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须要出我门下,实用人才是至公。
[用人应当出于大公无私,不是出于自己门下的人,也要加以重用。见于《宋诗话辑佚·山谷诗言用人》。]
自古求贤贵拔茅,素门平进有英豪。
[自古就是贤者喜欢推荐贤者,出身平凡的英豪也有被起用的机会。出自《小仓山房诗文集·从古》。拔茅:即“拔茅连如”,比喻贤者引进贤者。素门:寒门。]
凡荐引人才,必以天下公议。
[凡要举荐人才,一定要以天下的公议为标准。见于(宋)朱熹《名臣言行录》。]
奉公举贤,则不避仇雠。
[能出以公心,就能做到即使是自己的仇人,只要他有才能,也同样举荐,出自(唐)武则天《臣轨上》。雔(chóu):同“仇”。]
公道先扬善,真才自拔尤。
[办事公道的人必然首先宣扬好人好事;真正有才能的人,自然会选拔超众的人才。出自(元)许有王《圭塘小藁·送马明初教授南归十一韵》。]
古来忠烈士,多出贫贱门。
[出自(唐)崔鹰《感兴》。]
官不及私昵,惟其能。
[遴选官员惟一标准就是才能,而不应营私。出自《尚书·说命》。]
官职可以重求,爵禄可以货得者,可亡也。
[可以用权势求得官职,用贿赂得到爵位,这是国家灭亡的征兆。出自《韩非子·亡征》。]
寒地生材遗较易,贫家养女嫁常迟。
[冷落的地方生长的木材容易被遗忘,贫苦家庭的女儿出嫁万般难。比喻旧社会常以地位、财产论人,往往忽略了出身贫寒的有才之士。出自(唐)白居易《晚桃花》。]
好汉不怕出身低。
[见于(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十一回。]
荐人勿问亲疏。……若亲故果才,避嫌而弃之,是亦不为至公也。
[推荐人才不必论亲疏。如果亲人有才,出于避嫌而不推荐,这也不是出之公心。出自《资治通鉴·唐纪》。]
荐贤为国,非为私人也。
[出自《资治通鉴·唐纪》。]
荐贤贤于贤。
[推荐贤人的人,比贤人还要好。出自《韩诗外传》。]
举仇且不弃,何必论亲疏。
[既然举荐人才时连自己的仇人也不嫌弃,那么就更没有必要去论亲疏了。出自(唐)萧颖士《益书司业垂访》。]
举善而任之,择善而从之。
[出自(唐)吴兢《贞观政要·公平》。]
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把正直的人提拔起来,放在不正派的人之上,百姓就心服了;反之,老百姓就不会服从了。出自《论语·为政》。错:放置。枉:坏人。错诸枉:置于坏人之上。]
开国承家,小人勿用。
[开创和治理国家,不能信用不正派的人。出自《易经·乾传·师》。]
鸾凤不栖于枳棘,燕雀不集于梧桐,宜得其材,非公莫可。
[鸾凤不会在枳棘树上栖息,燕雀也不会在梧桐上作窝;要想得到贤才,不出以公心是不行的。出自《杨炯集·杜袁州墓志铭》。]
明时公道还堪信,莫遣锥锋久在囊。
[在政治清明的时代里,公道是可信的,象毛遂那样有才能的人终能显露头角,不会长久被埋没。出自(唐)李咸用《赠陈望尧》。锥锋:锥子的锋端,比喻贤才。]
请谒任举之说胜,则绳墨不正。
[如果走门路、通关节的不正风盛行,那么用人的标准必然就要混乱不堪了。出自《管子·立政九败解》。请谒:请托求见。说:主张。绳墨:木工用具,这里指用人标准。]
取士者,但当问其贤不贤、公不公耳。
[出自(唐)杜牧《宣州高大夫书》。]
任官惟贤才。
[出自《尚书·咸有一德》。]
任贤勿贰,去邪勿疑。
[任用贤人,不要三心二意;剪除邪恶,不能犹豫不决。出自《尚书·大禹谟》。贰:怀二心,不专一。]
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无妨有卧龙。
[世人不要小看了池中的水,池水虽浅并不妨碍有龙卧在里面。比喻贫苦寒门也会有贤才,不应轻视。出自(唐)窦痒《醉中赠符载》。]
士有公天下之心,然后能举天下之贤。
[一个人有以天下为公的思想,然后才能举荐天下的贤才。出自(元)张养浩《风宪忠告》。公天下:以天下为公。]
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
[推荐外人不回避仇人,推荐家里人不回避自己的儿子。说明举用人才应出以公心。出自《吕氏春秋·去私》。]
惟才是举,吾得而用之。
[出自(三国·魏)曹操《求贤令》。]
无法度而任已,直意用人,必大失矣。
[没有法度根据,全凭自己私意用人,失误必然很大。出自(汉)刘向《说苑》卷一。]
仙人持玉尺,度君多少才;玉尺不可尽,君才无时休。
[仙人拿着玉制的尺来量你的才能,如果这把标准的玉尺永远存在,那么就会量出很多人的才华。比喻如果衡量人才的标准是正确的,就不会埋没人才。出自(唐)李白《上清宝鼎》。玉尺:玉制的尺,旧时比喻选拔人才及评价诗文的标准。]
选用以公,赏刑以信,则谁不尽力?何求而获哉!
[如果选拔人才能出以公心,且赏罚分明,谁还敢不尽力呢?这样,就是不去求也会达到目的。出自《资治通鉴·唐纪》。]
知善不荐,闻恶无言,隐情惜己,自同寒蝉,此罪人也。
[知道有贤才而不推荐,听到坏事不报告,为了保护自己而隐瞒真情,象寒蝉那样默不作声,这就是罪人。出自《资治通鉴·汉纪》。]
网页编辑:高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