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美术史上,有一位有很高历史地位的画家八大山人。八大山人真名朱耷(1626—1705年),南昌人,有雪个、个山、人屋、道朗、八大山人等别号。
朱耷是明宗室,为明太祖朱元璋第十六子朱权的九世孙。朱元璋洪武开国,朱权被封在大宁,地处长城喜峰口外,为明朝边关巨镇,统帅八万铁骑边关军。
朱元璋死后,由孙子继位,即建文帝。燕王朱棣起兵夺取皇位,先用计挟制朱权,并许诺“事成,当中分天下”。待登基之后,却将朱权改封至南昌,实际上是被控制了起来。朱权自此闭门韬晦,鼓琴著书,钻研戏曲音韵。朱权生五子,嫡长子承继宁王位,其余庶子均分别封为郡王;第二代宁王庶子四人,分别封为瑞昌王、乐安王、石城王、弋阳王。朱耷属弋阳王一支。明正德十四年(1519年)六月,第四代宁王朱宸濠发动叛乱失败后,宁王封国被废除,但家族中弋阳、建安、乐安三郡王获免。所以,到朱耷时,他还得以袭封辅国中尉。朱耷父祖都善书画,因此他从小就受到良好的艺术熏陶。他8岁能诗,11岁能画青绿山水,稍长又能悬腕写米家小楷,这为他后来成为书画名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崇祯十七年(1644年),明朝灭亡了,这一年朱耷才19岁。紧接着清军大举南下,从清顺治二年(1645年)夏天开始至顺治六年春天,南昌一直处在兵火浩劫之中。朱耷一家为避战祸,迁往邻近的新建、奉新等县的山中。据说,他曾与宁都的邱维屏等计议抗清,但事未果。他也不得不选择了消极避世的方法,于顺治五年(1648年)落发为僧,法名刃庵、传綮,号雪个,这年他23岁。这期间,他的家中也发生了大的变故,先是父亲在明亡那年去世,几年后妻子儿女又都亡故,他怀着深深的哀痛遁入空门,装聋作哑,一直到顺治末年,才来到新建洪崖山下,筑室奉养母亲。洪崖是道教圣地,朱耷受其影响,开始由僧而转为入道。后来,他邀集几位道友,在南昌南郊建了一所道观“青云圃”,以为长久栖身之所。但几十年中,他经常受到权贵们的干扰,于是只好常常浪迹他方。在青云圃度过了他的花甲华诞之后,过了两年,他终于离开青云圃,还俗为民。为避开权贵们的纠缠,更加自己雅好山水,他开始四处游历,足迹遍及大江南北,大约到七十五六岁时,才在南昌定居下来。他在城郊筑了一所草堂,取名“寤歌”。当时一位辞官隐居南昌的安徽人叶丹去拜访他,在《过八大山人》一诗中写道:“一室寤歌处,萧萧满席尘。蓬蒿藏户暗,诗画入禅真。遗世逃名老,残山剩水身。青门旧业在,零落种瓜人。”他便在这样一所萧索荒僻的草堂中度过了他的晚年,于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秋冬之交去世。
朱耷一生以主要精力从事绘画,同时在诗、书、篆刻等方面也有很高的造诣。他坚不为清廷权贵画一石一竹,但一般贫民却很容易得到他的作品,“以故贵显人求山人书画,乃反从贫士、山僧、屠沽儿购之”[1]。由于时代的特点和自身的遭际,他对入主中原的清朝贵族和新兴的清王朝,始终持一种不合作的态度,而把满腔的悲愤发泄于他的书画之中。他取别号为“八大山人”,在画中署名时,便常将“八大”二字与“山人”二字迭写或连缀,形似“哭”“笑”或“哭之”“笑之”,以示自己“哭也不是,笑也不是”的矛盾心情,借以表达自己既厌恶明王朝的腐败黑暗政治,又不甘臣服于清政权的痛苦、矛盾与悲愤。他的画中因而也常表现为一种令人捉摸不透的怪诞,如鼓腹的鸟、瞪眼的鱼、一脚着地翻眼向青天的飞禽。他苦心孤诣地以一种极其含蓄而又幽奥的手法来表达他的内心世界。对这些画,人们作过各种揣测和解释,但有一点是人们可共同感受到的,这就是与清王朝势不两立的反抗精神。他有一首题画诗说得很清楚:“墨点无多泪点多,山河仍是旧山河;横流乱石桠杈树,留得文林细揣摩。”他去世之后,画家郑板桥在《八大山人石涛诗画合卷》的题诗中便借用他的句意说:“国破家亡鬓总皤,一囊诗画作头陀。横涂竖抹千千幅,墨点无多泪点多。”当代画家李苦禅先生在《读八大山人书画随记》一文中也说,八大山人的画“所以感人,就是由于他的笔墨真正能形其哀乐,非为画而作”。确实,几百年后的今天,人们依旧不难从他的画中体味到他内心国破家亡的痛苦和对清朝统治者那种令人悚然的冷漠神情。
朱耷的画以形写情,变形取神,布局疏朗,着墨简淡,意境空旷。他是清初画坛上革新派的“四大画僧”之一。这不等于说他摒弃了前人的经验。事实上,他是转益多师、融会贯通,然后自辟蹊径的大师。他的花鸟画,远宗南唐徐熙的野逸画风,也取法宋代文人画家的兰竹墨梅,还受其他画家技法的影响,如明代的林良、吕纪等。他运笔的粗放,尤得之于明代的著名画家陈道复和徐渭。他的山水画,远绍南朝刘宋的宗炳的以形写神,又融合南唐、北宋、元代画家如董源、巨然、米芾、倪赞等人的技法。正是在转益多师、融会贯通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身世感喟,别创了一种画风,以表达自己内心的矛盾与悲痛。他的书法也一样,他曾精研石鼓文,又刻意临写汉、魏、晋、唐法帖,尤得之于王羲之的笔法,终于自成一体,别具一种劲健流畅、纯朴圆润的气格。
朱耷的书画不少已经散佚,但仍有很多精品传世,如《河上花并题图卷》、《鱼鸭图卷》、《鱼乐图卷》、《杨柳浴禽图卷》、《大石游鱼图卷》、《古梅图轴》以及书法作品《临〈兰亭序〉轴》、《临〈临河叙〉四屏》等,都珍藏在国内外的博物馆(院)内。
注解:
[1] 邵长蘅:《八大山人传》。
实习编辑 白文军 海丽苏
内容把关 白嘎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