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内蒙古磴口县西北沙金套海乡太阳庙山的哈隆格乃峡谷口,坐落着汉长城中著名的鸡鹿塞,现在通称“土城子古城”。城墙用石块构筑,四角外突,南设城门,城门外筑有瓮城。城墙高8米,边长68.5米,基高5.5米,城内地势平坦,有方形石筑层基。它大约建成于汉武帝元朔初年卫青刚刚夺取“河南地”之
后。这里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是贯通阴山南北的咽喉所在,也是汉与匈奴交通往来的孔道。据《汉书》卷二八《地理志》下载,武帝元朔二年(公元前127年)置朔方郡,西部都尉治窳浑(音庚魂)县,属并州。鸡鹿塞即在窳浑之西,紧靠汉屠申泽西南岸。屠申泽在今内蒙古磴口县北、临河市西黄河西岸。而鸡鹿塞则在磴口县西北哈隆格乃山口。《史记》卷一一一《卫将军列传》载,元朔五年(公元前124年)大将军卫青出窳浑,至匈奴右贤王庭,指的就是出鸡鹿塞。此后匈奴呼韩邪单于归附汉朝,至汉都长安觐见汉帝。《汉书·匈奴传》载,宣帝甘露三年(公元前51年)呼韩邪北归,宣帝派高昌候董忠、车骑都尉韩昌率军护送呼韩邪出朔方鸡鹿塞,“留卫单于,助诛不服。”并调拨边塞谷米三万四千斛(音胡,十斗为一斛)送给单于及其部众[1],此后直到东汉,大将窦宪、耿秉于和帝永元元年(公元89年)北击匈奴,也是从鸡鹿塞出发。可见汉代鸡鹿塞地位的重要。
汉朝在鸡鹿塞不但筑城设防,而且利用附近有屠申泽的水利条件,在它的周围实行屯田开垦,大力发展农业。《史记》卷三十《平准书》及《汉书》卷二四《食货志》下载,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在朔方等四郡“开田官(师古注:开始屯田),斥(广置)塞卒六十万人戍田之”。屠申泽是黄河溢水而形成的湖泊,汉代时其面积约700平方公里。汉朝在朔方郡屯田,除窳浑县外,还有上郡(治今陕西榆林市)、西河郡(治今内蒙古东胜市)、河西(即今甘肃、青海二省黄河以西地区)等地。可见当时屯田开垦、发展边远地区农业的规模之大。
此外,在鸡鹿塞石城东约10公里和西北方约5公里,还各有一座小城遗址,形成拱卫鸡鹿塞之势。附近还发现每隔一二里便有一座石筑烽燧,在西南方烽燧延伸更远,可见当时鸡鹿塞及其周围小城、烽燧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防御体系。
注解:
[1] 《汉书》卷八《宣帝纪》及《居延汉简甲编》( 叁 )释文第74页(1
800号),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科学出版社1959年版。
实习编辑:小红
内容把关:白嘎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