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免奖励过于频繁。奖励过多过于频繁,很容易产生负面效应,容易使孩子产生这样一种心理:你不奖我就不做,我做了,你就该奖励,把获取奖励当作自己的目标。
—
—朱华贤
凡是孩子应该做到的,都不应该奖,需要奖励的应该是那些一般难以做到、表现突出的、进步明显的行为。
——朱华贤
奖励形式要多样化。不要都简单地用金钱来奖励,在形式上要力求丰富多彩。比如奖励一本孩子非常喜欢的课外书,奖励孩子一道去看一场电影,奖励孩子在节假日去旅游,或者奖励孩子由他自己选择一样礼物等。总之,应该让奖励有意义,让奖励留在孩子的记忆深处,能产生久远的作用。
——朱华贤
用金钱奖励在短时间内可能有一定的激励作用,但不一定都能起到长久的积极作用。
——雪苏
要奖在不经意处。不经意处,就是自己也没注意或没想到的地方。有时,可以对孩子渐渐形成的、自己也没有注意到的优点或偶尔的一次良好表现给予特别的奖励,以进一步强化孩子的这种优点和表现。
——朱华贤
要辩证地对待奖励。优点的背后往往是缺点,缺点的背后也往往是优点,对孩子不能只奖不罚,也不能只罚不奖。要奖罚分明,不能因为奖而看不到孩子的缺点,也不能因为罚,而看不到优点。
——朱华贤
鼓励和赞赏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维生素”。父母适时地给孩子一些鼓励,或赞许,或微笑,或一个轻轻的拥抱。孩子能够从父母的态度、微笑和话语中,深切地感受到自身的价值和父母的爱意,从而增长生命的活力。
——姜晶
赏识是一种重要的激励孩子的手段,它之所以有效,一个重要的心理前提是每个孩子都希望讨大人喜欢,每个孩子都信任大人的权威;而又埋下了一种危机:如果一味用赏识满足孩子,并让孩子一味期待大人的赏识,最后可能导致一种“赏识依赖症”。
——林格
赏识不可滥用,不能把赏识作为万用万灵的法宝,赏识不可能解决一切教育问题,赏识孩子一定要有限度。
——林格
如果没有标准,没有明确的教育指向,一味地赏识,就会演变为一种“精神鸦片”,而现实世界是不可能永远提供给孩子“赏识”这种鸦片的。
——林格
运用赏识的第一条原则是:帮助孩子从自己的行为中获得满足和动力,让孩子学会自我赏识,而不是依赖外来的奖励。
——林格
与奖赏并行的是惩罚,惩罚就其本身来说,和赏识一样是一种教育手段。但这种手段在使用时需要有更高的艺术,否则就很可能起到不良效果。
——林格
在孩子犯错的情况下,对其进行适当的惩罚是必要的,但一定要在尊重孩子的人格、维护孩子自尊心的前提下进行。
——林格
教育是一种唤醒,唤醒人身上的潜能。在惩罚一个人时,最重要的唤醒人的自尊自信:我是真正的人,优秀的人,错了应该受惩罚,接受惩罚是为了更好地做人。
——林格
明白你惩罚孩子的目的,你不是为了伤害孩子,不是为了剥夺他的权利,不是要报复他,甚至也不是为了要“教训”他;你的目的是要帮助孩子认识他这样做为什么不对,以及帮助孩子找到合适的解决问题的办法。
——林格
合理的惩罚制度不仅是合法的,而且是必要的。这种合理的惩罚制度有助于形成孩子的坚强性格,能培养孩子的责任感,能锻炼孩子的意志和人格,能培养孩子抵抗和战胜引诱的能力。
——许传利
教育不能没有惩罚,适当的惩罚是有教育作用的。
——许传利
现在的孩子心理比较脆弱,其自尊心像“一朵玫瑰花上颤动欲坠的露珠那样”,弄不好就会抖落;对待它,我们应“十分小心”。
[苏联]苏霍姆林斯基
俗话说:“良言入耳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家教成功的父母是深悟“良言”妙用的。他们善于观察与揣摩子女的心态处境,然后选择时机有针对性地用“良言”抚摸他、温暖他、激励他。
教育箴言
须知,“良言”是甜甜的,香香的,充满活力的;“良言”是清风、是春光、是青山绿水;但愿每位父母都养成使用与善用“良言”的习惯!
教育箴言
做父母的要善于运用“良言”:当孩子受窘时,不妨说几句话解围;当孩子沮丧时,不妨说几句热情的话予以鼓励;当孩子疑惑时,应及时用柔和的语言给他提个醒;当孩子自卑时,别忘记用他的“闪光点”燃起他的自信心;当孩子痛苦时,尽量设身处地说些安慰的话……。这样,孩子蔫了的理论之花又会渐渐开放,垂落的人生之帆又会慢慢扯起。
教育箴言
称赞对温暖人类的灵魂而言,就像阳光一样,没有它,我们就无法开花生长。
[美国]杰丝·雷耳
我们大多数人,只是善于躲避别人的冷言冷语,而我们自己却吝于把赞许的温暖阳光给予别人。
[美国]杰丝·雷耳
孩子的成长道路如同“战场”和“跑道”,父母应该为其大喊“加油”,使他们沐浴在赞许的阳光中。哪怕孩子一千次跌倒,我们也要坚信他们能一千零一次站起来。
——李忠东
如果对孩子做的每一件事都说“了不起”、“好极了”,孩子也就不会再有前进的动力了。
——马冬梅
倡导赏识教育便出现了“好孩子是夸出来的”的观点,你经常听到的是“我能行,我成功!”“棒,棒,你真棒!”“你聪明,他聪明,我比居里夫人还聪明!”细品味这些口号,总有一种虚伪、浮夸、荒诞的感觉。
——于英丽
赞美孩子应该遵循的原则:赞美要具体,切忌空洞。
——佚名
要让孩子相信自己也有优点,如此才能具备改正缺点的能力。即在指出孩子不足之前,先要千方百计看到并肯定他的成绩,哪怕值得肯定的只有那么一点点,也要肯定。
——佚名
家长一个赏识的目光,一句“好样的”“你能行!”孩子往往会表现得更加优秀。
——王志刚
由于家长对激励赞赏的吝啬,所以孩子的优点往往被忽视,缺点往往被强化,家长无意中把孩子推向失败。
——王志刚
童年时代受人喜爱的孩子,从小就感到自己是善良、美丽、聪明的,于是他就尽全力使自己名副其实。
——王志刚
用嘲讽的口吻对孩子说话是最不明智的,也最能显示家长的低能。
——王志刚
对小学生家庭教育的调查中发现,从低年级到高年级,家长对孩子的表扬越来越少,批评越来越多。有的孩子从中年级以后,耳边响着的只有批评的声音,表扬已经跟他无缘了。这种处境的孩子,往往对自己失去信心,容易有“得过且过”的想法。
——王宝祥
一些家长,看到孩子学习成绩不如意,产生“月晕效应”,别的什么优点也看不见了。其实,每个孩子都是一个多面的立体人,优点必然存在,新的优点不断产生。家长之所以“一叶障目”,有两个原因,一是眼睛只盯着学习,不顾其他;二是以自己期望的标准来评价孩子。这样,孩子永远是批评与惩罚的对象。
——王宝祥
每个孩子都是“惟一”,每个孩子有自己的特点,有自己的起点。孩子身上任何一点小小的优点、长处,都是值得“珍视”的。
——王宝祥
看待孩子必须有客观的眼光、全面的眼光、发展的眼光。要竖比,不要横比。
——王宝祥
孩子都有成功动机,你肯定他的一点成绩,他心里会产生新的成就动机,小的成绩会变成大的成绩。这就是激励的作用。
——王宝祥
孩子也需要批评与惩罚。批评、惩罚也是教育。现在,有人主张把批评与惩罚置于教育之外,是不妥的。
——王宝祥
问题是如何进行批评与惩罚。缺点错误,应该批评,要分析原因,要讲道理,批评的方式应易于孩子接受,引起反思。
——王宝祥
一种新的教育观念是“失败是成功之母,成功更是成功之母”。欣赏孩子,激励孩子,就是一点一滴地在“成功”上做文章。
——王宝祥
家长要学会和风细雨、寓贬于褒、充满期待、同心同理式的批评,而且要与孩子共同讨论克服缺点、改正错误的措施;坚决避免劈头盖脸、暴风骤雨、讽刺挖苦、随便揭短式的批评。
——王宝祥
适度的惩罚也有教育作用。何谓“适度”,以不伤害孩子的自尊、自信,使孩子能够进行自省、自我教育为原则。这需要家长谨慎从事,不可多用,不可滥用。滥施惩罚会使孩子产生反抗、仇视、自弃心理,导致教育失败。
——王宝祥
孩子做错事总是难免的。教育孩子当然也需要批评,但要讲究方式方法,老批评或训斥就变成情感虐待,就会给孩子带来心灵的创伤。
——邹艳芬
有心的家长要因势利导,使这次过错对孩子的“今后”带来积极的影响。
——邹艳芬
家长要赞孩子所长——肯定孩子的优点。赞孩子所成——称赞孩子或大或小的成功。赞孩子所爱——赞许孩子所好之事。赞孩子所想——赞赏孩子的真知灼见。
——邹艳芬
假如您希望孩子的错误行为不再发生,您就得狠下心来,忽视一切的错误行为,夸赞他一些良好的表现。
——卫华
赞扬本身虽只是一件小事,但对孩子而言,它已代表了你对他的爱、关怀与注意,以后他会乐于服从的。
——卫华
接纳孩子已犯的错误,注重事后的辅导,是十分重要的。给予孩子改过的机会,才能从改过的过程中领悟出道理。
——佚名
既然鼓励对孩子像母乳一样重要,那么孩子也迟早要有断奶的一天,孩子精神的断奶期应该晚于身体的断奶期之后,但不能持续过久,许多人直到成年甚至老年都离不开别人的鼓励,只有依靠别人的鼓励才能独立生活,只有依赖别人的鼓励才能独立处理问题的人,也是一种心理的病态。因为这样的孩子一直向外寻找力量,却没有向内寻找力量,而自己的心灵,才是力量的不竭源泉。
——赵莉莉
做父母的,不能仅仅满足于欣赏孩子、激励孩子,更应该培养起孩子自我欣赏和自我激励的心理机制,充分调动起孩子的主观能动性。
——邹朝荣
赞美能让孩子避免用负面的方式来引起你的注意。赞美能鼓舞人心,建立自信,由于你的赞美,孩子不仅会持续表现你所重视的良好行为,也会在其他方面表现出更多正向行为。
——王文婷
同时注意孩子的优缺点,孩子就不会用负面的方式来吸引你的注意,也可增强孩子对好的基本自我概念。
——王文婷
一个错误不能将人的价值抹去,孩子因某种行为受到处罚,还是要让他知道他并不会失去你或他自己。若每次处理孩子的错误都好像是世界末日一般,那他可能就不会认真看待你的怒气。
——王文婷
比尔·盖茨之所以能成为旷世奇才,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从他的母亲那儿得到了一份被许多母亲忽视的东西:赞许。
——李忠东
在他们进取时,我们要及时表扬:“孩子,你真棒!”因为孩子心灵的成长离不开肯定。
——李忠东
把孩子发生过失的时刻称为关键时刻,因为能否处理过失具有关键作用。如果处理不当,孩子也许会毫不在意无责任心,或者过于恐惧而导致精神崩溃;如果处理得当,孩子可能会吃一堑长一智,由此走向成熟,成为一个富有责任感的现代人。
——刘祖军
一般来说,孩子有了过失的时候,恰好是教育的良机,因为内疚和不安使他急于求助,而此时明白的道理有可能刻骨铭心。但此时要求父母必须采取正确的教育方法,父母与父母的素质差异就在于此处。
——刘祖军
错误本身乃是达到真理的一个必然环节。
[德国]黑格尔
家长对待孩子的差错,不能轻率否定,也不能置之不理,而应予以宽容。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怎能苛求孩子不犯错呢?家长需要做的是如何将孩子“差错”中的不利消极因素转化为有利的、积极的、合理的因素,多给孩子“尝试——差错——完善”的机会。
教育箴言
哪怕天下所有人都看不起我的孩子,我都会眼含热泪地欣赏他、拥抱他、亲吻他、赞美他,为自己创造这个万物之灵而骄傲。
家教箴言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往往会产生某些不良行为,如果家长对这些不良行为不管不顾,放任自流,孩子的不良行为就会演变成坏习惯,这对孩子和谐健康发展极为不利。
——李永珍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总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孩子也正是在纠正错误的过程中成长起来的。重要的问题不是孩子是否犯错误,而是家长采取什么样的态度。
——王志刚
对待孩子的错误所采取的态度,恰如一把双刃剑:它既可以伤害孩子的心,留下永恒的伤痕,也可以从中“掘出生命的新水源”。
——王志刚
把孩子的失误、失败归结为经验不足,而非能力不行。
——周志田
无论发生什么,都不要期待孩子赔不是,这需要某种程度的成熟和自信,而你的孩子尚未具备这些能力。一个人要花些时间才能明白,开口说“对不起,我错了”并不代表愚蠢。
[美国]梅格·史耐德
小孩子道德意识差,作为家长,必须在细微的生活细节之中重视孩子的道德倾向,一旦出现不良行为,就应该抓住契机,正确引导,在不伤害孩子心灵自尊的前提下,对孩子进行一定的惩罚,纠正其错误,天长日久,孩子就渐渐地知道哪些是应该做的,哪些是不应该做的,自然而然就有了一定的道德意识。
——曲云
正向批评就是建设性的批评,是和破坏性的批评相对立的。凡是用破坏性批评的家长,培养出的孩子,都具有消极的心态。
——王志刚
“破坏性批评”,这对稚嫩的心灵而言,不只是一次次的人身伤害。这些痛苦的记忆,深深刻在孩子心中,严重影响孩子的成长和发展,直接导致了害怕失败、害怕被拒绝、胆小、懦弱、犹豫、忧虑、找借口等消极心态。
——王志刚
破坏性批评就是批评的时候对人不对事,直接进行人身攻击。有的家长批评孩子是怎么刻薄怎么讲,只图自己发泄得舒服,哪管孩子受得了受不了,如同“倒洗澡水,把婴儿一起倒掉了”。
——王志刚
奉劝所有做家长的,要完全、彻底、毫不留情地抛弃破坏性批评,应当采用正当的、建设性的、积极性的批评。
——王志刚
正向批评的原则是:首先要反思自己,先从自己身上找原因;换位思考;对事不对人,孩子永远是好的;善于发掘优点,多表扬,少批评;保护孩子幼小的心灵,不能伤害孩子的自尊。
——王志刚
网页编辑:高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