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社概况 | 社办企业 | 网上书店 | 电子教材 | 习题在线 | 电子教参 | 电子期刊 | 教材研究 | 电子图书 | 汉文主页 | 蒙文主页
  草原文化 塞北文化 松辽文化 贵州文化 滇云文化 荆楚文化 江西文化 图片欣赏 音 频 视 频
 
 
 
  前言  
  绪论  
  史前文化  
  蒙古族兴起前的
物质文化
 
  蒙古族兴起前的
精神文化
 
  长城及其文化  
  蒙元时期的
物质和精神文化
 
  元明清时期的塞北文化  
  内蒙古东部的文化明珠  
 
 
  首页>>塞北文化>>蒙古族兴起前的精神文化
东胡——鲜卑和契丹的人种



    东胡因在兴起时即于公元前206年被匈奴击破,余部分两支分别逃往乌桓山和鲜卑山,从此“东胡”之名便湮没无闻,被“乌桓”与“鲜卑”二族名所代替,因此东胡早期的事迹,在文献中难于详考。直至20世纪50年代,经过考古工作者的努力,在辽宁朝阳十二台营子、锦州乌金塘及内蒙古宁城县南山根等地发现

了共6座古墓和一批铜器,才使人们对早期东胡的情况有较多的认识。

东胡的人种学材料,现时发现的很少。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体质人类学组,曾于1975年《考古学报》第2期发表了一篇题为《赤峰宁城夏家店上层文化人骨研究》的文章,对夏家店上层文化(东胡文化)遗存的人骨进行过研究。文中说,年代相当于西周至春秋的夏家店上层文化居民的头骨,是偏长的中颅型,颅骨较高,为高颅型和正颅型,面宽较窄,与现代东亚蒙古人种的华北人头骨比较接近。而在鼻型和面部扁平度上有些接近北亚蒙古人种。后一特征在女性头骨上表现得更为明显。从头骨测量比较,这些头骨和现代通古斯头骨之间存在一些明显的差异。

潘其风、韩康信二位学者曾根据内蒙古陈巴尔虎旗完工索木(乡)和扎赉诺尔两地及巴林左旗南杨家营子的古墓出土的颅骨材料[1]进行测量,并作了一些比较研究,从人类体质特征方面探索鲜卑的人种类型。据参加发掘或清理、调查上述三处墓葬的学者说,这三处墓葬的时代大致都相当于东汉时期(但年代略有早、晚之分)。墓中出土的遗物都是以游牧民族的遗迹为主,在文化内涵上也反映出相互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

(一)完工古墓的人骨

潘、韩二氏说,根据完工古墓清理的报告,计有残墓4座,墓1A有小孩骨架4副,墓1B有不同性别年龄的人骨26副,仅这两座墓就至少应有30个个体的骨骼。但可惜只能从墓1B采集到4具颅骨标本:其中两例为成年个体;另两例则为13~14岁的未成年个体和6~7岁的儿童。完工两例男性颅骨的一系列体质特征都反映了应该属于蒙古大人种。从头长、头宽、颧宽、头指数、眶指数及鼻颧骨等项体质特征分析,在现代亚洲蒙古人种的主要分支中与北极蒙古人种和西伯利亚蒙古人种比较接近。

(二)扎赉诺尔古墓的人骨

潘、韩二氏说,扎赉诺尔古墓地的墓葬分布较为密集,但所采集到的标本为数不多。计有颅骨9例(其中男性5例,女性4例)及墓13(男性)、墓2、墓24、墓731(女性)等4例个体的部分长骨。骨骼保存良好,仅一例颅骨的枕大孔和右颞骨破损,其余各例基本上是完整的。综合扎赉诺尔男女两性颅骨的形态,具有阔颅,扁平的鼻骨,低矮的鼻棘,不发达的犬齿窝,宽大的颧骨,以及极为扁平的脸面等体质特征,表明他们显然属于蒙古大人种。其主要的测量数值都没有超越亚洲蒙古人种的变异范围,与形态观察的结果相同。潘、韩二氏在经过对各个人骨的比较分析之后说,综合上述比较分析,可以认为扎赉诺尔遗址的古代居民体质,可能是以西伯利亚(北亚)蒙古人种和北极蒙古人种的混血类型为主,在某些个体上显示出较为强烈的西伯利亚蒙古人种的性状,个别的甚至还可以看到某种程度的东亚蒙古人种的因素。

    注解:

    [1] 上述三批材料,第一批见《考古》1962年第11期和1965年第6期;第二批见《考古》1961年第12期和《文物》1961年第9期;第三批见《考古》1964年第1期。

实习编辑:小红 

内容把关:白嘎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