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内蒙古境内,塞北长城有许多著名要塞和遗迹,其重要者如下。
(一)居延塞
居延塞,又称遮虏障,是汉武帝太初三年(公元前102年)路博德所筑。居延故城在今内蒙古阿拉善盟额济纳旗旗府所在地达来库布镇东南约15公里。城墙为夯筑,残墙5米,南北长130米,东西宽127米,大部
分墙基已被流沙掩埋。历史上常称它为居延海,汉代称居延泽。有人认为“居延”为匈奴语,意为“天池”。但此说于史无据。
居延海古称流沙泽,位于居延故城东北,是古代额济纳河注入而形成的高原内陆湖泊。额济纳河古称羌谷水、弱水或黑水,发源于祁连山北坡,自南向北流。古代的居延海面积很大,湖面水阔达百余里,呈新月形,周围芦草丛生,百鸟栖息,风景十分优美。这里自古便是南北交通要道和兵家必争之地。它西北与哈密、扎布哈郎特(清代称乌里雅苏台,今蒙古国扎布汗省省会)成犄角之势,且水草丰茂,可驻重兵,又是匈奴南下必经之路。此地战略地位重要,东可支援宁夏,南可策应甘、肃(二州),北接乌里雅苏台,西控哈密,以威南疆。居延又是河西走廊的北大门,从居延出东北,仅600公里路程便是色楞格河、鄂尔浑河上游。居延历来是军家行兵要冲,当年汉朝大将李陵就是从居延塞出发,北击匈奴的。霍去病攻河西,也走过居延。成吉思汗1226年攻进甘肃河西走廊,也是由此道而入。
正是由于居延战略地位重要,太初三年,汉武帝才命强弩都尉路博德于居延泽上筑长城障塞,以遮断匈奴通入河西之路。路博德所筑的居延城建在居延湖的新月形大弯中,三面环水,易守难攻。居延塞以居延故城为中心向南北方向延伸,构筑长城、亭燧。向北伸入蒙古国腹地,与光禄塞长城相衔接,其最北据点即著名的“遮虏障”。向南沿纳林河东岸筑长城,直达河西走廊北山之一的合黎山麓,北山指合黎山、龙首山,它们正与河西走廊的南山(祁连山)相对,前方一旦有警,可从遮虏障直达酒泉,从而遮断了匈奴南下河西走廊的必经之路。
自路博德筑城开始,同时沿居延海、额济纳河长城一线,兴修水利,筑渠垦田,移民屯戍,把居延海、额济纳河数百里狭长地带建成为一个巩固的军事要塞和巨大的粮仓。
宣帝本始元年(公元前75年)汉朝在这里设居延县,并把它作为张掖郡都尉治所。居延都尉驻居延城,下属殄比候官、甲渠候官、州井候官三个候官,管领额济纳河下游、居延泽周围的障塞烽燧和屯田区域。据出土的居延汉简记载,仅甲渠候官下属的烽燧就有85个。肩水都尉下属广地、橐他等候官管领额济纳河中游的障塞烽燧和骍马等屯田区。肩水都尉驻在肩水城,城址在额济纳旗大湾。
居延塞遗址自东北向西南分布,总长度约350公里(约合汉代900里),塞墙遗址大部被风沙掩没或刮走,有些地段可能是“因河设塞”,利用河水作为防守工事,本来就未筑城墙。1988年,国务院公布居延遗址列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沿线有居延城、破城子、大方城、小方城、肩水金关、双城子等16座城障及西段塞墙和190余座烽燧遗址,共计200多处。以居延故城为中心,沿额济纳河而筑的障塞,呈东北—西南走向,墙身均不太高,从居延故城遗址北行约八九十里,还有汉代烽燧遗址屹立,每数里或数十里一座,多用石块干砌,外筑围墙,有的台顶尚存望楼腐朽的木质屋架。长城以东还有三座直径达数百里的塞围,是汉代移民屯垦、修渠种田的基地。在额济纳河的西岸,与长城遥遥相望,大约每300米建有一座烽燧,每数十里建有一座屯兵的城障。这样就以长城、额河为中心,将两岸连在一起,构成一个布局合理、纵深严密的防御体系。
1930年中国和瑞典合组的西北科学考察团首次在居延遗址部分城障和州井塞等处发现汉简1万余枚。1973年至1974年,由甘肃博物馆等单位组成的居延考古队又在“肩水金关”、“甲渠候官(破城子)”、“甲渠候官第四燧”三处新获汉简近2万枚。这是继敦煌汉简之后发现的最为重要的汉代边塞屯戍文书,它在内容上和数量上都大大超过敦煌汉简。其最早的纪年简是西汉武帝征和三年(公元前90年),绝大部分是西汉时期的,内容以边塞屯戍档案为主,一小部分是书籍、历谱和私人信函。居延汉简对研究居延地区及整个汉代北边的政治、经济、军事、民族、文化、农业、社会活动等都具有重大意义,是举世瞩目的珍贵文物。出土汉简最多的是甲渠候官治所,其遗址在今查干淖尔西南6公里处的呼钦浩特(汉名“破城子”),也称木都日博勒金。这里是古代弱水向东流入居延泽的转折处,在大约40公里长的遗址上,有26个烽火台和一个城障,烽火台之间相距1
300米(相当于汉代三、四里),是相当密集的。此外还有一些塞墙基础遗留。有一段塞墙是用两道砾石堆起的,宽3米,高出地面约10厘米。塞墙内外两面都有5米多宽的浅壕[1]。
居延地区在汉代以后仍极受兵家重视,保持了相当长时间的繁荣。唐朝开元二十五年(公元737年),著名诗人王维曾奉使路过居延,写下了著名的诗篇《使至塞上》:
“单车欲问边,
属国过居延。
征篷出汉塞,
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
都护在燕然。”
诗中长河当指居延海,他的另一首《出塞》诗也说:“居延城外猎天骄,白草连天野火烧。暮云空积时驱马,秋日平原好射雕。”两首诗既写出了居延绮丽的草原风光,又突出了居延浓郁的军事色彩。后来这里逐渐失去军事上的主要地位,加以河流改道,水利不修,逐渐荒废,生态破坏日益严重,注入居延海中的水量日见减少,所以近年来已经干涸,汉居延故城和西夏、元代的黑水故城均沉埋于沙海之中。在红柳丛中、沙山之下,只有故城残垣断壁供人凭吊而已。
注解:
[1]
甘肃省博物馆《甘肃省文物工作三十年》一文(该文收入1979年文物出版社出版的《文物考古工作三十年》一书);陈直《居延汉简研究》(天津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
实习编辑:小红
内容把关:白嘎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