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若虚,名蒳,字若虚,富州(今江西丰城市)人,元代名医,誓与巫不两立。
乡间民信巫,患病不论久近深浅,药一入口不见效,即弃而求巫。巫术反复十几次无效仍不悔,迁延将死,还是责怪医,后悔求巫太晚。病愈的功绩总归巫,失败之责任皆归医。于是医家有稍微急于功利之心,都要假邪魅的征兆
而施药。所以医道的信誉敌不过巫术。对此颠倒,徐若虚深感痛切,决心以自己的医术转变风俗。
徐氏是大姓子弟,博学有识,中进士而弃仕途,潜心医术。他善于求教,见“人有一方之良,一言之善,必重币不远数百里而师之,以必得乃止”。经数十年用功,医道大进。其治病重诊脉,不以外表征状为准。对求治者不论贫富贵贱,只问信与不信医,不计较报酬。信而服其药的,例皆见效。对确属病重无治的人,他必先期说明。凡信巫者不给治,倘一用巫术,他即去不顾。于是,丰城境内的巫觋气焰日渐衰退。
徐若虚将自己的医学理论及临床经验加以总结,著成《易简归一》数十卷,元代著名学者揭莖斯谓其“辨疑补漏,博约明察,通微溶敏,咸谓古人复生”[1]。著名教育家、理学家吴澄为《易简归一》作序,说明徐若虚发扬前人“特为穷乡僻原、医药不便之地,一时救急而设”的意愿,将已有的王、孙、施、卢四家《易简》医方增补合纂,故名为《易简归一》。但他不是单纯的汇辑,而是继承发展,“其论益微密,其方益该备。……微密非易也,该备非简也。非易非简而犹曰易简,盖不忘其初”[2]。徐氏的学风,和其医德一样纯正。
注解:
[1] 《揭莖斯全集》文集卷3,《赠医者汤伯高序》。
[2] 《吴文正集》卷16,《易简归一序》。
实习编辑 白文军 海丽苏
内容把关 白嘎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