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北方各游牧民族所创造的光辉灿烂文化中,壁画和岩画占有很重要的地位。这里介绍的壁画和岩画都具有很大的代表性。
(一)中外闻名的和林格尔汉墓壁画
汉代的墓葬反映汉代的封建等级制。墓葬的形制、大小以及随葬品的数量、种类,均按墓主生前身份而定,身份高的人,
在墓葬地表顶部还有高大的夯筑封土堆。随着汉代庄园经济的发展,从西汉晚期墓葬中出现象征庄园经济的模型明器以及壁画,到东汉时期更为流行,特别是墓内的壁画,反映当时社会庄园经济等各方面的发展。内蒙古地区的汉代墓葬很多,新中国成立后,内蒙古的考古工作者已经发现和发掘了一大批汉墓,然而壁画墓却发现很少。但1972年在和林格尔县新店子乡西小板申村发现了一座全国少有的东汉壁画墓,则意义重大[1]。这座古墓坐落在红河(浑河)北岸的高地上,这里不仅是红河岸边群山重峦、风景秀丽的地方,而且也是控扼红河狭谷的交通险要之处,可见这是经过一番精心选择的埋葬坟地。
和林格尔壁画墓稍高于地面,墓顶上有约2米高的封土,墓门朝东偏北,墓葬由墓道、甬道、前室、中室、后室以及三个耳室构成,为穹庐顶[2]多室砖室墓,墓室全长19.85米。此墓早期被盗,墓内随葬品多被盗走,清理时发现随葬品尚有陶器鼎、耳杯、盘、碗、罐等82件。墓室地面铺有“富乐未央子孙繁昌”方砖,从墓门到六个墓室的四壁砖面上,抹有一层5毫米至1厘米的白灰,白灰面上绘满了壁画,均为彩绘。墓葬的前、中两室四壁,绘了墓主从举孝廉步入仕途,后被封为郎官,历任西河长史、行上郡属国都尉、繁阳县令,最后任管领北方少数民族事务的护乌桓校尉,及墓主在任期间的车马出行图、官府图、庄园、粮仓、坞壁、所经地方、庆功宴筵和接受褒奖等场面和榜题,表现墓主一生的官吏生活。后室以及其他三个耳室四壁,也绘有墓主晚年富有的庄园家居生活的各种场面,有奴仆杂役从事农耕、放牧、厨役、酿造等劳动画面。墓室顶部绘有天象彩画,总计有壁画46组57幅,面积总共约有100余平方米,绘画上的榜题有250多项,共约有700余字。在古墓中绘有如此众多琳琅满目、色泽鲜艳的壁画,这是目前国内已知的壁画墓中,壁画最多、内容最丰富、榜题也最多的壁画墓,是70年代我国考古的重大发现之一,它的发现立即引起中外学者的关注。根据墓葬的结构、出土随葬品以及大量的壁画进行考证,和林格尔壁画墓的时代当为东汉桓帝、灵帝之世,约在公元2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之间,应是一座东汉壁画墓。和林格尔壁画墓的壁画构图,美观严谨,层次分明,布局多变,造型生动,笔法流畅,线条粗犷,刚劲有力,求其神似,开写意画的先河。壁画的色彩也冷暖轻重协调。壁画真实地反映了墓主的一生。壁画的民族特色、地域特点十分鲜明。壁画不仅反映了东汉时期社会、经济、思想、民族等各方面的情况,为考古学、史学、民族学的专家学者所重视,而且壁画的艺术成就也是很高的,是我国美术史上早期壁画中现实主义成功作品的范例。它的发现,是我国美术史上的一件大事。因此,轰动国内外,成为闻名中外的壁画墓。
和林格尔壁画墓的内容异常丰富,它提供了许多方面的资料,例如生产劳动的壁画,反映汉代塞北内蒙古地区农牧结合的经济特色;壁画中的古建筑,提供了汉代建筑制度、用途、形式、结构、色彩等等形象资料;墓主历任官职所在城市和府舍图,反映当时塞北城市和中原城市的结构、布局大体上一致,提供了研究东汉衙署布局和中国城市发展史的重要资料;壁画中有众多乌桓、鲜卑等少数民族人物形象,反映了当时塞北内蒙古地区是少数民族杂居区,反映了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事实;壁画中的“庄园图”,是我国已发现的反映汉代庄园经济最完整的一幅,对研究东汉经济是很有价值的资料。壁画涉及范围很广,对许多方面均提供了难得的资料,就以壁画上的榜题来说,它的文字是汉字的一种新书体,是继承周代金文、战国玺文、篆书而形成的书体,对研究汉字书法的演变也是很有价值的。和林格尔壁画墓确实是一座少有、难得的壁画墓,至今壁画中还有许多内容尚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这座壁画墓为何立在塞北和林格尔呢?按照汉代的习俗,死者应葬于家乡附近,壁画中有“武成图”,说明墓主生前是东汉定襄郡武成县人。在墓葬以东7华里处有一座明代玉林卫古城,当地群众称之为“榆林城”,经过勘探,这座明代古城南部下面就压着汉代定襄郡武成县故城。但是壁画中没有注明墓主姓名,史书中也没有找到相关的记载,只是根据壁画的内容,可以确定这一墓葬是东汉时期一位担任“护乌桓校尉”官职的墓葬。
和林格尔壁画墓的壁画特点是写实。壁画有力地用画笔将墓主一生的生活和经历描绘出来,这是需要很高的绘画功力的。壁画的画工们,运用极其简练精确的手法,按照当时社会制度的等级制,巧妙地表现和处理众多的人物和复杂的画面,突出重点而又使整个画面互相衬托,有的还从鸟瞰透视的角度,以多变的形式,使画面既有远近和空间的感觉,内容杂而不乱,而且使画面既缜密又壮观。例如壁画中的“护乌桓校尉出行图”,这是墓主夸耀自己一生六任官职的六幅出行图中最突出的一幅,表现了墓主官运亨通,车骑步步递增,飞黄腾达的最后最高官职的场面。这幅护乌桓校尉出行图占前室整个北壁和东、西两壁的2/5,在这不到10平方米的面积内,共画有322人、294匹马、38辆车,共计650多个车马人物,整个画面声势浩荡,构图严谨,不仅不显得拥挤,而且还突出墓主乘坐的轺车。再如中室北壁的“乐舞百戏图”,线条流利,色彩鲜明,独具匠心,巧妙构图,使极为热烈的欢乐气氛充满整个画面。百戏图中的乐队精心演奏,表演者虎虎有生气,一对体态轻盈的对舞男女神态自如,婀娜多姿,优美动人,同时画面上的观众聚精会神,沉醉在欢乐之中,从而表现出一种形象逼真、生动欢快的场面。壁画中的“牧马图”、“牧牛图”和“牧羊图”等,都是一幅幅引人入胜、富有生活气息和浓郁盎然的塞北乡土风情的画卷。但由于时代的局限,整个壁画难免出现古拙和质朴的现象。但却没有脱离我国“神形兼备”的民族艺术传统的特色。和林格尔壁画墓不愧为中外闻名的、名传千古的艺术瑰宝。
注解:
[1] 见内蒙古自治区博物馆文物工作队编《和林格尔壁画墓》,文物出版社,1978年。
[2] 匈奴人居住的毡制帐幕称为“穹庐”,其形状类似今蒙古人居住的蒙古包。
实习编辑:小红
内容把关:白嘎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