婺源是江西省古代民居保存最多、最完整的一个县。除民居外,还有祠堂、官邸、廊桥、拱桥、坊、塔、戏台等。它们与婺源的青山绿水浑然一体,具有强烈的江南田园风光。
婺源县许村
明代民居婺源古代的官绅富商民居不仅分布甚广,数量众多,在造型设计上也别具一格。这些房屋均是青石基础,粉墙黑瓦,马头山墙,飞檐翘角,天井厅廊,水磨石库门框。建筑风格又因时代与地位不同而各具特点:明代以前,造型结构只求雍容大方,砖雕木刻均疏朗淡雅;明代以后,造型结构上讲究繁冗、玲珑,砖雕木刻也特别注意细密精美。为官者,讲究内外布局和正统规范;经商者则较少束缚,着力于内部梁坊柱托脊吻窗棂上的精雕细刻。如思溪“敬序堂”大屋,建于清雍正、乾隆年间,占地面积1亩多。该屋有6个天井,正厅约70平方米,上挂“敬序堂”鎏金匾额,楼有回廊护栏。客馆的建筑雕刻尤为精美;厅内为长方形藻顶,一派古色古香。书斋较为简朴,面向庭园,甚为幽静。另一栋清代民居客馆,则更有惊人之举:由96个不同字体(楷、行、草、隶、篆)的“寿”字组成的“百寿图”,分别镌刻在12扇扇门的中间,扇门上下部位均有雕镂,堪称精品。
尽管婺源明清民居布局严谨,气势雄伟,构造精致,尤其是民居内的砖雕、木雕、石雕,堪称中国古代民居建筑的“三绝”;但是,它们有一个共同的局限,那就是给人以逼仄狭窄之感。
婺源县民居石雕
从自然地理看,婺源地处赣、浙、皖三省交界的崇山峻岭之中。在耕地狭小、粮食不足的情况下,人们备觉农田的珍贵。因此,人们尽量缩小居住场所占用的土地面积,建造不成大庭院,所以尽量在用料和装饰方面下功夫,做文章。
聚族而居,等级森严,是婺源明清时期社会关系的特征。佃农世代为奴,科举受限;即使经商致富,依然等级分明。在这种社会风气下,婺源明清民居实际上成了一个全封闭的宗族城堡,它既是主人威严的象征,又是防御“盗贼”攻掠的设施。这种高墙深院、屋内套屋格局,是地理环境的产物,更是等级森严的宗法制度、谨严沉郁的民俗风情的体现。
实习编辑 白文军 海丽苏
内容把关 白嘎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