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研究古代,尤其是文字出现之前社会发展的重要科学,考古学有其特殊重要的意义。建国以来,尤其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江西考古工作获得重大发展,首先是吴城文化的确定,在江西省境内树立了可靠的年代标准,使江西的考古工作面貌为之一新。之后,随着一系列文化遗址的发现或进一步深入研究,提出并解决了不少重大
的学术问题,对弥补文献的缺陷,描绘先秦时期江西历史的面貌起了很大作用。其中万年仙人洞和吊桶环遗址所具有的从旧石器时代末期到新石器时代早期的完整清晰的地层堆积在江南极为罕见,为研究人类从旧石器时代进入新石器时代提供了有力的科学证据,而且其中出土的陶片和稻属植硅石对研究早期制陶技术的发展和中国稻作农业起源有重大意义;以修水山背文化、樟树樊城堆文化为代表的新石器晚期文化广泛分布于江西的滨湖滨江地区,是东南地区有代表性的新石器晚期文化;樟树吴城遗址是江南地区首次发现的大规模商代文化遗址,比较集中地反映了当时长江以南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瑞昌铜岭商周矿冶遗址是目前全国发现的最早的铜矿遗址,不仅对中国冶金史研究有重要价值,而且对研究中国青铜文化、中国文明史有重大意义;新干大洋洲商墓是全国居第二、江南数第一的商代大墓,证实了三千多年前的赣江鄱阳湖流域存在着一个奴隶主政权,有着高度发达的青铜文明;鹰潭角山、板栗山窑址则是全国少见的规模很大的商代陶窑遗址;贵溪崖墓的发掘对研究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发展水平以及民族学有重要意义;新干界埠粮仓的发现则再一次证明了战国时期赣江中下游地区的经济水平之高。汉代以后的考古发掘工作,以景德镇窑、吉州窑、洪州窑等古窑址和明代藩王墓葬的发掘研究成绩较大,地面文化遗存以古代民居建筑、古城墙、古塔的研究成绩显著。此外,一些专题项目,如印纹陶的研究已取得阶段性成果,专题性的资料搜集整理以陈柏泉的《江西出土墓志选编》为代表,也有可喜的成绩。在这些考古研究工作中,《南方文物》(最初为《江西历史文物》,继而为《江西文物》,1992年改为现名)的编辑出版,为考古研究的信息和成果提供了良好的交流园地。
从上面所述可以看出,江西考古工作的成绩是巨大的,不仅对江西乃至江南地区的文物考古工作起了推动作用,对全国的文物考古事业也作出了重大贡献。但是,江西省的考古工作发展又是不平衡的,如旧石器时代遗址发现极少,万年仙人洞文化与山背文化、樊城堆文化之间,樊城堆文化与吴城文化之间还存在着缺环,吴城文化之后虽没有明显的缺环,但各大段的详细分期仍待进一步研究。已经发现的遗址如万年仙人洞、新干大洋洲商墓、瑞昌铜岭古矿冶遗址、贵溪崖墓等也仍需从文化特征、文化性质、与其他文化的关系、族属等方面作更深入的研究探讨,江西文明的起源也应从考古材料中找到更有力的佐证。此外,就已有的考古成果进行更深入的综合研究,把文物与社会历史更紧密地结合起来,尽力揭示各个历史阶段上江西的政治、经济、文化、民族、社会的全貌,以期明确江西历史的发展脉络,也是一项极有意义却并未系统展开的工作。因此,江西考古仍有许多重要课题要做。
实习编辑 白文军 海丽苏
内容把关:白嘎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