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社概况 | 社办企业 | 网上书店 | 电子教材 | 习题在线 | 电子教参 | 电子期刊 | 教材研究 | 电子图书 | 汉文主页 | 蒙文主页
  草原文化 塞北文化 松辽文化 贵州文化 滇云文化 荆楚文化 江西文化 图片欣赏 音 频 视 频
 
 
 
  绪论  
  生态环境  
  源头演变及成就  
  经学与哲学  
  史学与地理学  
  文学与音韵学  
  科技与医药  
  戏剧与艺术  
  宗教与堪舆术  
  方言  
  民情风俗  
  名胜与文物  
  研究回顾  
  土特名产  
 
 
  首页>>江西文化>>科技与医药
樟树帮的中药炮制技术


  樟树镇是江南药材集散中心和药材炮制技术基地。樟树药业的发生与发展,传说和葛玄、葛洪曾经在閤皂山、玉笥山隐居修道有关。唐宋以后形成“药圩”市场,本地出产加工的枳壳、枳实、陈皮等药材,逐渐畅销出去。南宋后期开始药圩建有药师院,祀药师佛,是乡民供奉药王、求医问药的中心。明代以后,每年九月在

药圩举行药材交易,川广药商“百里环至”,一片兴旺。樟树人为了采购地道的原药,拓展药业生意,纷纷外出经营。他们亲戚相携,乡邻互助,形成了地缘加家族的药业群体——樟树药帮,控制着湖南、湖北、江西的药材市场,与京帮、川帮并列为三大药帮。樟树药帮的成员不限于樟树人,大体上包括清代江西临江府的清江、新淦、新喻、峡江县和南昌府丰城县的药商。所以,在外省也称作“临江帮”、“临丰帮”或“江西帮”,省内则统称“樟树帮”。

樟树帮的竞争实力,来源于所制药材有明显的疗效。在世代经验积累基础上,他们形成完整的加工炮炙技术体系,以精于选料、严于制作闻名于世。

采选质地优良的药材,他们有独特的鉴别方法,即观其形、摸其质、拈其重、尝其味、嗅其气、听其声,通过五官感受辨真伪、定优劣。形、质、味不易区分的药材,则辅以水浸、火烧诸法鉴别。

对药材精心抖择、严格分级,使成药的疗效提高。他们将收进的药材分级、选净,称为“抖择”。抖择的方法分别有拣、摘、揉、擦、砻、拭、刷、刮、镑、刨、插、制、劈、切、杵、捣、敲、碾、簸、筛、箩、轧、锯、榨等二十多种,分别施用于植物类、动物类、矿物类、贝壳类的药材。

合理贮藏,是保持药材品性的关键性工序。樟树药工按药材性质,分成粘性、芳香、粉质、油质、色泽、须根、根皮、草叶八类,分别运用文火、武火烘、烤或晾、晒使之干燥,以利贮藏。不同质的药材用不同的器材盛装。有的用石灰垫底,有的以蜡、漆密封。还创造“以药制药”的贮存方法,如生半夏与丹皮并放,肉桂与蜂蜜并放,海龙、海马加置花椒等,防止药材生虫、走油、失色、变味。

药材加工,分切制、炮炙两大类。切制需根据药材的形态和质地,切成片、段、块、丝等式样的咀片,有“半夏鱼鳞片,桂枝瓜子片,黄柏骨牌片,甘草柳叶片,厚朴指甲片,川芎蝴蝶片,枳壳腰子片”之类的切制章法。因药材质地不同,有的切制前要浸润,有的切制后要干燥。润、燥是关键工序,尤其是粘性类、油质类、色泽类药材的干燥过程,是樟树药界检验咀片质量的传统基本标准。切制的好坏看浸润,有“七分润工、三分切工”的说法。

炮炙药材是樟树最具特色的工艺。炮炙分水制、火制、水火共制三类,而以火制居多。火制有炒、煨、炮、煅、烘、燎之分,其中使用辅料伴炒,辅料利用得既全又准,是樟树制药独到之处。制作柴胡用鳖血不用酒,使成药既有升浮性能,又有清肝、退热、截疟作用,适应范围更广。“炙”为以蜜拌抄,标准是蜜完全被药物吸收,表面呈金黄色者为佳。火制的关键是控制火候,樟树药工能做到:炒黄的药黄而不焦,火炮的药空松酥脆,蜜炙的药润而不燥,火煅的药酥而不坚,炒焦的药焦而存性。

水制的作用是改良药物性质,或去毒,或减少刺激性。樟树水漂白术,用清水反复浸漂之后,再用米泔水漂,借谷气和脾,比麸炒、土炒的白术更有疗效。制香附子,在火炒之后,加酒、醋、盐汁浸泡,再微火炒至棕黑色,然后加姜汁、红糖、人乳,使成七制香附。这种独特的炮制法,为四川附子产区所沿用,称为“临江附片”。[1]

    注解:

    [1] 参见1989年《清江县志》第11篇《药都药业》。

                                                                        实习编辑  白文军 海丽苏

内容把关  白嘎达