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业生产习俗景德镇是闻名中外的“瓷都”。要了解中国陶瓷文化,了解江西瓷业生产习俗,景德镇是最好的切入点。
一
行帮
旧时景德镇行帮组织很多,各种大小行帮400多个。掌握景德镇经济命脉的主要是三大帮系,即都帮、杂帮和徽帮。此外,还有三窑九会、五府十八帮、三十六行等。
(一)三大帮系
三大帮系互相交织,具有行业和地域两重关系。都帮和杂帮把持工业(主要是瓷业),徽帮则垄断商业。三大帮势均力敌,鼎足而立。
1.都帮
都帮即都昌帮,成员均系江西都昌县人。以冯、余、江、曹四大姓为首,联合张、王、刘、李等各姓推选帮首,总理一切。有“冯余江曹大似天,张王刘李站两边”的说法。
都帮绝大多数人经营陶瓷圆器窑厂和烧窑,俗称“窑户”。都昌人专业圆器,生产的品种是人们所需要的日用瓷,如碗、杯、盘、碟等。这些瓷器价格便宜,经济适宜,深受广大农民欢迎,销量最大。他们还生产中、高档日用瓷,如白釉脱胎等,虽然价格较高,但销路也不错。因此,圆器生产业务火爆,获利较多,经营圆器业的老板都不同程度地发了财。在景德镇以资产多少分等级而号称“三尊大佛”、“四大金刚”和“十八罗汉”中,都昌人占半数以上。总之,都昌人在景德镇人多财广,都帮因而成为三大帮中最大的一帮。
2.徽帮
徽帮是徽州(今安徽)旅景人士结成的一帮。
徽帮中绝大多数人经营商业,如钱庄、布店、南货、百货、油盐、粮食、银楼、药业以及陶瓷原料的瓷土、颜料等行业。徽帮中人数最多的是黟县,其次是婺源、祁门,再次是休宁、绩溪和歙县。
经过长期经营,到清末民初,景德镇的经济命脉全操在徽帮手里。如徽帮开的钱庄,当时达七八十家,按资产多少分福、禄、寿三等。福宇钱庄有何广有、大有恒、桓大、怡和昌、吴隆元等。他们能办理全国各地银元汇兑,既便利各地瓷商购瓷,又繁荣景德镇的瓷业生产,更取得划汇的利息,可谓一举三得。俗话说:“无徽不成市”,可见徽帮在景德镇经济生活中的地位。
3.杂帮
除都帮和徽帮外,统称杂帮。杂帮以抚州、南昌、丰城、鄱阳(今波阳)、乐平、吉安等地人为核心。
杂帮所属行业,主要是陶瓷琢器业。琢器的品种也很多,如壶、盅、匙、瓶、罐、雕塑等。琢器窑户绝大多数是抚州人,也有少数南昌人和丰城人。杂帮中经营陶瓷业的又称“窑帮”或“抚帮”。由于圆器窑户和烧窑户都是都昌人,所以,窑帮中又有都帮和杂帮之分。
杂帮中还有许多外地瓷商。明末清初,来自全国各地的采办瓷商中有八帮,其中以宁、绍、关、广四帮购买实力最大。继之而起的有鄂帮、客帮。客籍瓷商各自分帮,又联合设立瓷商八帮公所。民国时期,客籍瓷商已有26个帮。他们虽然人数不多,但财力很大,是杂帮中较有势力的一派。
杂帮还包括陶瓷服务行业的瓷行、看色(选瓷)、茭草、红店(陶瓷加工)、包装、搬运、木箱、蓝篓、花篾等,还包括小商业,如土仪、棕棉、雨伞、豆腐、烟酒、饭馆、鞋店、裁缝铺等。
总之,杂帮虽然是综合起来的一帮,但财力、人数亦不亚于都帮和徽帮。
(二)窑、会、行、所
景德镇瓷业中除三大帮系外,还有行业性的其他组织。影响较大的如:
1.三窑九会
三窑九会在清代就以经营大致相同的陶瓷品种的小业主和工厂主为基础而分别组会,是一种具有封建垄断性的组织。
三窑指陶成窑(烧槎窑业)、见成窑(古器业)、裕成窑(造灰可器业)。但陶庆窑(烧柴窑业)独树一帜,没有列入。因此,实际上有四窑。
九会指脱胎、二白釉、青釉、四大器、四小器、酒令盅、七五寸、可器、碎古器。
三窑九会的绝大多数会员,为都昌县人。
维护帮会的最大利益,是三窑九会一切活动的最高宗旨。换言之,这种封建性帮会主要是为工厂主服务的。因此,其活动重点是:劳资协商、镇压打派头(“打派头”为瓷业行话,即罢工)、砍草鞋(“草鞋”也是瓷业行话,即瓷业工人)、禁春窑、挂扁担(即停止与外来瓷商的交易,是一种制裁措施)等。此外,替官府派捐筹款,解决会员内部业务纠纷,也是三窑九会的活动内容。
2.保槎公所、保柴公所
这是陶成窑和陶庆窑为保证其烧窑能源的需要,于清朝末年设立的。
保槎公所直属于陶成窑,任务是防火防盗,巡夜值班。当时提供槎窑的能源槎柴,是由船装运行靠近某槎窑卸下,这些卸在河边等待运输的槎柴,常常会被人私自拿去做生活燃料。为了防止偷窃,保槎公所每天派所丁巡视。
保柴公所柴窑烧炼高档白釉瓷器必需松木作燃料,因其含有松脂,其他杂木不能代替。基于上述原因,政府颁布了一条禁令:民间禁止用松木柴作生活燃料。为了贯彻这一禁令,成立了保柴公所。保柴公所由窑柴经纪行业所组织,属陶庆窑。其规模组织,与保槎公所大致相近。
保柴公所的任务有二:首先是沿河巡查,以防有人私自将松木窑柴卖给民间作燃料;其次是处理柴行之间因招徕客户而引起的纠纷。
3.五府十八帮
五府十八帮是工人行帮中的一种,即装小器行业的帮会组织。
五府,指南昌府、南康府、饶州府、九江府、抚州府。这五府属县的人,可以参加装小器业,学徒弟,操职业。但即使这五府籍人,也不是随时可以学徒就业,而必须按其行规办事。
所谓十八帮,是指装小器行业分成的小组。一帮等于一组。每个帮有头首(上街师傅)数人,管理帮内一切事务,如写车簿、带徒弟、过帮、定事等等。
4.三十六行
景德镇瓷业分工很细,所以行业很多。从大的方面说有八业三十六行。
第一是烧窑业,有窑厂、满窑、砌窑(窑与补窑)三行。这三个行业中以窑厂在三十六行中势力最大。因为“把庄”是一个至关重要的角色,主管看火色,装窑路,掌握着瓷业生产中的主要环节。没有它,就要“断窑烟”。他们有自己的帮会组织,叫“风火仙”,定期集会。旧时,他们是工人中的上层,和窑户老板最接近。满窑和砌窑,则是窑建筑的专业。
第二是制瓷业,有脱胎、二白釉、四大器、四小器、冬小器、饭闭、灰渣器、古器、七五寸、满尺、描令等十一行。这十一行中,以四大器最有势力,因为那时生产量大。
第三是彩瓷业,有画四大器、画脱器、画灰器、画描饭闭等四行。
第四是匣钵业,有砖山、大器匣、小器匣三行。
第五是包装、搬运业,有茭草、看色、打络子、削杀利篾、打货篮、挑瓷把庄、下驳、挑窑柴、搬运九行。这九行中,以搬运一行最有势力。
第六是下脚修补业,有彩红、洲店(专门补瓷)二行,以洲店势力最大。
第七是瓷业工具业,有模型、坯刀二行。
第八是瓷业服务业,有轿行、马行二行。其中轿行因为要替衙门无代价地当差抬轿,所以势力很硬。
从景德镇瓷业生产的发展情况来看,瓷业行帮产生于明代,兴盛于清代。瓷业行帮一经产生,不管名称如何,都是封建社会手工业者和商人在商品经济较发达的条件下,团结同行,笼络职工,限制竞争,规定生产或业务范围,解决业主困难和保护同行利益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段。历史地看,行帮对景德镇瓷业生产的作用具有两重性,一方面促进了瓷业生产的发展,沟通了瓷器销售的渠道,也维护了工人的自身利益。行帮具有行业和地域两重关系,统治阶级借行帮组织加重对瓷业工人的压迫剥削;行帮也可以成为广大工人维护自身利益的一种手段。下层社会原始互助的遗风,在瓷业行帮中表现得尤为突出。
另一方面,行帮的封闭性、垄断性逐渐演变为生产力发展的障碍。这主要表现在行业垄断、技术封锁、经济剥削和宗族械斗四个方面。如都帮和杂帮,不仅各自把持了圆器和琢器的生产,而且世代相袭,既不跨行生产,也不隔行授艺。如烧窑工人虽都是都帮中的都昌人,但“满窑”这一工种只能由都昌一个村庄的人才能充任;而“窑”技术封锁更为严密,只能向一个村庄的同姓人传授,形成独姓垄断。
同样,琢器业的薄胎瓷、大件瓶以及颜色釉、镂雕、捏雕等高精产品的生产技术,也严密封锁,秘而不宣。独家技艺更是非子莫传。这种严密闭关自守形象,使一些尖端技术后继无人,几乎濒于失传。
二
行规
行帮既多,行规也多。有些行规有文字记载,有的则属口头商订,约定俗成。下面着重介绍有关瓷业生产习俗的一些行规。
1.写车簿
窑户开业规约。窑户开业前,要向坯厂“上街师傅”登记,把做几乘作车(做坯辘轳车)、几乘利车(修坯辘轳车)写上账簿。以后雇佣装坯工,要永远属于这个帮。工人上工,也要先找上街师傅写“车簿”,开列制造的各色范围,不能随意更动。“车簿”写好后,要盖上“五府十八帮”长形木印。写车簿要收费,本帮交费5块银元,外帮交费10块银元。
写车簿是装小器行业对窑户老板的一种制约,一直限制、约束窑户老板的雇佣权力。
2.禁窑
烧窑户联合起来,硬性规定停工或提早停工,减少烧窑次数,叫“禁窑”。旧历年终至翌年三月的停工称“禁春窑”。
景德镇的瓷业生产,分为做坯户和烧窑户两大类,向例“做者不烧,烧者不做”。前者系中小资产,大部分以家庭手工业作坊为生产单位。他们资金少,无力建窑烧瓷,做成的瓷坯必须搭烧窑户的窑位烧成。而烧窑户则系富绅大户,具有较雄厚的资本及生产工具(柴窑)。禁春窑期间,全镇瓷窑皆停止烧窑,这就苦了做坯户,他们“一日不做,一日无食”,做好了坯无处搭烧,成不了瓷器,自然无法去换取生活资料。
禁窑这一行规,打击和挤压了中小做坯户,影响了工人生活,束缚和阻滞了瓷业生产的发展。
3.挑红篮
装小器业行规,也叫“开红禁”。装小器行业每隔20年才开禁收徒,且非五府人不得参加。开禁时,要用红颜色涂装坯篮,然后挑红篮过街,沿途放爆竹、吹号奏乐,宣扬装小器工人可带徒传艺了。
4.挑黑篮
这是装坯开禁的另一种规矩。在装坯人少事多的情况下,破20年开禁的规矩提前开禁带徒。也要举行挑装坯篮上街的仪式,但必须将坯篮涂上黑色,所以叫“挑黑篮”,也称“开黑禁”。如果街上平安通过,表示同行群众同意收徒;如果有人在中途干涉抢篮,则表示不同意开禁。遇到这种情况,就不能开禁。
这种“禁”,是装坯工人自我保护的手段。
5.童庆社开禁
童庆社是窑房烧炼工人的行帮组织。开禁是童庆社的行规。童庆社开禁,20年一届。开禁带徒可以上名册,上了名册的徒弟在窑里做事,可以从“小伕手”递升为“把庄师傅”,称为“长做”。而没有上名册的则称为“散做”,只能做“一伕半”、“二伕半”和推窑弄等杂事,不能从小伕手逐渐升到把庄的正式岗位。
6.买位置
买位置是窑户的行规。烧窑工人到窑上做工,窑户不但不给予烧窑工人工资,反而要烧窑工人交纳一笔钱给窑主,叫“买位置”。没有位置,就不能做工。这笔钱的数目多少,视窑工的等级和位置而定。最多的是把庄,其次是拖坯、架表、二伕半、三伕半、小伕手。
烧窑工人交纳了“买位置”的钱以后,才可取得在窑厂做工的权利。他们的劳动所得,则是向搭烧瓷器的做坯户索取,如“包子钱”、“酒钱”、“高二帽”、“吹灰肉”等等。而做坯户除了应向窑户交纳一定的烧炼费外,还要花这些额外的费用,自然要提高瓷器价格,把负担转嫁给消费者。
7.宾主制
这是瓷业交易的规矩。烧窑、做坯、红店、瓷行以及五行头(汇色、把庄、包装、打桶、打络)等行业一次交易后,即为“宾主”关系,不得更替。不仅当事人终生为宾主关系,甚至有父传子、子传孙的世袭惯例。如果一方(主要是宾方,即客方)违反了这一规矩,便受到挟制,行帮也出面干涉。严重的几至涉讼,经年不得解决。
8.刀子店
也叫坯刀行。瓷器生产上用的坯刀由专一刀子店提供,窑户和店主都是世代祖传的交易关系。坯刀的收费,以利坯工人多少计算,平日的坯刀修理不另收费,以旧换新。腊月坯房歇手停工,刀子店则收回坯刀。
刀子店的规矩也是坯刀行的行规,是一种自我保护,也是对窑户的一种制约。刀子店与主顾的关系虽然是世袭的,但他们可以辞去主顾,而主顾却不能把坯刀交给另外的人做。刀子店还可以将主顾卖给别人。
9.买扁担
这是搬运的行规。工人要挑运瓷器及其原料、燃料,必须拿出两块银元向把头买挑运权,叫做“买扁担”。不仅如此,把头还要“搭扁担”,即抽搬运费的三分之一。一年开始挑货那天,搬运工人要拿红纸包送钱给把头,叫“发市包”。
10.NB16E窑店
NFDA4窑店俗称铺窑店,是专门造窑和修补窑的行业。他们的行规是:NFDA4窑一次二吊钱,还要“十碗头”酒席招待。此外还有两条规矩:一是请何处NFDA4窑不能随便选择,要看空脚在何处;二是主人相送,不能说“师傅好走”,否则第二天就不能NFDA4窑了。
11.花朝起手
圆器业行规。“花朝”即农历二月十二日,传说这一天是花神的生辰。这一天是圆器业规定开工的日期。有时生意兴隆,老板要提前开工,则叫“烧春窑”。烧春窑要征得工人同意,方能开工,老板不能勉强。只有到花朝,才是规定的开工时间。这时如果有工人未到岗,则由工头找替工,时间久了,作为自动离岗,另找他人上位。如果工人到齐了,花朝日老板却因某种原因不能按时开工,则要负责工人的伙食,并且要同工人协商推迟开工日期。如果推迟时间较长,还要负担工人误工损失。开工时,老板要摆“起手酒”,请工人吃饭。二月份的工钱则称为“起手钱”。
12.端午雄黄酒〗
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瓷厂停工三天。端午节这天,老板供给工人两只粽子、两只咸蛋及八人一桌的“雄黄酒”。菜肴有猪肉、咸鱼、黄花、木耳、海带等十样菜的“十碗头”。猪肉每人半斤,菜都用蓝边大碗盛着。工头、装坯、选瓷、运输工人是在老板家中吃酒,菜肴比坯坊工人稍微丰盛些。
13.七月半变工节
农历七月十五日,俗称“七月半”,是瓷业工人请进辞退和结算上半年工资的日子。七月半瓷厂放假三天。这期间,老板换工头,工头换板板(每个工种的小工头),板板换伙计(生产工人),以及他们辞工另就。在这三天内,可以随意辞请,劳资双方都不受约束。不在变工节期间,老板要想辞工头或板板,都要先停工,才可辞退。只有变工节期间,工头才必须听命于老板。三天后,新工头组成的班子即进厂工作,原工头不能拦阻。因为七月半是上场下地(即工人请进与辞退)的节日,所以工人很紧张;只有无变动的工人,才可以安心休息几天。
14.八月中秋假
瓷业生产有句俗话,叫“七死八活九翻身”。它是指七月以前都是淡季,到了农历八月间,农村是收获季节,各地客商都来景德镇购买瓷器,瓷器销售顿时转入旺季。加上这时正值秋高气爽,瓷坯容易干燥,工人也把这段时间看做黄金季节,认为能否赚钱,就看这几个月的收入。由于生产紧张,故而中秋节只放假一天。老板在这个节日,除像端午节那样供应“十碗头”的菜肴外,每人还供应半斤月饼。
15.十月人工节
农历十月二十六日,是老板确定辞退或留用领工(工头)的日子。因为是定领工,与一般工人关系不大,所以坯坊不放假。按照规矩,领工下年度留用与否,或领工辞职另就,都在这一天决定。这天晚上,老板照例要弄桌酒席,请领工上坐,客房先生作陪,以示尊重。如果在酒席上谈下年度的生产打算,这是留的表示;如果老板只讲感谢的客套话,而不提明年的工作,则是要辞退,领工也就心照不宣。如果领工不愿继续在原处工作,也在当日辞工。
领工定事之后,就要立即找齐各个工种的“板板”,再由板板找齐本工种的伙计。定事后,老板向工人预付一些工资,这种预借工资叫“扯八中”,即借了8元工资,明年要还10元。少数技术差和平时工作不守职的,在人工节时就找不到事。这种没有找到工作的人叫“坐公馆”,是受人歧视的。这天前后,老板还要将选瓷、装坯、运输工人定妥,所以劳资双方都很紧张。
16.腊月十三歇手
农历十二月十三日,是圆器业规定停工的日期,工人不再做坯,故而叫“歇手”。
瓷业生产有前松后紧的习惯。俗话说:“起手三日衍(敷衍),歇手三日赶。”歇手后,要做完架上的半成坯,工人才可以回家过小年。当时规定在十三日停工,时间上算得很准确。因为停工以后,把架上的半成坯做完要7天到10天,不会耽误工人回家过小年。
有时因为生意好,或者窑内缺坯,老板在征得工人同意后,可延长时间,叫“扯尾巴”。按行规,十三日以前是老板的时间,工人非做不可;十三日以后是工人的时间,如不愿意,不能强制工人干。扯尾巴期间,每天供给每个工人四两肉和一些“耳朵”(佐料)钱。
17.烧撞火窑
农历小年(十二月二十四日)一过,有些烧窑户的胚胎没有烧完,生意又好,窑里的鮙坯(负责组织坯的工人)就到各个坯坊组织剩余的坯,集中在一座窑烧炼,这种窑叫“撞火窑”。撞火窑按照消耗成本一窑一清,不另算账。撞火窑的烧窑工人,因推迟回家时间,所以要另增加“包子钱”(补贴)。
实习编辑 白文军 海丽苏
内容把关:白嘎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