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主页 | 专题导语 | 管理卷 | 教师卷 | 家教卷 | 学生卷 | 附录
 
切问近思
《教育箴言•学生卷》    

    博学而不自反,必有邪。

   [如果博学多识,但不知反省自己的作为,必然会干出不正当事

。说明读书的目的,贵在思考并加强自身修养。出自《管子·戒》。]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学习要广博,意志要笃诚,肯于恳切地向别人请教,并且要勤于思考。出自《论语·子张》。笃dǔ):忠诚。切:恳切、深切。]

 

    博学而详说之,将以反说约也。

   [广泛地学习,详细地解说,在融会贯通以后,回到简略地述说大意的地步去。出自《孟子·离娄下》。]

 

    博学切问,所以广知。

   [广泛地学习,恳切地求教,所以才有丰富的知识。出自(宋)张商英《素书》三。]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治学之道是:要广泛地学习,仔细地询问,谨慎地思索,明白地分辨,切实地实行。出自《礼记·中庸》。]

 

    不好问询之道,则是伐智本而塞智原也,何以立躯也?

   [不喜欢请教别人,那就是砍断了智慧的根本而堵塞智慧的源流,这怎么立身于世?出自(汉)刘向《说苑·建本》。]

 

    不目见口问,不能尽知也。

   [不常常用眼睛观察,用口去请教人家,就无法掌握到真正的知识。出自(汉)王充《论衡·实知》。]

 

    不深思则不能造于道,不深思而得者,其得易失。

   [不深思就不能掌握道理,不经过深思而得到的东西,得到了也容易失掉。出自(宋)晁说之《晁氏客语》。造:成就,成功。]

 

    不深思则不能造其学。

   [见于(宋)杨时《二程粹言·论学篇》。造:成就,成功。]

 

    不思,故有惑;不求,故无得;不问,故不知。

   [不思索,所以困惑;不追求,所以无得;不提问,所以无知。出自(宋)晁说之《晁氏客语》。]

 

    常记古人言,思之每烂熟,食蔗渐渐佳,离官寸寸乐。

   [出自《小仓山房诗文集·常记》。]

 

    动以静为母,疑乃悟之父。

   [出自(清)魏源《明末楚石诸禅师和三圣诗》。]

 

    动则三思,虑而后行。

   [做任何事情,都必须经过周密的考虑,要三思而后行,不能莽撞行事。出自《三国志·魏书·杨阜传》。]

 

    独思,则滞而不通;独为,则困而不就。

   [独自思考问题,往往会受到阻碍;独自做事,往往会碰到困难而达不到目的。出自(三国·魏)徐斡《中论·自学》。独为:自己干。就:成功。]

 

    独悟自根本,不从他处起。

   [无师自悟是来自本身的孜孜求索,而不是依赖别人。出自《王文公文集·拟寒山拾得》。独悟:无师自悟。]

 

    读书贵神解,无事守章句。

   [读书贵在能够对书中的主旨心领神会,而不必过于拘泥于它的章节和句子。出自(清)徐供钧《书怀》。神解:心领神会。事:从事,治事。]

 

    读书患不多,思义患不明。患足己不学,既学患不行。

   [诗中提出了治学的四个主要方面,即:多读,深思,虚心,躬行。出自韩愈《赠别元十八协律六首》。]

 

    读书切戒在慌忙,涵泳工夫兴味长。未晓不妨权放过,切身须要急思量。

   [读书最忌讳的是急于求成,若能细细加以琢磨,必有无穷的兴味。不能理解的地方不妨暂且放在一边,但对自己有用的东西却要抓紧思考。出自(宋)陆九渊《读书》。慌忙:匆匆忙忙,急于求成。涵泳:慢慢琢磨消化。切身:对己有关系之处。]

 

    读书如吃饭,善吃者长精神,不善吃者生痰瘤。

   [善读书的人能理解运用,可提高学识水平;不善读书的人,“食而不化,”反受其害。出自(清)袁枚《随园诗话》。痰瘤:疾病。]

 

    读书须知出入法,始当求所以入,终出求所以出。

   [读书要懂得出入的方法,起先是要钻进去,了解其旨意;后来是要钻出来,不做书本的奴隶。说明读书不仅要了解其精旨,更要独立思考,化为己有。出自(宋)陈善《扪虱新语》。]

 

    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出自(宋)朱熹《训学斋规·读书写文字》:“~、~:~、~、~……三到之中,心到最紧。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读有字书,却要识没字理。

   [读书不能停留在字面上,而应理解包含在字里行间的深意。出自(明)鹿善继《四书说约》。]

 

    睹一事于句中,反三隅于字外。

   [了解语句中的一件事,就要由此推论字面以外多方面的意义。即善于推理,举一反三。出自(唐)刘知几《史通叙事》。反三隅:善于推理,能由此而推论其他,举一而反三。]

 

    多闻而体要,博见而善择。

   [学习时要体会它的要点,要多看,从中有选择地吸收正确的,自己需要的东西。出自《抱朴子·微旨》。]

 

    凡人才学便须知着力处,既学便须知得力处。

   [人在刚刚学习时,就应懂得把力量放在最主要的地方,已经学了就该知道什么地方是重点。出自(宋)朱熹《近思录集注》卷二。]

 

    非学之难,解学难也。

   [学到东西并不困难,难的是能深刻理解所学到的知识。出自(梁)陶弘景《发真隐诀序》。]

 

    广积未必皆当,而思之自得者真。

   [博览群书未必精当,只有善于思考才能体会其要旨。出自(明)王迁相《慎言·潜心篇》。]

 

    近日学者风气,征实太多,发挥太少。有如桑蚕食叶,而不能抽丝。

   [做学问如果老是引证古人的东西,而没有自己的见解,就好像蚕食桑叶,而不能吐丝。出自(清)章学诚《文史通义·外篇·与汪龙庄书》。]

 

    静中有无限妙理皆见。

   [能安静思考问题,无限妙理都能体会出来。出自《薛文清公读书录·体验》。]

 

    君子学以聚之,问以辩之。

   [君子通过学习积累知识,通过发问来辨明是非。出自《易经·乾传》。辩:通“辨”。]

 

    看书求理,须令自家胸中点头;与人谈理,须令人家胸中点头。

   [看书求理,要自己独立思考,有所心得;对人说理,要让人心服。见于《格言联璧·学问类》。]

 

    虑不及精,思不及睿,焉能无咎。

   [考虑不精细,思想不深明,怎能不犯错误呢?出自(隋)王通《文中子·立命篇》。睿ruì):深明,通达,明智。咎jiù):错误。]

 

    虑,求也。

   [思虑,就是通过思索去求得真理。出自《墨子·新考定经上篇》。]

 

    内不开于中而强学问者,不入于耳而不著于心。

   [如果心门没有打开,即使勉强去学习,也绝不会钻进耳朵里,安放在心上的。出自《淮南子·原道训》。]

 

    穷理须是精义入神,方好。

   [研究问题能够心领神会其精髓要义,这样才好。出自《枫山章先生语录·学术类》。穷:研究。]

 

    人之为学,千头万绪,岂可无本领。

   [学问千头万绪,不易掌握,学者应当善于抓住主要的东西。出自(宋)朱熹《朱子全书·学二》。本领:要领,主旨,主要东西。]

 

    善读书惟其意,不惟其文。

   [善于读书的人,只注重其要旨,不单追求其文采。出自《射先生存稿·两汉书抄序》。意:思想,要旨。文:文辞,文采。]

 

    善读书者,始乎博,终乎约。

   [善于读书的人,开始是广泛阅读,最后又有所侧重。出自(清)珏琬《尧峰文集·传是楼记》。约:简约,引申为侧重。]

 

    善读书者曰攻,曰扫。攻则直透重围,扫则了无一物。

   [善于读书的人,采用钻研和浏览的方法。钻研就能深入理解,浏览就能博览群书,不致遗漏。出自(清)郑板桥《随猎诗草·花问堂诗草跋》。攻:钻研。扫:浏览。]

 

    善学者,当求其所以然之故,不当诵其文过目而已也。

   [善于学习的人,要求甚解,知其所以然,不应当只背诵条文,过目了事。见于(宋)杨时《二程粹言·论学》。]

 

    慎而思之,勤而行之。

   [谨慎地思索,勤奋地工作。出自(唐)白居易《策林》一。]

 

    十分学力要抛三,各有灵苗各自探。

   [学习十分的东西要丢掉三分,应当用自己的心灵去探索书中的旨意。指读书要多思考,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出自(清)郑板桥《兰》。]

 

    嗜书如嗜酒,知味乃笃好。

   [好读书如同好饮酒一样,领略到其中滋味,就会真正地爱好。出自(宋)范成大《寄题王仲显读书楼》。笃:忠诚。]

 

    书多阅而好忘者,只为理未精耳。

   [读书很多却记不住,是因为没有充分领会书中意旨。出自《理窟·学大原》。]

 

    书味在胸中,甘于饮陈酒。

   [心里体味到了书中的意味,那甜美的滋味胜过于饮陈年老酒。出自(清)袁枚《遣怀杂诗》。]

 

    思虑熟则得事理,……得事理则必成功。

   [深思熟虑才能认识到事物的规律性,……按照事物发展规律办事一定能成功。出自《韩非子·解老》。]

 

    思曰睿,思虑之后,睿自然生。

   [思考就称为智慧;思虑之后,智慧自然就产生了。出自《近思录·致知》。睿ruì锐):明智,智慧。]

 

    思索生知,慢易生忧。

   [勤于思索,就能增长智慧;疏忽粗心,就会招来忧患。出自《管子·内业》。慢:怠慢。易:松弛。]

 

    思则睿,睿作圣。

   [思考就能聪慧,聪慧就能成为圣明的人。出自(宋)周敦颐《通书·思》。]

 

    思之,思之不得,鬼神教之。

   [努力思考呀,实在想不出来,鬼神将教导你。说明善于刻苦思考,一切难题终将解决。出自《管子·心术》。]

 

    思之思之,又重思之。思之而不通,鬼神将通之;非鬼神之力也,精诚之极也。

   [出自《管子·内业》。]

 

    徒读书不能穷理也,即曰穷之,亦属口耳。

   [仅仅只是读书,就无法透彻理解大理,就是把书本读得滚瓜烂熟,也无法得到真正的知识。比喻读书应该结合实践。出自(清)李塨《论学》卷一。徒:仅仅。穷:研究。]

 

    万事静观皆自得。

   [世上一切事情只要通过冷静思考,就会有所得。出自(宋)程颢《偶成》。]

 

    为道不在多,自为已有。

   [研究学问不在数量多,而在于如何巩固、运用已经学到的知识。出自《抱朴子·微旨》。道:学问。]

 

    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

   [学习最怕的是没有怀疑,能怀疑,这就是进步了。说明学习一定要多思考。出自《陆象山集·语录》。]

 

    为学之道,必本于思。思则得知,不思则不得也。

   [学习必须以思考为根本,思考就能得到知识,不思考就得不到知识。见于(宋)晁说之《晁氏客语》。]

 

    文学之于人也,璧乎药。善服,有济;不善服,反为害。

   [比喻读书应有正确的方法。出自(唐)皮日休《鹿门隐书六十篇》。]

 

    握其机,半部有以定天下;要之极,一言可以行终身。

   [读书能掌握其精神实质,就能象赵普那样半部《论语》而定天下;往往最重要的一句话,可以作为一生行动的指南。比喻读书贵精,贵在领会其要旨。半部有以定天下:典出《续通鉴》,赵普为太宗之相,他曾对太宗说:“我有《论语》一部,以半部佐太祖定天下,半部佐陛下致太平”。]

 

    心司虑,虑必顺言,言得谓之知。

   [心是负责思考的,考虑周密之后所说的话必然符合正理,这叫聪明。出自《管子·宙合》。]

 

    心者,栖神之舍;神者,知识之本;思者,神识之妙用也。

   [心是精神栖息的地方,精神是知识的根本;而思考就是精神和知识的巧妙运用。出自(明)王廷相《雅述·上篇》。]

 

    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

   [脑是用来思考的,思考就能有所得,不思考就无所得。出自《孟子·告子上》。]

 

    熊掌豹胎,食之至珍贵者也,生吞活剥,不如一蔬一笋矣。

   [熊掌、豹胎虽是美味佳肴,但生吞活剥不如一蔬一笋对人有好处。比喻读古人佳作,要细心琢磨,化为己有,不可生吞活剥。出自(清)袁枚《随园诗话》卷一。]

 

    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

   [学习必须求得领会其精神实质,学业贵在专精。出自(清)章学诚《文史通义·博约》。]

 

    学必无所蔽而后可。

   [学习一定要进入完全没有迷惑的境界,才算是已经到家了。出自(宋)陆九渊《杂说》。]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只是读书,却不动脑筋思考,就会茫然不解;只是空想而不去读书,就会疲惫而无所获。出自《论语·为政》。]

 

    学而不思则罔,章句之弊也;思而不学则殆,心学之弊也。

   [学习不知道思索就会罔然无所得,这是做学问的弊端;只思索而不学习就会疲惫而无所获,这是思想修养方面的弊端。出自(清)申涵光《荆园小语》。]

 

    学而不思,则疑阂实繁。

   [学习时如果不动脑筋思考,就会遇到很多疑惑障碍。出自《抱朴子·博喻》。阂hé):阻碍。]

 

    学非有碍于思,而学愈博则思欲远;思正有功于学,而思之困则学必勤。

   [学习不会有碍于思索,而且学得愈广博,思索得越深远;思索的成功有助于学习,思索感到困惑,学习必然更加勤奋。出自(清)王夫之《四书训义》卷六。困:迷惑。]

 

    学问尚精专,研摩贵纯一。

   [学问贵在专心一意,研究切磋贵在纯粹。出自(清)曾世林《论学问》。]

 

    学问实自静中有得;不静,则心既杂乱,何由有得。

   [出自《薛文清公读书录·论学》。]

 

    学须静,静可以一心志,凝思虑;不静则学或骛外,不能向里。

   [学习需要安静,安静可以专心致志,凝合思虑;不安静,那求学的心志或会骛外而不向里深求了。出自(清)张謇《张季子九录》。]

 

    学须静也,才须学习。

   [治学需要安静思考才能长进,才智必须学习才可增长。出自(三国·蜀)诸葛亮《诫子书》。]

 

    学以治之,思以精之,朋友以磨之,名誉以崇之,不倦以终之,可谓好学也已矣。

   [通过学习来锻炼自己,依靠思考来加精,依靠朋友来纠正,依靠名誉来提高,依靠不断努力来完成,这可以说是好学的人了。出自(汉)杨雄《法言·学行》。]

 

    学由自得,则得为真得。

   [出自(明)唐甄《潜书·宗孟》。自得:自己有所心得。]

 

    学有思而获,亦有触而获。思而获,其觌亲;触而获,其诣连。

   [学习需要思考才能有得,只要长期逐渐思考,一碰到机缘,一下子全领悟了。出自()杨万里《庸言》一。触:碰到机缘。觌dí):见,显示,现出。]

 

    学者始患其不鹅进,后患其不鹅出也。

   [学习的人开始读书时怕钻不进去,钻进去后又怕跳不出来。说明读书要钻得深,领会书中要旨,但不生吞活剥,死搬硬套。出自(清)王有光《吴下谚联》。鹅:苏州、松江一带人称迂腐为鹅头,书呆子为书鹅,读书不鹅,则学问不长,学问长一分,则鹅进一分。]

 

    学者先当理会身心,此是万事之根本。

   [出自(明)胡居仁《居业录·学问》。]

 

    学者先要会疑。

   [治学首先要善于对书中提出怀疑,惟有如此,才会思考。出自《近思录集注》卷三。]

 

    学问者智之本,思虑者智之道也。

   [询问别人,是增进知识的办法;常常用脑思考,是促进智慧的方法。出自(汉)刘向《说苑·建本》。]

 

    有弗学,学之弗能,弗措也;有弗问,问之弗之,弗措也;有弗思,思之弗得,弗措也。

   [除非不学习,学习不到就不停止;除非不问,问不懂就不停止;除非不思考,思考不会就不停止。出自《礼记·中庸》。弗fú)不。措:放下,停止。]

网页编辑:高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