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社概况 | 社办企业 | 网上书店 | 电子教材 | 习题在线 | 电子教参 | 电子期刊 | 教材研究 | 电子图书 | 汉文主页 | 蒙文主页
  草原文化 塞北文化 松辽文化 贵州文化 滇云文化 荆楚文化 江西文化 图片欣赏 音 频 视 频
 
 
 
  绪论  
  生态环境  
  源头演变及成就  
  经学与哲学  
  史学与地理学  
  文学与音韵学  
  科技与医药  
  戏剧与艺术  
  宗教与堪舆术  
  方言  
  民情风俗  
  名胜与文物  
  研究回顾  
  土特名产  
 
 
  首页>>江西文化>>宗教与堪舆术
慧远的佛学思想


慧远在同时同类中超群拔众,在于他的佛学见解卓异。桓玄当政,主张裁抑佛教,重申庾冰的创议,必欲佛教徒称臣听命,作《罢道论》,慧远写《明报应论》公开答辩;桓玄再以《沙门应敬王者论》反驳,其他僧人不敢违抗,慧远却针锋相对,发表《沙门不敬王者论》作答,使桓玄不得不认输,放弃强制臣服的政策。

慧远认为:“天地虽以生生为大,而未能令生者不死;王者虽以存存为功,而未能令存者无患。”尽管世俗民众礼敬王者,依然不断产生统治危机。佛教化导人们涅?寂静,与世无争。“涅?不变,以化尽为宅;三界流动,以罪苦为场。化尽则因缘永息,流动则受苦无穷。”如果人们个个全副身心追求“涅?寂静”,封建王侯们自然可无忧虑,安享尊荣富贵了。

所以,慧远结论性地说:“道法(按,指佛教)之与名教,如来之与周孔,发致虽殊,潜相影响,出处诚异,终期则同。”[1]佛法与儒学的目的相同,是殊途同归的。敬与不敬王者,只是形式差异,至于目的,慧远虽说“终期则同”,话中之话是比“敬”更有效。2.形尽神不灭论

慧远《沙门不敬王者论》由五部分组成,第五部分是《形尽神不灭论》,主旨是为因果报应说制造理论根据。他从唯心论出发,强调人死了,形体尽了,但灵魂永久不灭,因果报应要继续下去。他说,“神也者圆应无生,妙尽无名,感物而动,假数而行。感物而非物,故物化而不灭;假数而非数,故数尽而不穷”[2],赋予精神以超越物质独立存在,而且永无生灭的品性。神究竟怎样感物而动,慧远以薪与火的关系为例解释:

火之传于薪,犹神之传于形。火之传异薪,犹神之传异形。前薪非后薪,则知指穷之术妙。前形非后形,则悟情数之感深。惑者见形朽于一生,便以为神情俱丧,犹睹火穷于一木,谓终期都尽耳。[3]

慧远的形神如薪火之间关系的比喻,逻辑上是不正确的。他讲的薪是某一个特定的木柴,而火则是一般概念上的火。世界上不存在产生于这块木柴的火,可以脱离这块木柴而独立存在。

继《形尽形不灭论》,慧远又在庐山刻石立佛影,即把佛像刻在石上,认为这就为佛传了神,将“形尽神不灭”具体化了。他写《万佛影铭》说:“廓矣大象,理玄无名。体神入化,落影离形。”[4]把唯心论的“神不灭论”图像化,借以欺骗群众。为扩大其影响,他在刻佛影的时候,鼓动了大批僧侣、儒士参加,并邀请名儒谢灵运撰写《万佛影颂》,张扬其事。所谓刻佛影、神不灭、因果报,都是要人醉心于佛教,放弃对封建统治阶级的罪恶作斗争。

慧远把形、影、神三者关系按唯心论的因果说,具体形象地展示出来,极力论证其神不灭论,从更高层次上为封建统治服务,为佛道宗教迷信制造了理论依据,在社会上留下很深的恶劣影响。

慧远的形尽神不灭论,引起了广泛注意,促成哲学上的大论战,延续到一百余年后的梁朝,范缜《神灭论》问世,关于形神关系问题才得到比较恰当的解释。

    注解:

    [1] 《弘明集》卷5,《沙门不敬王者论》。

    [2] 《弘明集》卷5,《沙门不敬王者论》。

    [3] 《弘明集》卷5,《沙门不敬王者论》。

    [4] 《广弘明集》卷15,《万佛影铭》。

                                                                实习编辑 白文军 海丽苏

内容把关 白嘎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