使将军能百战,不须天子筑长城。”但为了控制三边锁钥咽喉战略要地及防御突厥奴隶主贵族侵扰势力的南侵,仍沿着阴山山脉修筑了三座受降城。

唐中宗景龙二年(公元708年),朔方道大总管张仁愿镇

守北方,他于黄河以北、阴山以南,修筑了东、中、西三座受降城。故址:东受降城在黄河东北岸今内蒙古托克托县南;中受降城在今包头市西北;西受降城在今杭锦后旗乌加河北岸。三城相距各400里,并置烽堠1 800所,以将军论弓仁为朔方军前锋游弈使,领游兵以担任巡逻,控制了阴山以南地区[1]。由于三受降城的修建,边防警卫加强,从此突阙贵族奴隶主的侵扰势力不敢南渡阴山。张仁愿修筑三受降城,进度神速,在很短的时间内便把三城筑成。唐代诗人李益在《夜上受降城闻笛》诗中说:“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笛,一夜征人尽望乡。”

1976年在内蒙古乌拉特前旗阿拉奔公社境内清理出唐墓一座,并出土“王逆修墓志铭”一块。由铭文得知,墓北约2公里的一座古城遗址,即唐朝后期天德军(军镇)城堡所在地。并由此西南渡河至丰州100公里,西北至横塞军(军镇)城100公里;西至西受降城90公里;西南至新宥州50公里;东南至中受降城100公里。

1976年调查了唐代西受降城,其位置在唐天德军(军镇)城堡西北近100公里,今乌加河北库伦补隆村之东(西距高阙约34公里)。古城作方形,每边长约225米,门外加筑瓮门,西南两墙已被冲毁,仅剩东、北两墙和北门。

在西受降城西面还有横塞军(军镇)城堡,位于狼山山口南半公里(即古代高阙之南),城作正方形,每边长约100米。

中受降城,据考即今包头市敖陶窑子古城[2]

东受降城,即今托克托县大皇城。

唐初曾在西受降城东北设置燕然都护府,后改为瀚海都护府、安北大都护府。三受降城筑成后,大都护府于中宗景龙二年(公元708年)移治西受降城,玄宗开元二年(714年)又移治中受降城,置兵屯田。开元九年(公元721年)又置朔方节度使统领三受降城。元和(公元806—820年)时西受降城被河水冲毁[3]

 

    注解:

    [1] 《旧唐书》卷九三《张仁愿传》。

    [2] 《包头文物资料》第一辑姚桂轩之文。

    [3] 《旧唐书》卷三九《地理志》二及《新唐书》卷四三《地理志》七下。

                                                                        实习编辑:小红 

                                                                        内容把关:白嘎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