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社概况 | 社办企业 | 网上书店 | 电子教材 | 习题在线 | 电子教参 | 电子期刊 | 教材研究 | 电子图书 | 汉文主页 | 蒙文主页
  草原文化 塞北文化 松辽文化 贵州文化 滇云文化 荆楚文化 江西文化 图片欣赏 音 频 视 频
 
 
 
  前言  
  绪论  
  史前文化  
  蒙古族兴起前的
物质文化
 
  蒙古族兴起前的
精神文化
 
  长城及其文化  
  蒙元时期的
物质和精神文化
 
  元明清时期的塞北文化  
  内蒙古东部的文化明珠  
 
 
  首页>>塞北文化>>史前文化
城郭、方国的兴起


    塞北赤峰地区,早在距今8 000年左右的兴隆洼先民们就已有自卫防护的人工挖掘的防护壕沟,经发掘证实,兴隆洼遗址有宽约2米、深1米不很规则的圆形防护壕[1]。赵宝沟文化遗址也发现有不规则圆形或方形的防护壕沟,这些防护壕沟都是为了防御野兽或异族的侵袭,保护聚落内先民的安全,这当

然不是城,但这是人类初步具有防御功能的措施。到了红山文化时期,先民们的防御措施有了进一步的发展,比较规则的方形防护壕沟取代了不规则的圆形防护壕沟,有些聚落或祭祀遗址周围出现了土垒或土筑以及石筑的围墙,例如赤峰市巴林右旗那斯台遗址,就发现有“土垒和沟壕的痕迹”[2]。在塞北内蒙古中南部地区,在新石器时代中、晚期,不论是鄂尔多斯东部还是大青山西段包头地区以及岱海地区,均有许多遗址或祭祀遗址周围有夯筑或石筑围墙[3]。新石器时代中、晚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母系氏族社会逐渐瓦解,母系大家庭分化为父系小家庭,社会进入父系氏族社会,男性地位高于女性。随着个体家庭以及生产力的发展,私有财产出现并不断发展,为了争夺人口、土地、牲畜,部落之间开始有了冲突,因此土垒、土夯筑以及石筑围墙大量出现,是原始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然而这时的土垒、土夯筑以及石筑围墙还不是城,而是城的萌芽。到了夏家店下层文化时期,社会进入早期青铜文化时期,社会生产有了更进一步的发展,从大甸子墓地可以看出,这时已产生了阶级,墓葬随葬品中出土的铜权杖首是权杖头上的装饰物,这是权威的象征。少数墓葬中出土大量陶制和部分青铜礼器以及成组的玉器,象征着这少数墓葬的主人有着特殊的身份,说明夏家店下层文化时期已是奴隶社会初期,因此夏家店下层文化遗址还有一个突出的特征,就是密集分布在背山面水或河谷地带的聚落几乎全部都有城墙和防护壕相结合的防御设施,各城内居民户多少不等,但往往都是一大几小的城组成一个有机群体。这种一大几小的城的群体在赤峰地区很多,这意味着城郭、方国的兴起。

夏家店下层文化的古城,有夯土和石砌的两种,规格大小不一,从几百平方米到十几平方米,一般为方形,少数因山势而筑呈不规则形状,明显的与现在北方地区常见的家园围墙不一样。城内居民户多少不等,这种城不仅数量多,而且是一群一群分布,一群中有一座城为大城,其余为小城,这些城有机地组成联防的城堡带,明显表现为防御异族的侵袭的作用,军事色彩非常浓厚。在赤峰地区,源于河北围场的阴河由西向东流入赤峰地区,曲折流向东南,与由南向东的锡伯河汇合成英金河,再向东汇入老哈河。在阴河与英金河两岸的山冈上密集分布许多石城,其中以河北岸为多。据调查,阴河和英金河沿岸,从尹家店到水地,由西向东明显地可看出三组石城群。第一组在20公里范围内有石城20座,其中3座较大。第二组与第一组相距约5公里,也是在20公里范围内发现石城12座,其中2座较大。第三组与第二组相距25公里,仍是在20公里范围内发现石城5座,其中1座较大。各组石城群都有中心[4]。阴河、英金河河岸的岗丘上,这些东西呈链式排列有大有小的一群群城郭,几乎都建在断崖、山脊、陡坡等地势险要的地方,相互依存,以划分南北,这些小城堡带同战国时期燕国北长城大致平行,这种组合为一体的城堡带明显与后代的长城作用一样,突出地显示了防御的特点,如果不具备国家形态是很难组织这样大规模的防御体系的。赤峰地区这样的古城,不仅在阴河、英金河流域发现很多,而且在敖汉旗境内文物普查中就发现2 000多处[5]。过去多为调查材料,90年代以来,考古工作者不仅调查发现了许多新城址,而且对一些遗址进行了科学发掘,更加了解夏家店下层文化古城的情况,获得重大成果。如对赤峰市五三乡西道村遗址的发掘。西道村遗址位于半支箭河中游北岸的山前台地上,这处遗址包含了夏家店下层文化,夏家店上层文化以及战国三个时期的堆积,但以夏家店下层文化为主,文化堆积很厚。在夏家店下层文化层中出土了一批陶器。发掘发现这里的夏家店下层文化房址均为双重环状墙体的地面建筑,内墙与外墙之间还砌有若干隔墙,墙体有土坯、石块、夯土三种。在西道村遗址的东南隅,有一座高达5~8米的土台,经发掘了解,这是夏家店下层先民们长久在此活动而逐渐堆积而成的。遗址内的房址一般直径为6~7米左右,个别有直径12米以上的大房子。大房子陈设较复杂并带有宗教色彩。大房子和高土台的存在,说明它们在遗址中处于特殊位置。在高土台的北、东两侧分布着堆积较薄的一般性房址,而高土台的西、南两边濒临河道,构成高土台位于一隅、一般性居民房址呈扇状分布在外围的布局,这是中国早期城市的形制。根据调查了解,在西道村遗址以西约10公里处,有一处比西道村遗址规模更大的夏家店下层文化的聚落——城子遗址,而在半支箭河中游,还分布一些小型的“山城”遗址,明显可以看出,在半支箭河流地区的夏家店下层文化各聚落,分大、中、小三种规模的等级,以城子、西道村和小型山城等组成聚落群[6]。不论是英金河、阴河两岸,还是半支箭河等河流两岸排列成键式的夏家店下层文化的古城堡,往往由若干聚落群组成统一的聚落群群体,群体内有“中心”与“外围”的区别,“外围”的聚落群逐层次地向“中心”聚落凝聚,半支箭河的聚落群规格在阴河、英金河聚落群体之上。由此可以看出,夏家店下层文化方圆百公里范围内,已形成规模可观的统一体。防御性聚落群体多集中在夏家店下层文化偏北地区,这种整个地带的防御工程应视为出自一个国家的举措[7]。在聚落内部也有明显的差别,如西道村遗址就有高台和一般性居址以及外围小型聚落的差别,大甸子墓葬中也有贵族墓与平民墓的差别。所有这一切,都意味着夏家店下层文化时期已经建立了能够统辖多个城郭、独据一方的方国,已经不是“国家的雏形”,是可与同时期中原的夏王朝相媲美的。

中国的城出现最早的地区,除塞北赤峰夏家店下层文化众多的城郭外,还有黄河流域淮阳的平粮台和登封王城岗等遗址。它们都是用夯土筑墙。不论赤峰地区的城还是中原地区的城,都是中国早期的城市。中国早期城市的产生不同于欧洲,欧洲的早期城市是因工商业发展而产生的,而中国的早期城市则是在奴隶社会初期,是由于保护人口的政治防御和保护私有财产的初步经济意义而产生的。赤峰地区夏家店下层文化的古城数量之多、规模之大以及分布范围之广泛,可以说在古城市史上是独树一帜的,夏家店下层文化的城是最早出现的以城墙、防护壕相结合组成的防御体系,这种防御体系发展到春秋战国之际日趋完善,后代的设防城均选择险要地势或依山背水之处筑墙,挖防护壕,并逐渐成为定制,为后代所沿袭。

    注解:

    [1]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内蒙古工作队《内蒙古敖汉旗兴隆洼遗址发掘简报》,载《考古》1985年第10期。

    [2] 巴林右旗博物馆《内蒙古巴林右旗那斯台遗址调查》,载《考古》1987年第6期。

    [3] 本章第三节二原始社会的石围墙与古老的窑洞。

    [4] 徐光冀《赤峰英金河、阴河流域的石城遗址》,载《中国考古学研究》,文物出版社,1986年。

    [5] 据敖汉旗文管所邵国田同志对文物普查的介绍。

    [6] 王惠德《西道村遗址发掘获重大成果》,载《中国文物报》1991年8月31日。

    [7] 朱延平《夏家店下层文化的社会发展阶段》,载《中国北方古代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中国文史出版社,1995年。        

                                                               实习编辑:小红 

内容把关:白嘎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